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住区居民地震紧急避难路径选择的空间特征研究
[Abstract]:Asylum path is not only a spatial layout problem of evacuation passage, but also a human choice problem. In the emergency time of earthquake, the choice of refuge path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 of people's refuge. The data are collected by the method of behavioral map, an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sylum path chosen by the residents in the old residential area are analyzed. Four main assessment indexes, namely, distance, winding index, concentration degree and continuity, are put forward. The distribution of each index is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ehind it are expounded.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51008156,51378010,51108267)
【分类号】:TU984.12;TU984.1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夏冰,张佐,张毅,胡坚明;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动态路径选择算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喻建;;山地城市路网布局规划研究[J];重庆建筑;2009年10期
2 蔡鉴明;李夏苗;杨光华;;基于时变性和可靠性的地震灾害应急物流运输路径选择[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3 罗勇;陈治亚;;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J];系统工程;2012年08期
4 何旭;;基于模糊物元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线路优选模型研究[J];江苏商论;2011年11期
5 方莹;;城市避震疏散规划与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傅小娇;;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原则及程序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喻建;李渝;张伟;;山地城市道路网规划的思考[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萌;王欣然;宫媛;;天津城市环境安全风险评估及规划对策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晓峰;基于城市发展的城市模拟模型应用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周元峰;基于信息的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及动态诱导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王富忠;敏捷物流系统的建模、控制与运作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蔡鉴明;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时变性及可靠性相关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琳琳;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会宾;基于多交叉口信号控制的动态诱导策略[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小龙;基于情景分析的应急路径选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平;动态环境下路径计算问题的研究与模拟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大威;地质灾害下应急物流配送能力评价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6 李艳艳;智能车辆系统诱导算法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7 胡裴裴;突发事件下基于禁止时间窗与道路连通性的车辆路径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8 董佑平;基于交通信息的城市路网最优路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9 伍雄斌;城市交通集成系统的多智能体博弈模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10 李春元;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的多路径诱导策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繁彦;台北市防灾空间规划[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6期
2 石小法,王炜;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的动态配流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欧海涛,张卫东,张文渊,许晓鸣;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J];电子学报;2000年12期
4 赵万良,仇捷禾;上海市空中救援中心及系统初探[J];规划师;2003年08期
5 杨兆升,初连禹;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的研究进展[J];公路交通科技;2000年01期
6 陆化普,史其信,殷亚峰;动态交通分配理论的回顾与展望[J];公路交通科技;1996年02期
7 陆化普,殷亚峰;动态系统最优分配模型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若建;城市失业率的空间特征[J];城市规划;1997年04期
2 秦宪刚;张侃;;刺激空间特征和反应位置对线索效应模式的影响[J];人类工效学;2006年01期
3 吴永生;;区域性城乡统筹的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以江苏省市域城乡为例[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4 刘宇峰;;新型山地资源型城市空间特征及发展模式——以山西省吕梁市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20期
5 赵国裕;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以宁波慈溪市逍林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2年02期
6 陈大昆;张进嘉;;浅析湘潭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J];中外建筑;2011年11期
7 李王鸣;金一;王光华;;县城住区空间特征演变及机理研究——以常山县城为例[J];华中建筑;2013年04期
8 李畅;;中国传统建筑的线型空间特征[J];艺术探索;2006年02期
9 薄尧;;里弄场所的空间与活动分析——以茂名北路里弄区为例[J];建设科技;2012年10期
10 沈体雁;张晓欢;赵作权;赵璐;;我国就业密度分布的空间特征[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疏良仁;忻飚;杨媛宇;;平湖古村空间特征及保护研究——以宁波东钱湖殷湾-莫枝古村保护规划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秦宪刚;;反应空间特征对线索效应模式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魏成;乔森;贺静锋;;合肥市老城区空间生产的审视、评价及其治理思路[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4 孙昊;;低收入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结构分布特征——以北京市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5 刘婕;胡剑双;;大都市边缘地区小城镇空间特征研究——以广州市新塘镇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卫城;蒋峻涛;;论产业布局规划的困境与出路[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戴筱,
本文编号:2188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188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