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采纳模型与应用研究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the information level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lso making continuous progress. The extensive production mode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changing little by little. BIM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informatization. BIM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only a few decades, although it has been rapidly popularized in the global construction industry. But the rate of adoption by construction workers is still lower than expected. Especially for China, BIM technology is only in its infancy. In addition to the extensive production mod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maturity of BIM technology and risk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adoption of BIM technology by construction workers is also worthy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the adoption of BIM technology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 su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potential users to BIM technology have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adoption of BIM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will us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dopt the related theory to study this problem. First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of BIM technology adoption, comb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theo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hypotheses on this basis. Based on the unified technology adoption model, the concept of task technology matching degree is introduced, and the BIM technology adop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a questionnaire is designed for the variables that need to be studied in the model, and 153 valid questionnaires are collected. According to the sample data collected in this paper empirical analysis, after the sample data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validity analysis, the model fit and related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are tes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oftware ope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al structure of the model has been adjusted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he original variable of others' intervention in the model has been eliminated, and the final BIM technology adoption model has been obtained. The modified model has reached a relatively ideal level in each test.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inal BIM technology adoption model of this paper, four key factors, such as expected results, easy-to-use expectation, promotion conditions and task-technology matching degree, which affect the adoption of BIM technology by practitioners in the model, are deep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adop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17;F426.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刚;高燕辉;;BIM时代的项目管理[J];建筑经济;2011年S1期
2 朱江;;BIM在铁路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铁道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3 朱江;;BIM在铁路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铁道勘察;2010年06期
4 过俊;;BIM在国内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典型应用[J];建筑技艺;2011年Z1期
5 罗智星;谢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可持续性设计应用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0年02期
6 杨坤;张洋;;基于BIM的预制构件采购过程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27期
7 张昆;;基于BIM应用的软件集成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1年01期
8 王超;薛烨;;古建筑保护中的新技术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22期
9 张雷;姜立;叶敏青;于贵有;;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预评估系统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1年01期
10 上官志锋;;用Revit实现建筑信息模型的研究[J];机电信息;2009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邵建;;BIM-推动无限延续的行业创新[A];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报告集[C];2011年
2 沈峰;曹洁华;;BIM在钢结构加工制造的应用[A];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刘西拉;;我国BIM的现状和对策[A];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报告集[C];2011年
4 余敏;廖小梅;马志贵;顾玲;牛挺;;Bim基因及GR基因表达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皮质激素抵抗相关性的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5 董毅;姜立;熊志坚;叶敏青;;基于BIM技术的三维建筑设计软件APM2010[A];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何关培;;建立企业级BIM生产力需要哪些BIM专业应用人才?[A];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马智亮;张修德;邱世勋;魏振华;王鹏翊;;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预算软件框架设计[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高永刚;李光金;;BIM技术在杭州东站项目中的应用[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吴吉明;;数字信息模型(BIM)与我国的建筑设计[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桦;;集团型设计企业BIM发展趋势与展望[A];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报告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应宇垦 王婷;创建基于BIM的数字化工地[N];建筑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许泳;BIM:赋予建筑物生命[N];计算机世界;2009年
3 陶国海 周晨;中国首届“BIM建筑设计大赛”落幕[N];建筑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高青;BIM标准:让建筑信息无损传递[N];建筑时报;2010年
5 记者 王铭辉;BIM助力国内第一高楼提升项目管理水平[N];建筑时报;2010年
6 吕佳琪;BIM助施工企业谋利[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7 金雨晖;BIM是建筑行业的“蓝海”[N];建筑时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赫丽萍;BIM助南水北调工程扬帆挺进[N];中华建筑报;2008年
9 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杨宝明 博士;“BIM技术员”——项目部新大员[N];建筑时报;2009年
10 通讯员 周芳;2011年“创新杯”BIM设计大赛揭晓44项大奖[N];建筑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冠;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miRNA-24和Bim蛋白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2 温媛媛;SIAH1与Bim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徐波;糖皮质激素对ALL细胞Bim、Puma表达的影响及HA14-1诱导ALL细胞凋亡的途径[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4 邹冠玉;FHC、Bim相互作用在细胞凋亡中作用及φC31整合酶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张洋;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杨鑫;JNK/c-Jun通路及其靶基因Bim与PUMA在氧化应激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中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张佳忆;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10对Bim介导的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赵亚宁;前凋亡因子Bim在地塞米松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胞、人T-ALL CEM-C7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BimS重组腺病毒感染对人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9 单敬轩;人类激酶RIOK3的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刘冰;移动商务消费者采纳的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新;BIM技术采纳模型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李倩;基于本体的BIM环境下文档管理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彦;吸收能力对BIM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吴连朋;基于UTAUT理论的ERP技术采纳建模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古纯飒;基于ERP的BI系统实施过程中技术采纳模型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6 黎利;B2C电子商务个人采纳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石莹;基于BIM的太阳能建筑设计初探[D];天津大学;2012年
8 张修德;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预算软件研制[D];清华大学;2011年
9 赵源煜;中国建筑业BIM发展的阻碍因素及对策方案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陈丽娟;基于BIM的地铁施工空间安全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02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20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