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联结式排桩隔振系统及其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8-11-07 11:29
【摘要】:在低频入射波作用下,传统的自由式排桩结构的隔振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排桩隔振结构,即联结式排桩,并建立了数值模型对其隔振效果进行数值模拟。为了建立联结式排桩的隔振计算模型,利用序列Fourier变换及边界元方法,建立了波数域内桩 土耦合的边界元模型。基于上述边界元模型,利用桩顶和梁端的联结条件,波数域内的周期性条件及上部联结梁的传递矩阵,建立了波数域内联结式排桩的计算模型。对排桩波数域内的解进行序列Fourier逆变换,即得空间域内排桩的解。基于所建立的模型,本文研究了在圆形载荷作用下,单排及双排联结式排桩的隔振效果。数值结果表明,联结式排桩的隔振效果要明显优于自由式排桩,因此,联结式排桩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隔振设施。
[Abstract]:Under the action of low frequency incident wave, the isolation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free pile structure is not ideal. Based on this, a new type of vibration isolation structure with row piles is proposed, that is, the connected pile row structure, and the numer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effect of the structure.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model of coupled piles, the boundary element model of pile-soil coupling in wavenumber domain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sequential Fourier transform and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above boundary element model, using the connection condition between the top and the end of the pile, the periodic condition in the wavenumber domain and the transfer matrix of the upper connecting beam,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connecting pile row in the wavenumber domain is established. The solution in the wavenumber domain of the row pile is transformed by the sequence Fourier inverse transformation, that is, the solution of the pile row in the space domain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model,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effect of single row and double row connection piles under circular load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effect of the connected pile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free type piles, so the connected piles are a more effe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8171)
【分类号】:TU4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金根,卢盛民;排桩支护结构拓展[J];江西地质;2001年02期

2 刘向晖,赵光辉;深基坑桩锚护壁工程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1年07期

3 梁毅;排桩与钢管土钉墙组合支护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04年10期

4 何颐华,杨斌,金宝森,,李瑞茹,谭永坚,王铁宏;双排护坡桩试验与计算的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6年02期

5 梁志斌,金凤礼,朱永强,王哲;门架式围护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12期

6 罗志红;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J];深圳特区科技;1998年01期

7 李来明;宫喜庆;吴永红;;连拱式支撑体系在某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技术;2006年02期

8 顾若飞;马惠彪;魏文通;;杭州某工程地下停车库基坑支护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年02期

9 程俊祥;;厦门宝岛大厦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土工基础;2007年02期

10 丁光亚;蔡袁强;徐长节;;饱和土中刚性排桩对平面SV波的隔离分析[J];岩土力学;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浩;王晓毅;;深基础排桩代模施工技术[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十一辑)[C];2010年

2 林雪梅;;软土深基坑排桩支护的优化设计和监测[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3 李广平;吴伟衡;李超华;;基坑支护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排桩设计方法的研究[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朱旭东;金昌明;沈建中;;圈梁对排桩支护结构的内力与变形影响分析[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何建明;白世伟;;深基坑排桩—圈梁支护系统空间协同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6 池永清;李明;张胜利;;排桩间加塞高压旋喷桩复合支护在深基坑支护及止水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谢国香;;高层建筑广东大厦岩土工程实录[A];高层建筑与桥梁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8 王立军;王铁成;李雪飞;;排桩内支撑支护系统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陈炎玮;崔京浩;;深基坑支护若干形式比较及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10 徐凯;张季超;周春儿;舒伟清;;联合排桩式支护在沿海软土地区深基坑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记者 白文起 通讯员 赵海燕;捆绑式抗滑桩获专利[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任佳;基坑施工技术应用各有千秋[N];中国建设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方方;陶然居:10月全面完成边坡支护工作[N];乐山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波;小直径钢管排桩抗滑机理及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丁光亚;饱和土中非连续屏障对弹性波的隔离[D];浙江大学;2008年

3 徐斌;移动荷载引起饱和土动力响应及排桩隔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王羽;h型抗滑桩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慧;基于单桩p-y曲线的侧向受荷群桩性状预测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朱庆科;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体系若干问题分析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孙苗苗;多排非连续屏障对弹性波的多重散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左人宇;“一桩三用”技术与实践[D];浙江大学;2001年

9 丁敏;深基坑支护细部结构优化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于洋;双排抗滑桩受力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力群;不同刚度圈梁对排桩支护结构力学性状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甄志禄;悬臂式排桩挡土空间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李小兵;边(滑)坡中门型桩计算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姚世宏;排桩及拱圈支护体系在软土深基坑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宋朝华;基坑支护结构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6 宋克选;排桩内支撑联合土钉支护体系的数值模拟[D];郑州大学;2010年

7 李新坡;深基坑支护桩顶圈梁的作用机理与优化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刘洋;支挡排桩在单侧填土作用下的桩侧摩阻力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施晋;基于ANSYS多支点排桩围护结构的计算模拟[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吴子儒;深基坑支护智能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16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316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0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