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多项定量描述指标的岩体结构面组数和间距研究
[Abstract]:The number and spacing of rock structural planes are the key parameters for the analysis of rock mass structure types,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and stability. Based on the algorithm of iterative self-organizing data analysis, it is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structural surface data processing, and then fuzzy membership degree and fuzzy weighted index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algorithm. The weight of the index is added to the two key formulas of Euclidean distanc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and a self-organizing fuzzy clustering model of structural plane is constructed, which can consider multiple grouping indexes and their importance. Based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relationship,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the structure plane spacing under the grouping model is derived. The algorithm is programmed by C # language and DSSIA software is developed. The selection of grouping index, the determination of index weight and the setting of algorithm parameters are analyzed in the light of the underground water sealing oil reservoir engineering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e reliability of the grouping model and the spacing algorithm. Necessity and superiority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1CB7106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2282)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资助项目(20090102-2796)~~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金龙;黄润秋;裴向军;;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岩体结构面产状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康;海下金属矿床开采参数优化与安全预警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伍法权;;岩体工程地质动力学基本原理[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3期
2 冯羽;马凤山;巩城城;郭捷;王善飞;刘自成;;节理岩体结构面优势产状确定方法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6期
3 唐明会;杨燕;;模糊聚类有效性的研究进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年09期
4 滕继东;徐光黎;申艳军;;基于蚁群算法的结构面产状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年04期
5 蔡美峰,王鹏,赵奎,张登科,;基于遗传算法的岩体结构面的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6 周玉新,周志芳,孙其国;岩体结构面产状的综合模糊聚类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创兵;陈益峰;姜清辉;卢文波;;论岩体多场广义耦合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2 徐磊;任青文;王威;陈桂;;岩体结构面非线性弹性-塑性软化本构模型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8年03期
3 孙操;孙曙光;;岩体结构面流变特性研究进展[J];山西建筑;2009年18期
4 徐磊;任青文;杜小凯;刘杰;;加锚岩体结构面组合单元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刘昌军;丁留谦;孙东亚;;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岩体结构面全自动模糊群聚分析及几何信息获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6 韩春秀;胡英;施继余;;岩体结构面模拟方法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彭傲;程周炳;;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岩体结构面分组方法研究[J];人民长江;2011年22期
8 李建强;王进城;李承中;谭金龙;;岩体随机结构面的网络生成及应用[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12年01期
9 徐黎明;陈剑平;王清;;多参数岩体结构面优势分组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1期
10 许兵 ,黄鼎成;岩体结构特性及其对岩体稳定的影响[J];地质科学;197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盛建龙;伍佑伦;朱瑞赓;;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工程应用[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徐继先;;岩体结构面三维随机模拟与岩体块度计算[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张文彬;;结构面在岩体的力学作用中起控制作用的机理研究[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4 阎树魁;;控制岩体活动的地质因素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5 井兰如;;岩体结构面随机网络及其在离散单元法、渗流计算以及块体分析理论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6 李荣强;孔德坊;;岩体结构面起伏特性的力学效应研究[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7 杜景灿;陈祖煜;弥洪亮;汪小刚;贾志欣;;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的计算机模拟[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杜景灿;陈祖煜;弥宏亮;汪小刚;贾志欣;杨镇;李新强;;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的计算机模拟[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巩城城;马凤山;张亚民;王善飞;刘自成;;基于岩体结构面统计与分维数的岩体质量评价及其在矿山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10 夏熙伦;;三峡工程岩体结构面剪切流变试验研究[A];三峡工程坝址区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研究文集(下册)[C];199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建龙;岩体结构面力学特征及地下工程结构稳定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张宜虎;岩体等效水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3 龚汉松;岩体爆破块度控制机理与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秦启荣;深部岩体结构面预测及其石油井壁工程稳定性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5 程骋;应变岩爆的岩体刚度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6 米德才;浅埋大跨度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7 谢冰;岩体动态损伤特性分析及其在基础爆破安全控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8 刘子侠;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岩体结构面信息快速采集的研究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9 刘s,
本文编号:2297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297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