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三维内置断裂面新型材料断裂体破裂过程研究
[Abstract]: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directly observing the fracture process of opaque rock materials containing fractures and the complexity of carrying out three-dimensional fracture tests, the research on the fracture of rock mass with 3D fracture plane is still in its initial stage. A completely transparent resin material with a pull-down compressive strength ratio of 1 / 6.6 at low temperature has been developed, and its similarity to the rock propertie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 set of process flow and corresponding mould and technology were established to make the interview parts with multiple breakage, and the experiment of single and double built-in elliptical fracture interview parts under uniaxial loading was carrie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strain of secondary crack propagation and specimen fracture is studi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acture of the specimen goes through four stages. The fracture of the specimen containing three dimensional fracture body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of the two dimensional case, resulting in a variety of new cracks of different shape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2234,51279095,51109123)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春凯,尹祥础,李世愚,蔡戴恩;非穿透裂纹平板试件三维破裂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87年04期
2 唐春安,刘红元,秦四清,杨志法;非均匀性对岩石介质中裂纹扩展模式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3 郝锦绮,冯锐,周建国,钱书清,高金田;岩石破裂过程中电阻率变化机理的探讨[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3期
4 马胜利,雷兴林,刘力强;标本非均匀性对岩石变形声发射时空分布的影响及其地震学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1期
5 朱维申,陈卫忠,申晋;雁形裂纹扩展的模型试验及断裂力学机制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6 李术才;李廷春;王刚;白世伟;;单轴压缩作用下内置裂隙扩展的CT扫描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7 黄明利;黄凯珠;;三维表面裂纹相互作用扩展贯通机制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9期
8 郭彦双;林春金;朱维申;李术才;;三维裂隙组扩展及贯通过程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9 朱万成,唐春安;岩板中混合裂纹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10 蒲成志;曹平;赵延林;张向阳;衣永亮;刘业科;;单轴压缩下多裂隙类岩石材料强度试验与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勇勤,袁海利,袁臻,肖春发,熊韬,周传敏;岩溶地区地下洞河诱发路基失稳处治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2 袁海利,芮勇勤,袁臻,黄晓燕,李永斌,王玉标;岩溶地下洞河诱发路基空间失稳机理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3 徐筠;赵明阶;;节理裂隙岩体渐进破坏机理研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4 方恩权;蔡永昌;朱合华;;单轴压缩岩石不同边界裂纹扩展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5 胡波;张楠;王思敬;陈俊生;;断续节理岩体模型试验及强度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6 黎立云,车法星,卢晋福,刘大安;单压下类岩材料有序多裂纹体的宏观力学性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王俊璇;赵明阶;苏初明;;岩石在受载条件下电阻率变化特征研究综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沈坤;朱涛;金志林;周建国;蔡建华;吴富焕;;湖相沉积盆地内隐伏断裂的电阻率层析成像探测——以通海盆地为例[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1年04期
9 王大国;刘俊杰;韩光;;强波浪作用下建筑物损伤破坏过程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0 康玉梅;刘建坡;李海滨;魏晨慧;;一类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声发射源组合定位算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赵兴东;刘建坡;于庆磊;;高跨比对层状顶板稳定性的影响[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兴东;刘建坡;于庆磊;;高跨比对层状顶板稳定性的影响[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唐昊;朱哲明;李碧勇;王蒙;周志荣;;共线裂纹在压缩载荷下破坏准则的实验研究[A];四川省力学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徐文跃;钟时杰;白武明;;曲面破裂震源模型[A];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十年(1950-1990)[C];1990年
5 陈卫忠;朱维申;;压缩状态下裂纹扩展的实验与数值分析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赵文;吴世跃;;地下采矿岩体暴露顶板的破坏和塌落[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梁正召;唐春安;唐世斌;徐涛;朱万成;杨天鸿;;三维裂纹扩展的模拟试验[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林鹏;王仁坤;周维垣;;含三维预置裂纹缺陷岩体三维破坏试验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正军;基于最小耗能原理水力压裂裂缝启裂及扩展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许国安;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损伤机理及破裂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李根;基于模拟的水岩耦合变形破坏过程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于永江;煤体非均质随机裂隙模型及渗流—应力耦合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王国艳;采动岩体裂隙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任雪梅;地震区划中b值统计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7 田荣;连续与非连续变形分析的有限覆盖无单元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8 康健;随机介质固热耦合数学模型与岩石热破裂数值实验[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9 郭少华;岩石类材料压缩断裂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张文泉;矿井(底板)突水灾害的动态机理及综合判测和预报软件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海波;岩石三维内部裂隙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克建;济南燕翅山山体变形机理及治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蔡明锋;矿井工作面突水力电耦合场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航;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破坏过程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5 张群;采动诱发断层活化的数值模拟及微震监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超;基于扩展有限元的压剪复合断裂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崔子健;判别小震群序列类型的新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1年
8 蒲成志;单轴压缩下类岩体裂隙材料断裂破坏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雍敏;裂隙岩体破坏机制非连续变形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周奎;含三维裂隙的脆性岩体破坏机理的试验与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立云,车法星,卢晋福,刘大安;单压下类岩材料有序多裂纹体的宏观力学性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滕春凯,尹祥础,李世愚,蔡戴恩;非穿透裂纹平板试件三维破裂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87年04期
3 尹祥础,李世愚,李红,王敏;闭合裂纹面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88年03期
4 李世愚;三维脆性破裂的拉应力判据[J];地球物理学报;1990年05期
5 李世愚,滕春凯,卢振业,刘绮亮,武安绪,吴祥云;裂纹间动态相互作用的实验观测与理论分析──以共线剪切裂纹归并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1998年01期
6 蒋海昆,马胜利,张流,曹文海,侯海峰;含障碍体平直断层标本变形过程中群体微破裂事件的时空演化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2期
7 马瑾,马文涛,马胜利,邓志辉,刘力强,,刘天昌;5°拐折构造变形物理场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地震地质;1995年04期
8 马胜利,邓志辉,马文涛,刘力强,刘天昌,马瑾,曾正文;雁列式断层变形过程中物理场演化的实验研究(一)[J];地震地质;1995年04期
9 金耀,张天中,华正兴,徐明发,黄平章;单轴压缩下多裂隙含水岩样电阻率变化与体积应变[J];地震学报;1983年01期
10 赵玉林,钱复业,杨体成,刘建毅;原地电阻率变化的实验[J];地震学报;198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沅生;关于脆性材料压缩试样断裂面形式的理论证明[J];力学与实践;1981年03期
2 胡瑞谦;对《关于脆性材料压缩试样断裂面形式的理论证明》一文的商榷[J];力学与实践;1983年04期
3 于广明,谢和平,王金安,杨伦,张玉卓;地质断裂面分形性研究[J];煤炭学报;1996年05期
4 钟嘉猷,单家增;初论擦痕性质[J];地质科学;1984年04期
5 黄uG;断裂面及表面裂纹的分形研究[J];物理;1990年04期
6 张之立;唐山地震破裂过程的三维分析[J];地震学报;1984年01期
7 谢和平,周宏伟;岩体断裂面渗流特性的分形研究[J];煤炭学报;1998年06期
8 孙惠文,张菊明;受断裂面性质控制的构造位移场的数学模拟[J];地质科学;1986年01期
9 潘学哉;冯志刚;代国兴;刘红光;;岩石断裂面上中心剖线的统计学分析[J];中国测试;2013年01期
10 张澜庭,吴建生;D88型金属间化合物Ti5Si3晶体结构分析及断裂面构造[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良徽;
本文编号:2283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283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