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复杂博物馆隔震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3 20:42
【摘要】:云南省博物馆结构处于地震高烈度地区,其结构形式为复杂超限非规则的型钢混凝土结构,对于这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结构采用隔震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确认该博物馆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及损伤破坏机理,对1:30的缩尺模型开展了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主要对隔震与非隔震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在多遇地震、罕遇地震下的地震反应进行测试与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准地震作用下动力特性稳定,减震效果较好,上部结构水平向各层峰值加速度小于台面峰值加速度;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要小于非隔震结构,结构各层变形满足规定要求限值;结构扭转反应较小,整体没有发生破坏;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滞回曲线均匀饱满,支座没有发生损伤。隔震技术能很好的在大型复杂博物馆结构中应用。
[Abstract]:The museum stru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area of high seismic intensity, and its structural form is complex and irregular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dopt the isolation technique for this kind of building structure with special function.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isolation effect and damag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isolated structure of the museum, the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1:30 scale model.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isolated and non-isolated model structures and their seismic responses under frequent and rare earthquakes are tested and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solated structure are stable under the earthquake action of different performance levels, and the damping effect is better, and the peak acceleration of each layer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of the superstructure is less than the peak acceleration of the Mesa.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the isolated structur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non-isolated structure, and the deformation of each layer of the structure meets the prescribed limit; the torsional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is small and the whole is not destroyed; the hysteresis curve of the isolated bearing is even and full under the action of rare earthquake. There was no damage to the support. Isolation technology can be well used in large complex museum structures.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8124,50978160)
【分类号】:TU35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项士权,邓景纹,茅声华,朱伟,苑麒;悬挂式钢-混住宅结构体系的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6期

2 王春林;吕志涛;;设置黏滞阻尼器的悬挂减振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10期

3 曹万林;卢智成;张建伟;常卫华;赵长军;;核心筒部分悬挂结构振动台试验及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国锋;许成祥;江楚雄;;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J];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张伟;张继文;涂永明;吴强;;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刚性悬挂结构体系避震机理及地震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12年04期

3 童根树;苏健;;巨型悬挂结构的稳定性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5期

4 项士权;;悬挂式钢混住宅结构设计研究及应用[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5 张伟;张继文;涂永明;赵洁;;半刚性悬挂结构体系减振避震机理及参数优化[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12期

6 南建林;黄鼎业;;大开间预应力混凝土平板住宅的结构体系[J];建筑科学;2010年05期

7 王春林;吕志涛;;设置黏滞阻尼器的悬挂减振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10期

8 孙传智;李爱群;缪长青;乔燕;;悬挂式楼梯参与框架结构整体空间受力的计算分析[J];建筑结构;2013年01期

9 王尧鸿;张建伟;曹万林;董宏英;;钢管混凝土叠合边框内藏钢桁架剪力墙振动台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1年01期

10 王春林;吕志涛;;半柔性悬挂减振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项士权;;悬挂式钢混住宅结构设计研究及应用[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蓝文武;巨型钢框架悬挂结构体系减震半主动控制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2 曹云中;空间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尚晓江;高层建筑混合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及抗震性能的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8年

4 苏健;高层结构体系弹性整体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梁炯丰;大型火电厂钢结构主厂房框排架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余娟;轻钢结构住宅及经济分析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2 陈飞宇;巨型钢框架悬挂结构体系被动控制阻尼参数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3 张妮妮;巨型钢框架悬挂结构体系的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4 王军芳;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亮;钢结构住宅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秦浩;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弹塑性分析及地震反应特性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7 何计彬;深孔小口径科学钻探孔斜机理分析与轨迹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张昊;新型钢棒—铅棒组合隔震器的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3年

9 陶泉;隔震结构反应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万林;卢智成;张建伟;;三控制型核心筒悬挂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邓志恒,秦荣;巨型框筒部分悬挂结构控制体系地震反应特性及阻尼控制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4期

3 曹万林,黄选明,卢智成,吕西林;钢筋混凝土带暗支撑核心筒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3期

4 张晋,吕志涛;短肢剪力墙筒体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5 王春林;吕志涛;;核筒悬挂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参数优化[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张耀华,梁启智,付赣清;巨型框架悬挂体系抗震原理及初步设计方法[J];工程力学;2000年02期

7 周坚,伍孝波;核筒悬挂结构体系自振特性研究[J];工程力学;2005年01期

8 杨允表,朱元国,宋启根;关于核心单筒式悬挂结构的两个问题[J];工业建筑;1997年12期

9 陈勤,钱稼茹;钢筋混凝土双肢剪力墙静力弹塑性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张晖,朱伯龙,苏少军;悬挂结构层间减震控制系统试验及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会文;曲延增;;浅谈型钢混凝土结构发展及设计方法的比较[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09期

2 付伟庆;王焕定;刘文光;丁琳;;LRB隔震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1)[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3 李貌;刘文光;何文福;孙凤利;;非固结锥形隔震支座振动台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年04期

4 刘文光,闫维明,霍达,周福霖,三山刚史,冯德民,增田圭司;塔型隔震结构多质点体系计算模型及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5 柳发鑫;中国彩灯博物馆[J];建筑学报;1995年03期

6 冯始华;旧语言 新文化——冯始华博物馆空间设计系列之二[J];广东建筑装饰;2004年06期

7 沈黎 ,徐菁;简讯[J];时代建筑;2005年02期

8 ;奥迪汽车论坛博物馆,因格尔施塔特,德国[J];世界建筑;2005年06期

9 王小东;;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J];建筑学报;2006年02期

10 董灏;蓝冰可;高一涵;马悦;孟繁星;束韦农;夏令操;姜建中;张,

本文编号:2269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269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a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