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上海郊区新城建设成效评估

发布时间:2018-08-09 07:51
【摘要】: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从人口集聚的角度评估了上海7个郊区新城的建设成效。研究发现,上海的郊区化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并且已对中心城区,尤其是中心城核心区的人口负载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郊区新城并没有在郊区化发展中发挥引擎作用,反而是各郊区区县带动了郊区新城的发展。分析了上海郊区新城建设成效显现滞后的原因,指出当前新城发展已从规划布局阶段转移到政策引导和管理阶段,有效的政策推动才能真正使郊区新城快速成长为具有磁性的"增长极"。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wo censuses in 2000 and 2010,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construction effect of 7 new suburban cities in Shanghai from the point of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suburbanization in Shanghai has been formed and has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relieving the population load pressure in the central city, especially in the core area of central city. However, the suburban new city does no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burbanization. Instead, it is the suburban counties that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urban new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ity in the suburbs of Shanghai lags behind,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town has shifted from the stage of planning and layout to the stage of policy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Effective policy drive can really make the suburban new city grow rapidly into a magnetic growth pol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基金项目(2012ESH003)
【分类号】:TU98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健;宁越敏;;1990年代以来上海人口空间变动与城市空间结构重构[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2期

2 姚兢;郭霞;;东京新城规划建设对上海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06期

3 罗静,曾菊新;论基于空间结构的宏观经济政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学敏;姚瑶;;上海零售业郊区化发展现状初探[J];北方经济;2009年08期

2 吴文钰;;大城市新郊区化的国际视野与本土优化[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1期

3 段学军;张伟;田方;;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背景下的人口优化布局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7期

4 顾朝林;刘晓斌;袁晓辉;王颖;胡伶倩;郝银燕;李阿琳;郭婧;姚瑶;王春丽;杨利平;王霞;;建设北京世界城市视角下的环首都圈发展规划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2年01期

5 王春兰;杨上广;;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研究述评[J];城市问题;2009年07期

6 孙斌栋;潘鑫;宁越敏;;上海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均衡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1期

7 于涛方;陈修颖;吴泓;;2000年以来北京城市功能格局与去工业化进程[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3期

8 潘海啸;陈国伟;;轨道交通对居住地选择的影响——以上海市的调查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5期

9 李健;;世界城市研究的转型、反思与上海建设世界城市的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3期

10 李国平;陈秀欣;;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增长特征及其解释[J];地理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新军;敬东;高世超;;调整优化上海发展空间布局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林建永;吴永兴;;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向,促进上海空间布局协调发展[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3 卢思佳;;1990年以来中国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步伟娜;;经济全球化下新城发展模式研究初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买静;龙微琳;;我国新建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困境与出路——以扬州新城西区副中心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永英;功能·尺度·等级;功能·尺度·等级[D];天津大学;2010年

3 柳士双;珠江三角洲农村地区产业集聚的空间公共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春兰;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政治社会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健;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宇辉;区域经济板块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徐建;社会排斥视角的城市更新与弱势群体[D];复旦大学;2008年

8 张伊娜;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减载的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王伟;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集合能效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马鹏;城市规划对大城市近郊社区空间影响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静;芜湖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邓罗飞;上海市居住郊区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研苓;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慕晓飞;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常翠芳;浦东新区城市规划法治问题的法理思考[D];复旦大学;2010年

7 刘西艳;新疆兵团拓展经济空间的途径及对策[D];石河子大学;2011年

8 谭啸;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姜烨;国外新城建设经验及其对上海的启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10 谢兵;基于地方产业集群的区域发展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水清,杜德斌;上海中心城区的职能转移与城市空间整合[J];城市规划;2001年12期

2 彭再德,宁越敏;上海城市持续发展与地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2期

3 石忆邵,章仁彪;从多中心城市到都市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地区协调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4期

4 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5 高向东,吴文钰;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及模拟[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6 曾杉;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3期

7 刘滨,秦冰清,蒋祖华;轨道交通与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年05期

8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王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管理世界;1996年04期

9 曾菊新,罗静;经济全球化的空间效应——论基于企业网络的地域空间结构重组[J];经济地理;2002年03期

10 徐玮,宁越敏;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流动人口动力机制新探[J];人口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谭峰;外资与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现民;朱桃杏;高新强;孙明磊;刘志春;;高校教育中教研团队的建设与作用——以地下工程教研团队为例[J];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2 谭杰玲;吴小芳;;茂名市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S1期

3 ;上林县规划建设局:在实施项目中检验效能建设成效[J];广西城镇建设;2007年11期

4 张炜强;;建筑工程进度管理刍议[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8年05期

5 王江江;荆有印;安大伟;娄承芝;;水冷式散热器实验台控制系统设计[J];暖通空调;2007年03期

6 周于晨;厂房扩建中结构的补强和加固措施[J];广东土木与建筑;1997年04期

7 董卫;;建立适合地域性特点的住宅发展政策[J];住区;2011年01期

8 ;起点高 投入大 功能强──安徽省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J];当代建设;1996年02期

9 唐仪清;亚洲国家城市中心的发展政策战略与实施[J];建筑知识;1996年03期

10 石忆邵;;对上海郊区新城建设的反思[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玉章;;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受制于村庄规划[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龙瀛;沈振江;毛其智;杜立群;;城市规划空间形态模拟及政策建议:以北京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京祥;何建颐;殷洁;;全球城市密集地区发展与规划的新趋势[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朱海玄;;深圳市大芬地区文化产业及其空间发展模式探讨[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盛况;;镇域规划新探[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张永波;翟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探讨[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超群;巩固创卫成果以良好环境迎接八方来客[N];西安日报;2008年

2 王采山;我市建材工业项目建设成效凸显[N];黑河日报;2009年

3 王旭东 张汉儒;绍兴市召开建企境外发展政策辅导会[N];建筑时报;2010年

4 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会长 陶若璋;以“绿色耐材”产品为导向 大力发展功能化新型耐材[N];中国建材报;2006年

5 闫汉廷 张延荣;垦利镇:重墨浓彩描绘绿色家园[N];东营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德联;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8年

7 成淇平;推进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N];云南日报;2007年

8 顾陆忠 陈仰曾;技术创新墙体材料——混凝土模卡砌块[N];中国建设报;2006年

9 辛钧和;江西: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13亿元[N];中华建筑报;2006年

10 杨铁利邋记者 卢银;省建设厅厅长王正刚及外国专家来盘考察[N];盘锦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侯凯;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水源热泵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吕庆华;郊区新城发展与大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蕾;构建高速发展的城乡整体生长空间[D];浙江大学;2005年

4 张永波;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居住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年

5 张妍;城市开发区的住区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邵福双;清华科技园分园区建设前期策划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7 夏艳望;建筑企业经营模式研究——武钢建筑企业集团化经营设想[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徐劲;“企业孵化器建筑”设计研究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仁伟;大学科技园分园建设及选址要素探讨[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73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173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c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