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绿色测度分析的严寒地区村镇生态空间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30 14:08
【摘要】: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村镇建设如火如荼,然而在扩张过程中,人们片面追求用地经济性的开发模式,求大求多,造成许多土地浪费及环境破坏,使得自然环境良好的地区越来越少,可利用的生态资源日渐枯竭;另一方面,盲目的产业发展也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废气、噪声、水源污染都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整体村镇生态空间形态研究的角度出发,借助生态学及绿色测度、绿色地图等相关学术研究,希望能够建立一整套相对完善、直观的生态空间形态优化方法,并借此为将来的村镇体系生态空间优化提供有利依据,无论其具体内容是否适用于各类严寒地区,但至少保证其逻辑思维能够对后来者的研究有所帮助。 本文首先明确了课题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国内外相关生态学、生态城镇、村镇体系规划等的理论成果,明确自身研究所需要的相关知识领域,并展开总结与研究。最终决定采用绿色量化的方式对镇域、镇区范畴的各类多元生态要素进行测度,并且将所得数据构建成为直观的绿色测度地图,以便于指导村镇宏观、中微观的生态空间形态规划。整个研究过程都紧紧围绕着可持续发展这个宏观目标进行,,并且尽一切努力使其操作方法方便可行,做到真正的理论结合实践。 笔者而后对各类型的生态内涵做出总结,学习研究了生态城镇建设中运用的系列评价指标,结合村镇建设实际,最终将镇域范畴内的各类人工及自然用地、镇区中各用地分类作为量化的主要依据基础,并从生态承载力、生态价值、生态负效应、复合生态效度等四个方面建立复合的绿色量化指标体系,此外还加入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对村镇总体的生态安全做了评估,最终将采用布尔逻辑、模糊逻辑、专家评分等方法对各数据进行加权运算,得出相应量化成果。在此基础上,笔者将通过Visual Basic、Auto CAD VBA等ActiveX控件技术,对Auto CAD进行二次开发并将量化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构建直观的绿色测度地图,与此同时,依据之前的各生态研究方向的不同,建立了一整套由4大类、11小类构成的绿色测度地图体系,分别引导宏观、中微观村镇生态空间形态规划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多方位的实现村镇体系下生态空间形态的良好发展,使得自然资源得以被保护或有效利用,科学改善居民点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文章以吉林省红石砬子镇为研究案例,对之前的一系列研究理论及方法进行实践,并对其生态空间形态的规划提出了相应策略,实现最终的理论结合实践。 本文的主要结论:提出了总体的村镇生态空间形态研究目标,明确了主要实现方法及路径,并进一步对具体的绿色量化测度方法、标准、类型进行总结,建立了完整的村镇体系生态量化指标体系,最后借助所构建的直观绿色测度地图对红石砬子镇这一案例进行了实践操作,提出相应生态空间形态规划策略和生态管理对策。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玉珍;;我国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方法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4期

2 冷继全;;利用AutoCAD VBA实现图块自动填色方法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2期

3 席旭东;初佳楠;;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实证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宋言奇;;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路径[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王晓彦;王乐维;颜磊;刘建森;;论长春市绿色地图的可行性[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7年02期

6 张伟刚;刘福智;王莉;;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生态体系及效应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陈晓军;刘庆生;张宏业;;大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格局的定量化测度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陈高,代力民,姬兰柱,邓红兵,郝占庆,王庆礼;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Ⅰ.模式、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10期

9 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郑度,李双成;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2期

10 鲁敏,李英杰,李萍;城市生态学研究进展[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春梅;西南生态敏感区与生态承载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宁启蒙;基于城乡统筹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孙上;生态城市发展进程的统计测度[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刘晓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新思维新方法[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395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395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