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石灰石粉对砂浆耐磨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发布时间:2018-07-05 01:43

  本文选题:石灰石粉 + 耐磨性 ; 参考:《建筑材料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采用石灰石粉等质量取代河砂和机制砂,研究了石灰石粉掺量(质量分数)对砂浆耐磨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显微硬度和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大,砂浆耐磨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其中河砂砂浆的最佳石粉掺量为15%;机制砂砂浆的最佳石粉掺量为10%.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石灰石粉提高了水泥石的硬度,改善了水泥石与骨料的界面过渡区;SEM表明,石灰石粉加速了C-S-H凝胶的生成,从而使C-S-H在7d时便产生了许多网络状粒子.
[Abstract]:The effect of limestone content (mass fraction) on the wear resistance of mortar was studied by replacing river sand and machined sand with limestone powder of equal mass. The mechanism of the mortar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microhardnes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ar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mortar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limestone content, the optimum content of stone powder of river mortar is 15, and the optimum content of stone powder of machine-made mortar is 10. The results of microhardness test show that limestone powder enhances the hardness of cement stone and improves the 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cement stone and aggregate. SEM shows that limestone powder accelerates the formation of C-S-H gel, which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many network particles at 7 days.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大学材料与结构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08076) 河南省教育厅项目(2010A560009) 河南省高等学校矿业工程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MEM12-20)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洪锦祥,蒋林华,黄卫,缪昌文,叶义群;人工砂中石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1期

2 张新;谭雪霏;金志杰;;石粉-粉煤灰复掺改性混凝土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2年03期

3 徐健,蔡基伟,王稷良,周明凯;人工砂与人工砂混凝土的研究现状[J];国外建材科技;2004年03期

4 王稷良;周明凯;贺图升;柯国炬;崔巩;;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抗渗透性和抗冻融性能的影响(英文)[J];硅酸盐学报;2008年04期

5 王雨利;周明凯;李北星;管学茂;杨雷;;石粉对水泥湿堆积密度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6 李北星;周明凯;田建平;胡晓曼;;石粉与粉煤灰对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06年04期

7 王雨利;王稷良;周明凯;李北星;管学茂;;机制砂及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08年06期

8 李北星;柯国炬;赵尚传;王稷良;顾青;;机制砂混凝土路用性能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明军;;人工砂石系统砂岩制砂综合技术研究[J];才智;2010年23期

2 肖开涛;董芸;杨华全;;石灰石粉用作碾压混凝土掺和料的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4期

3 李凤兰;孙秋彦;朱倩;;卵石破碎原状机制砂石粉含量限值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8期

4 王雨利;刘素霞;王卫东;赵豫洁;;机制砂砂浆干缩性能的研究[J];材料导报;2011年18期

5 段岳强;张天聪;;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与灰水比的关系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9期

6 赵长军;董斌;于敬海;;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4期

7 王宝义;;破碎方式对石屑混凝土抗盐冻性能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1期

8 张俊;;人工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建材;2009年03期

9 覃光焱;;人工砂含粉量与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福建建材;2010年02期

10 郑忠双;;机制砂混凝土应用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福建建设科技;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家全;白延平;金超;;整形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蒋正武;任启欣;吴建林;张长贵;;机制砂特性及其在混凝土中应用相关问题研究[A];首届机制砂石生产与应用技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吴建林;任启欣;蒋正武;张长贵;;机制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研究[A];首届机制砂石生产与应用技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4 蔡基伟;胡晓曼;李北星;;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与抗压强度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5 钱晓倩;曹伟红;;利用碎屑配制混凝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A];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子明;韦庆东;兰明章;;国内外机制砂和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现状及发展[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光伟;肖延亮;;高石粉含量人工砂在锦屏一级水电站中的应用[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邓最亮;傅乐峰;冯中军;陈存振;郑柏存;;聚羧酸超塑化剂在高含粉量机制砂混凝土中的应用性能研究[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9 韦庆东;冷发光;周永祥;田冠飞;王子明;;国内外机制砂和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应用现状[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吴志刚;郝挺宇;张文渊;;石灰岩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C50混凝土性能的影响[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文俊强;石灰石粉作混凝土掺合料的性能研究及机理分析[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2 何盛东;机制砂混凝土及其预应力梁受力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蔡基伟;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雨利;低强度等级泵送高石粉机制砂混凝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王稷良;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琼;低水胶比机制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性能的非线性方法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勾成福;水泥—石灰粉—矿粉复合胶凝体系收缩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孙秋彦;卵石破碎原状机制砂混凝土石粉含量限值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1年

4 朱倩;岩石破碎原状机制砂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1年

5 范晴;云南部分地区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6 高腾飞;矿物质掺合料对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陈喜旺;石灰石粉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0年

8 邱晖;机制集料的性能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韦庆东;人工砂石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10 宋伟;机制集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华全,董维佳,王仲华;掺矿渣粉及粉煤灰混凝土微观性能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年01期

2 张永娟,张雄;石灰石微粉矿物外加剂性能研究[J];房材与应用;2001年04期

3 赵尚传;傅智;罗翥;杜天玲;王大鹏;;粉煤灰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研究[J];公路;2006年10期

4 杨久俊;谢武;张磊;何成寿;鲍国栋;;粉煤灰-碱渣-水泥混合料砂浆的配制实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0年05期

5 王萧萧;申向东;;不同掺量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1年01期

6 蒋思晨;李晓丽;张鹏远;;不同粉煤灰掺量高强混合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1年05期

