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冻融循环作用下泥质白云岩力学特性及损伤演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4 10:46

  本文选题:泥质白云岩 + 冻融循环 ; 参考:《岩土力学》2014年11期


【摘要】:针对饱水状态下的泥质白云岩,采用BCD 218 C低温数控恒温箱、WDW3100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不同冻融循环状态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对其在单轴状态下应力-应变曲线变化特征以及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在现有的损伤力学理论基础上,引入斜率增大趋势系数,建立了以冻融循环次数和应变为控制变量的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单轴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参数呈指数下降趋势,泊松比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受冻融循环的影响,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在第一阶段后出现短暂的线形平缓阶段,具有岩石局部滑移现象;岩石破坏形态从脆性向延性转化,具有峰前塑性硬化和峰后应变软化等行为特征。理论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相符合。
[Abstract]:In view of muddy dolomite in saturated state, 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 under different freezing and thawing cycle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BCD 218C low temperature NC constant temperature box WDW3100 microcomputer controlled electronic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strain curve, compressive strength, peak strain, elastic modulus and Poisson's ratio under uniaxial state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existing theory of damage mechanics, a constitutive model with freeze-thaw cycles and strain as control variables is established by introducing slope increasing trend coeffici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peak strain and elastic modulus parameters decrease exponentially, and Poisson's ratio increases linearly during freeze-thaw cycle, and is affected by freeze-thaw cycle. After the first stage, the stress-strain whole process curve appears the transient linear flat stage, which has the local slip phenomenon of rock, and the rock failure form transforms from brittleness to ductility, and has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pre-peak plastic hardening and post-peak strain softening. The theoretical constitutive model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贵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068003) 贵州省科技厅基金(黔科合J字[2011]2324号)
【分类号】:TU4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慧梅;杨更社;;冻融荷载耦合作用下岩石损伤力学特性[J];工程力学;2011年05期

2 杨更社,蒲毅彬,马巍;寒区冻融环境条件下岩石损伤扩展研究探讨[J];实验力学;2002年02期

3 秦跃平;岩石损伤力学模型及其本构方程的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4 张全胜,杨更社,任建喜;岩石损伤变量及本构方程的新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5 李杰林;周科平;张亚民;许玉娟;;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岩石孔隙结构冻融损伤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6 邓建华;黄醒春;彭结兵;陈炳祥;;膏溶角砾岩不同天然含水率情况下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8期

7 何国梁,张磊,吴刚;循环冻融条件下岩石物理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S2期

8 陈瑜;曹平;蒲成志;刘业科;李娜;;水-岩作用对岩石表面微观形貌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11期

9 林战举;牛富俊;刘华;鲁嘉濠;;循环冻融对冻土路基护坡块石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1年05期

10 张慧梅;杨更社;;岩石冻融力学实验及损伤扩展特性[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颖;阮怀宁;贾彩虹;;岩石损伤力学理论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2 陈姝;朱诚;彭华;胡智农;李兰;欧阳杰;吕文;邱卓炜;黄大维;侯荣丰;;广东丹霞山洞穴景观岩体稳定性的抗压实验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肖本职,吴相超,熊诗湖;地下厂房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4 张全胜,高广运,杨更社,蒲毅彬;铜川紫红色软砂岩冻结效应实验CT识别[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5 李政林;吴瑞祥;李龙剑;王晓艳;;基于损伤理论的隧道围岩松动圈确定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6 刘华;牛富俊;徐志英;林战举;许健;;循环冻融条件下安山岩和花岗岩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7 李云鹏;王芝银;;岩石低温单轴压缩力学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8 安玉科;佴磊;;冻融循环作用下节理岩体锚固性能退化机理和模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2期

9 苏碧军,王启智;平台巴西圆盘试样岩石动态拉伸特性的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年01期

