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社会文化可持续性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9 15:37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经常面临着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传统上,西方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会优先考虑环境和经济的发展。同时,欧洲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比较注重审美维度,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区别对待,并且比较关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物质条件。因此,在欧洲以往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研究中,通常比较关注其物质环境和经济功能,对其社会和文化角度的研究存在着缺失。 在太平洋区域和亚洲所采用的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有益补充。近20年来,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意识到以其本地丰富的文化及社会背景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特征与西方模式并不相同,它们已经发展出基于自身文化和社会特征的另外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与通常的理解相反,在西方学术界所公认的包含社会文化因素的发展方式被接受和采用之前,亚洲国家早已开始了实践。 这种可持续发展方式已经给21世纪面临的挑战以及与世界经济、人口和文化重组相对应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以及城市规划带来了新的思路。规划师、开发者和政策制定者已经对基于社会文化可持续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表现出了愈加强烈的兴趣。 然而,社会文化持续发展在学术及实践方面仍在不断完善之中,还远未成熟。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对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社会和文化的观念仍处于一种“无形化”状态。 为了扩展基于社会文化可持续性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范畴,首先需要对城市规划体系下的具体化可操作性方法进行研究。在此背景下,本论文提出的研究方法仍是一个宽泛和不成熟的分析框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但现在是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放置到艺术和美学之上,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提升其影响力的时候了。 基于历史文化遗产批判性研究(Critical Heritage Studies)和非欧洲中心论,本论文研究分析了在城市规划框架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应基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其主旨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不仅应有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加入,还应有社会文化因素的积极参与。基于社会文化可持续性能够使人们生活的质量、幸福感以及社区的品质得到提高。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在城市规划领域内基于社会文化可持续性构建一个清晰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法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加具体的指导原则、研究方法和工具。通常来说,针对某项规划实践时,这些方法是指导性的而不一定是具体的方法。该研究适用于社会研究者、规划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其他专业人士。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在城市规划范畴和行动框架内,阐述了社会文化可持续性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论述了其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新的视角和方法,明确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维度、类别和价值。在理解和分析了社会文化可持续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规划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论文还论述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要素及其社会功能。论文最后以民族妼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社会文化可持续性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调查、分析、研究方法及工具。 在案例部分,本文以上海田子坊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其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基于社会文化可持续性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该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该地区发展的社会效益。在整合了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基础上,在一个历史和文化的空间内强化了居民的社会认同感、记忆以及领域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实现了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燕;车伍;程文静;黄延;;绿色建筑可持续水环境的科学构建[J];给水排水;2007年07期

2 王万达;;开拓人类社会美好的地热供暖循环经济[J];建筑节能;2007年04期

3 李欢;;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J];山西建筑;2009年05期

4 韩冰;史津;李长虹;;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空间布局设计[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米卡埃尔·科克;孙凌波;;国家法令作为追求可持续性的进步力量——丹麦的经验[J];世界建筑;2010年06期

6 蓝卫国;;对中央空调安装过程中问题的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0年11期

7 杨东峰;毛其智;;城市化与可持续性:如何实现共赢[J];城市规划;2011年03期

8 竹隰生,闫瑞娟;可持续性建筑材料及其在住宅建设中的推广应用[J];化学建材;2001年02期

9 王灵梅;李政;倪维斗;;多联产系统的能值评估[J];动力工程;2006年02期

10 武静;;论景观与生态由疏离到共进趋势[J];国外建材科技;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美丽;;上世纪末瑞典环境与可持续性研究动态[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2 戴俊骋;黄娟;;对“可持续发展”传统定义的重新审视[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3 尹树美;李明玉;;延边州城市化发展水平可持续性的综合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赵中元;鞠玲;魏正;;可持续的城市设计方法与机制探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卫;;区域人地系统可持续性阈值分析——冀西北地区为例[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崔和瑞;李晓丽;;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持续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于红;姚建;;优美小城镇及其建设内容初探[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肖平;;探索可持续性转变: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动向[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王万达;;开拓人类社会美好的地热供暖循环经济[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10 余清华;;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赴深特别报道小组 张律 施毅 刘燎;走一条可持续性扶贫的康庄大道[N];毕节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林建恺;让可持续包装成为现实[N];中国包装报;2008年

3 记者 李生东 金雷;樊纲:中国经济复苏具有可持续性[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全球电子可持续性倡议组织发布评估工具[N];人民邮电;2010年

5 记者 曲德辉;钢材需求回稳 未来关注刺激政策可持续性[N];期货日报;2009年

6 楚风;中国经济回升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稳步增强[N];光明日报;2009年

7 记者 顾今;展示可持续性抗震奇迹[N];建筑时报;2010年

8 张军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美国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面临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尼古拉斯·洛(大会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主席,$$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环境规划副教授)(于泓 孙田 译);规划的可持续性[N];建筑时报;2001年

10 奥美;欧特克:以三维“设计”实现可持续性的灾后重建[N];经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丽娜(Juliana Forero);基于社会文化可持续性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李铖;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格局、驱动力及可持续性的研究:多尺度等级途径[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江;基于多指标体系的呼和浩特平原地下水可持续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4 马群;民主转型与民主的可持续性[D];浙江大学;2010年

5 张金萍;基于IANN的县域农业可持续性预警模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白伊达;可持续的公共艺术—重造城市环境[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7 曾芬钰;论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可持续性[D];厦门大学;2003年

8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吕红医;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郑小晴;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及其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仲华;城市旧住宅可持续性更新改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许建挺;中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可持续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于海涛;老矿区(新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4 刘军华;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更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陈冬;上市公司价值增长的可持续性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唐恒;株洲航电枢纽工程移民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D];湖南大学;2006年

7 刘璐;美元霸权与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可持续性[D];吉林大学;2007年

8 毛晔;大型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9 赵君伟;需求导向下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构成、功能及支持因素[D];西北大学;2007年

10 黄琴;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行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20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320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1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