7 M.Daimon ,E.Sakai ,涂成厚;石灰石粉的应用[J];国外建材科技;1999年04期

8 陆平,陆树标;CaCO_3对C_3S水化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1987年04期

9 章春梅,V.S.Ramachandran;碳酸钙微集料对硅酸三钙水化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1988年02期

10 王栋民,左彦峰,欧阳世翕;氯离子在掺不同矿物质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扩散性能(英文)[J];硅酸盐学报;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眉;田小梅;张万里;郭海伟;解超;;W-Ni-Fe合金镀层与硬铬镀层耐磨性的对比试验[J];电镀与精饰;2010年09期

2 沟引宁;黄伟九;朱翊;;AZ91D镁合金表面化学镀Ni-P-SiC复合镀层的结构与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11年03期

3 王立新;;化学镀镍在铸钢槽筒上的应用[J];纺织机械;2011年04期

4 梁志杰;曹勇;乔玉林;原津萍;;喷射纳米Al_2O_3增强镍基复合镀层的摩擦行为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6年10期

5 周志军;肖汉宁;黎世文;;微晶玻璃复合耐磨陶瓷涂层在粘土砖表面的应用研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6年03期

6 王芳;俞宏英;王建涛;孙冬柏;;AZ91D镁合金直接化学镀镍性能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7年02期

7 马壮;王茺;李智超;;镁合金化学镀Ni-Cu-P合金耐磨性研究[J];电镀与精饰;2008年05期

8 宋恩军;周琦;于海云;田金峰;;Ni-Al_2O_3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与其耐磨耐蚀性能[J];电镀与精饰;2008年11期

9 田海燕;朱荻;曲宁松;朱增伟;;电泳-电镀沉积制备纳米Al_2O_3颗粒增强镍基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03期

10 陈拥军;朱永伟;邵建兵;朱昌洪;;纳米金刚石爆轰黑粉化学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J];电镀与涂饰;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流;郦剑;凌国平;王幼文;;超细ATC陶瓷制备及其干滑动磨损研究[A];第十五届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暨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曾志翔;王立平;陈丽;张俊彦;;热处理温度和三价铬电镀硬铬镀层性能的关系[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仲晓林;孙跃生;仲朝明;朱泽民;;高强耐磨混凝土外掺料的性能及水化作用机理[A];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蒋正武;任启欣;吴建林;张长贵;;机制砂特性及其在混凝土中应用相关问题研究[A];首届机制砂石生产与应用技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5 吴建林;任启欣;蒋正武;张长贵;;机制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研究[A];首届机制砂石生产与应用技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6 朱学峰;;浅谈机制砂石的研究与应用[A];第二届机制砂石生产与应用技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7 刘娟红;王波;李政;张玉东;;机制砂与细砂高性能混凝土和易性与抗压强度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商品混凝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2006全国商品混凝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柴志华;秦健花;;机制砂对混凝土质量和成本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商品混凝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2006全国商品混凝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段瑞斌;石从黎;宋开伟;;全机制砂预拌混凝土的研究[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10 陈丽;王立平;曾志翔;张俊彦;;不同粒度Al_2O_3微粒增强Ni基复合镀层及其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慧康 特约通讯员 王彦交;矿宝高合金钢衬板技术在水泥行业内领先[N];中国建材报;2007年

2 胡佳禧;胡新明以技术变废为宝[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3 李建伟邋本报记者 孙中杰;磨出中国真功夫[N];中国质量报;2008年

4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隋同波 文寨军 王晶 刘克忠 范磊;高贝利特水泥的制备特色及性能[N];中国建材报;2008年

5 记者 孟晶;城市越野胎崭露头角[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蒋隽 郑书玉 李莉;三狮集团机电公司堆焊磨辊及耐磨板取得成功[N];中国建材报;2006年

7 敏捷;塑料专用镀膜液研制成功[N];北京科技报;2000年

8 魏双林;新型阻燃耐磨平形伸缩胶管获专利[N];中国建材报;2003年

9 郑州机械研究所 黄智泉 王欣 李军伟 许健;浅析决定材料耐磨性的因素[N];中国建材报;2010年

10 ;废橡胶精制细粉技术及成套设备[N];山西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何盛东;机制砂混凝土及其预应力梁受力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蔡基伟;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田海燕;电泳—电沉积镍基纳米复合镀层及其性能的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张鹤;溶胶—凝胶/离子交换复合强化玻璃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邵光杰;Ni-P、(Ni-P)-SiC镀层的电沉积及其组织性能[D];燕山大学;2002年

6 丁燕鸿;微/纳米二氧化硅形貌结构调控及其复合材料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贾洪声;优质低应力金刚石复合片的高温高压合成[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学磊;游离粒子磨擦辅助电铸技术应用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陶瓷抛光线及压机布料托板用高耐磨新材料的开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2 范晴;云南部分地区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刘秀美;机制砂作混凝土细骨料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4 朱倩;岩石破碎原状机制砂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1年

5 孙永涛;机制砂及其混凝土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孙秋彦;卵石破碎原状机制砂混凝土石粉含量限值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1年

7 唐琼;低水胶比机制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性能的非线性方法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徐以艳;石灰岩质机制砂混凝土收缩和早期徐变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钮锋;钙铝硅系微晶玻璃结构与耐磨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张后禅;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方法及应用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98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098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4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