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地下工程智能连续优化方法的实现Ⅰ:参数化设计及优化方法

发布时间:2018-08-09 13:31
【摘要】:地下工程空间分布优化设计是大型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的关键。如今,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主要有两个:一是模型的建立;二是优化方法的实现。针对以上问题,以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为平台,基于其标准设计语言Python对其前后处理进行二次开发,将参数化模型可动边界的非线性关系编入到程序中,实现了有限元参数化设计;通过MATLAB语言编程,建立基于Nelder-Mead法与精确罚函数法的联合优化方法,并将优化分析程序与有限元参数化设计相结合,实现了地下工程问题的"智能连续"优化。文中涉及到工程应用将在本文的Ⅱ部分给出。
[Abstract]:Spatial distribution optimization design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is the key to stability analysis of larg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Nowadays, there are two main bottlenecks that restrict its development: one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l, the other is the realization of optimization method.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based on the standard design language Python, a large-scal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BAQUS is used as a platform to redevelop its pre-and post-processing, and the nonlinear relation of the movable boundary of the parameterized model is programmed into the program. The finite element parameterized design is realized, the joint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Nelder-Mead method and precise penalty function method is established by MATLAB programming, and the optimization analysis program is combined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parameterized design. The intelligent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problem is realized. In this paper,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will be given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基金】:山东科技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资助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9096、41102193、41372289)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课题
【分类号】:TU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选江;浅谈地下工程中应用的予力技术[J];工业建筑;2002年08期

2 许增会,宋宏伟;地震对地下工程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西建筑;2003年07期

3 陈福套,李杰;浅谈地下工程新老结构接口处理[J];隧道建设;2003年02期

4 杨志法,李丽慧,潘炜,陆民,郑舰;关于大型古地下工程若干问题的讨论[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3年05期

5 李曙春,叶凯;如何预防地下工程发生渗漏[J];山西建筑;2004年17期

6 孔祥金;;我国隧道、地下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近况[J];公路隧道;2005年02期

7 崔建东;;综合施工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06年03期

8 石林锁;刘顺波;丁德厚;;地下工程高压慢渗的形成机理及其治理方法[J];建筑技术;2006年07期

9 ;介绍一本新期刊——《浙江隧道与地下工程》[J];岩土力学;2006年09期

10 李晓军;朱合华;解福奇;;地下工程数字化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要彬;刘学辉;;地下工程逆做法施工浅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姚源道;刘忠义;;地下工程堵漏防水出现问题的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92年

3 王明年;关宝树;;地下工程的施工力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4 沈剑青;;试论推进地下工程网络化建设[A];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贺长俊;王良;苏靖;油新华;;地下工程事故案例及风险预防[A];2005全国地铁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唐春安;郭陕云;;前言[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唐春安;郭陕云;;前言[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宁;王李;方志强;;地下工程大断面地沟施工方法浅析[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叶敬彬;王卫锋;陈庆中;;地下工程高效和局部精度降低算法研究与应用[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梁志勤;邓天宁;;充气膨胀密实法在地下工程止水堵漏的应用[A];防水工程与材料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化;地下工程风险控制成为关注焦点[N];建筑时报;2007年

2 杨峰;地下工程用除湿空调机通过技术鉴定[N];中华建筑报;2004年

3 杨峰;地下工程用除湿空调机通过技术鉴定[N];中华建筑报;2004年

4 李代祥 陈文广;究竟还有多少地下工程“欠账”[N];中国财经报;2010年

5 宋世斌;隧道的未来:环保安全节能[N];中国交通报;2010年

6 何丽;都市地下工程的尖兵[N];中国企业报;2000年

7 天津市勘察院院长 李文春;防微杜渐 科学认识综合技术在地下工程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N];天津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涂露芳;八年磨砺攻克北京最难地下工程[N];北京日报;2013年

9 张强 杨斌 方颖 李成刚;地下工程节能设计不容忽视[N];中国建设报;2012年

10 记者 新月 通讯员 徐词;“新南环”首幢回迁房地下工程完工[N];苏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志新;地下工程中土参与作用的结构承载力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李晓燕;中国地下工程氡污染及其健康危害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3 李明;山岭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评价理论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伍国军;地下工程锚固时效性及可靠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5 程雪松;地下工程中若干失稳破坏问题的机理和冗余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建飞;基于非线性本构模型的地下工程高效有限元算法研究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于素慧;基于盖挖逆作法的地下工程近接施工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卢山;地下工程位移反分析及开挖顺序优化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叶敬彬;地下工程高效和局部精度降低算法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孝健;高地应力区地下工程围岩变形破坏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6 刘靖华;地下工程施工力学若干理论及计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王春辉;地下工程临近既有地铁施工安全性影响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彭巍;地下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姚雪梅;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巍;地下工程复杂渗流场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74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174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9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