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民居建筑装饰艺术
[Abstract]:Decorative pattern is the most active for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istic elements and aesthetic expression. As one of the most dazzling pearl in man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t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ancient times, all kinds of designs and decorations gradually appeare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totem, painted pottery, lacquer ware, clay sculpture, and later batik. Decorative patterns contain a variety of art forms. For example, people can imagine and depict people and things they meet in life through rational, concrete thinking and practice. We can also create decorative patterns of art by the way of thinking development, and combine decoration and practicability of decorative patterns. The exquisite decorative component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have different regions, different national habits, folk custom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reflectin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Because of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condition of Handan,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 has the particularity based on the local context, which embodies the local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rong traditional historical culture of Handan.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 of Handan combines the function, structure and art of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and its components, and forms uniqu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art based on local unique humanities, economy and culture, which not only shows the need of function. Also show it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cisively and vividly. By studying and summarizing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corative art of the building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anda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its protection and excavation, and obtain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protecting and utilizing reasonably. So that this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an be 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从彪;西藏独特的民居[J];建筑;2004年11期
2 陆凤华,王艳锋;山西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继承[J];山西建筑;2004年22期
3 袁艺;;到这儿赏民居[J];乡镇企业科技;2004年08期
4 谢华,赵屹峰;壮族民居文化的延续——广西忻城县政府职工公寓方案创作[J];广西城镇建设;2005年09期
5 郭文;桂北民居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探析[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刘福智;刘加平;;山地传统民居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黄禹康;;凤凰古城建设与传统民居保护[J];规划师;2006年06期
8 张轶群;;新世纪、新视野中的传统民居再研究[J];华中建筑;2006年11期
9 刘婷;;传统民居文化中的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10 姜姣兰;;湘西民居的室内环境特征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良文;;试论传统民居的经济层次及其价值差异——对传统民居继承问题的探讨之三[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2 蒋维锬;;凸现莆仙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曲薇;曹慧玲;陈伯超;;浅谈河北民居的院落[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黄家瑾;黄诗迪;黄菲菲;;试论传统民居的价值与传承[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天骄;王亮;;从东北地区汉族民居与满族民居的共性看建筑文化的生命特征[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赵万民;;论三峡民居的文化品质[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皮喜荣;郝少波;;民居建筑文化研究中的主体感知和主体价值——以鄂西北传统民居风貌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李经明;;民族民居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李彩标;;浅谈诸葛村民居的保护与利用[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佟裕哲;;民居文化与创新[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娉 见习记者 汪蕾;进一步加强古民居保护工作[N];咸宁日报;2005年
2 骆展胜;我区民居文化保护试点项目获得成功[N];广西日报;2007年
3 周兵 李向东 周红;传承特色民居文化 创建西部魅力村镇[N];中国民族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邵长春 通讯员 胡杰卫;如何让传统民居变成旅游财富?[N];海南日报;2014年
5 记者 陈斌;让传统民居文化绽放异彩[N];重庆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李艳;“围城”中的古民居[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记者 吕宝林 李天伦;胡氏民居对外开放[N];甘肃日报;2006年
8 韦月红;广西民居文化保护试点获成功[N];中国建设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蔡传斌 通讯员 张尚锋;转瞬即逝的老民居亟待保护[N];玉溪日报;2013年
10 赵颐柳;台湾的传统民居[N];中国民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斌;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董黎;鄂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解析与居住文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顾蓓蓓;清代苏州地区传统民居“门”与“窗”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赵西平;西部传统夯土民居建筑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群;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江净帆;空间中的社会教化[D];西南大学;2010年
7 宾慧中;中国白族传统合院民居营建技艺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谭良斌;西部乡村生土民居再生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周伟;建筑空间解析及传统民居的再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杨立峰;匠作·匠场·手风[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玉凤;湘西土家族聚居区传统民居变迁的文化传播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孙一帆;明清“江西填湖广”移民影响下的两湖民居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皮喜荣;襄樊南漳地区传统民居的演变及成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李红云;南通地区传统民居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美江;地域文化视野下安康民居的建筑特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6 何文芳;秦岭山地传统民居生态化演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阿孜古丽·艾山;喀什维吾尔民居建构文化与特色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8 张富强;天水胡氏民居的文化及审美意蕴[D];中南大学;2009年
9 谭陶然;益阳市传统民居改造及意境营造[D];湖南大学;2010年
10 刘治保;论东北传统民居对现代居住设计理念的启示[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65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36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