10 肖国强,吴盖化,周火明,王法刚;三峡工程混凝土质量声波波速标准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锋波;尚彦军;林达明;王茜瑜;张巍;;南水北调中线安阳段第三纪岩土施工工程分级[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王玉林;;室内试验在矿山副井工程(水文)勘察中的应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3 宋小林;谢和平;王启智;;大理岩的高应变率动态劈裂实验[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王同涛;闫相祯;杨秀娟;杨恒林;;多夹层盐岩蠕变实验及盐穴储气库完套管柱受力分析[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李云鹏;王芝银;;岩石低温单轴压缩力学特性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李夕兵;宫凤强;周子龙;尹土兵;洪亮;;岩石类材料SHPB实验中的几个关键问题[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陈刚;况雨春;何鹏;徐艾民;牛伟;;花岗岩静动态拉伸性能实验[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古兴伟;李伟;钱东宏;廖建军;龙国梁;;工程岩体结构面抗剪特性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柴华彬;邹友峰;;条带开采工程岩体非线性流变力学研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叶剑红;于金水;刘学飞;王亚峰;;压缩和劈裂荷载作用下岩石最大伸长应变差异的试验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卫东;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工程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李宏松;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特征及评价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康富中;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宫凤强;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傅晏;干湿循环水岩相互作用下岩石劣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许国安;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损伤机理及破裂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黄启翔;卸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岩力学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李尤嘉;膏溶角砾岩水损伤特性和机理的细观力学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奚家米;深厚富水软岩井筒冻结壁力学特性及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小军;浅变质碎裂围岩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隧道洞口工程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建武;含单一天然弱面岩石试样的力学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雷瑞丽;极端洪水和低温条件下的土石坝安全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许豪;南宁非饱和膨胀土流变特性试验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吴永胜;岩石劈裂试验、单轴压缩和直接拉伸变形特性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凌俊;堆石混凝土剪切性能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缑勇;含孔道大理岩圆柱试样的力学性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7 陈向雷;干燥及饱水状态下岩石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龚囱;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充填体损伤与声发射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琰;岩体—喷层支护结构一体化冻融试验及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10 陈瑜;水—岩作用下裂隙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场—渗流场耦合作用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R.泰斯,J.L.奥利丰特,朱元林,Y.纳卡诺,T.F.琼肯斯;用脉冲核磁共振法及物理解吸试验测定的冻土中冰和未冻水之间的关系[J];冰川冻土;1983年02期

2 朱立平,W.B.Whalley,王家澄;寒冻条件下花岗岩小块体的风化模拟实验及其分析[J];冰川冻土;1997年04期

3 赵杰,姜亦忠,王伟男,童茂松;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岩石孔隙结构的实验研究[J];测井技术;2003年03期

4 王洪强,付晨东,井连江,姜亦忠;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岩石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5年02期

5 肖立志;岩石核磁共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测井技术;1996年01期

6 张昌达;潘玉玲;;关于地面核磁共振方法资料岩石物理学解释的一些见解[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7 杨天鸿,屠晓利,於斌,张永彬,李连崇,唐春安,谭国焕;岩石破裂与渗流耦合过程细观力学模型[J];固体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8 张元中;肖立志;;单轴载荷下岩石核磁共振特征的实验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6年06期

9 葛修润,任建喜,蒲毅彬,马巍,朱元林;岩石细观损伤扩展规律的CT实时试验[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0年02期

10 张超谟;陈振标;张占松;李军;令狐松;孙宝佃;;基于核磁共振T_2谱分布的储层岩石孔隙分形结构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权;岩石核磁共振及其在渗流力学和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淑英;张滨锋;毕桂荣;吴勇;;致密泥质白云岩孔隙分布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04期

2 李波峰;;新沟地区泥质白云岩油藏地质和试采特征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13期

3 查树贵;何又雄;莫莉;韩兵;牛丽焕;;王场地区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甜点”地震预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S1期

4 漆智先;李应芳;陈素;;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泥质白云岩岩相特征及意义[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5 孙乘云;;安徽巢湖地区半汤泥质白云岩组的穿时性[J];中国区域地质;1988年04期

6 陈树杰;赵薇;;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储层物性特征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1期

7 罗平,杨式升,马龙,苏丽萍;酒西盆地青西坳陷湖相纹层状泥质白云岩中泥级斜长石成因、特征与油气勘探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6期

8 刘照显;放马山三层矿粉矿选矿试验[J];化工矿山技术;1989年05期

9 蔡仲辉;;自贡4.6级地震与深井卤水咸量变化[J];四川地震;1986年02期

10 潘江;;爱沙尼亚陨石坑[J];地球;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平;马龙;杨式升;;试论湖相纹层泥质白云岩的成因[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祖诗 李经炎;揭开盐间特殊油藏神秘面纱[N];中国石化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建强;含水率变化对泥质白云岩石风化特征影响的试验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95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95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3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