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冷弯薄壁型钢与结构用OSB板自攻螺钉连接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09 07:06
【摘要】:龙骨式复合墙体是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体系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其抗震性能与覆面板和龙骨骨架间自攻螺钉连接的性能密切相关。通过对受单调和低周往复受剪荷载的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与结构用OSB板自攻螺钉连接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加载速率、面板布置方向、螺钉端距以及龙骨壁厚等因素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加载速率和OSB板布置方向对其受剪性能均无明显影响;随着螺钉端距在试验钉距范围内增大,荷载及变形能力均有大幅提高;随着龙骨壁厚由0.8 mm增大至1.0 mm,峰值荷载提高了约10%,而变形能力则无明显变化规律。最后,在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改进的"Foschi"指数型骨架曲线和定点指向型滞回规则建立了钢龙骨与结构用OSB板自攻螺钉连接的恢复力模型,为龙骨式复合墙体及房屋整体的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基本参数。
[Abstract]:The keel composite wall is the main lateral force resistant member of cold-formed thin-walled steel keel structure. Its seismic performa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erformance of self-tapping screw connection between the overlay panel and the keel frame.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old-formed thin-walled steel keels subjected to monotone and low-cycle reciprocating shear loads with OSB plate tapping screws, the loading rate and the direction of panel arrangement are analyzed. The effect of screw end distance and keel wall thickness on seismic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ading rate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OSB plate arrangement have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shear performance, and the load and deformation capacity increase grea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crew end distance in the range of the test nail spac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wall thickness of the keel from 0. 8 mm to 1. 0 mm, the peak load increases about 10%, but the deformation capacity does not change obviously. Finally,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restoring force model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teel keel and self-tapping screw with OSB plat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improved "Foschi" exponential skeleton curve and the fixed point pointing hysteretic rule. It provides the basic parameters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 wall and the whole building.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上海钢之杰(集团)公司;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13B02)
【分类号】:TU392;TU3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潘景龙;自攻螺钉连接的抗剪性能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2 李元齐;马荣奎;宋延勇;潘斯勇;;冷弯薄壁型钢螺钉连接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军;朱兰影;余宾宁;罗来安;;筑巢轻钢龙骨体系桁架梁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11年12期

2 武振宇,,张耀春;跨越多檩条蒙皮体抗剪性能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3 李元齐;潘斯勇;;自攻螺钉连接承载力研究现状[J];结构工程师;2008年06期

4 马荣奎;李元齐;沈祖炎;申林;;低层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体系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研究现状[J];结构工程师;2011年04期

5 舒赣平;梁元玮;;金属蒙皮抗剪连接试验研究及计算探讨[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2期

6 张雪丽;张耀春;;基于ANSYS的自攻螺钉波峰连接的抗剪性能有限元分析[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0年02期

7 陈娟婷;田原;;自攻螺钉抗剪连接破坏模式的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25期

8 褚云朋;姚勇;徐斌;王秀丽;;冷弯薄壁方钢管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及有限元研究[J];建筑科学;2013年07期

9 王身伟;石宇;;冷弯薄壁型钢自攻螺钉群连接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2013年S1期

10 赵莹;吴学韬;;冷弯薄壁型钢节点静力试验研究及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文兴红;郝际平;;受力蒙皮板非线性有限元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三)——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梁元玮;陈娟婷;舒赣平;;金属蒙皮结构自攻螺钉等厚抗剪连接的有限元分析模拟[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潘斯勇;李元齐;;自攻螺钉连接承载力研究进展[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高辉;王小平;邹吉文;聂紫龙;;格构轻钢刚架梁试验及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徐海平;刘楠;;自攻螺钉连接抗剪性能及其设计方法研究[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身伟;石宇;;冷弯薄壁型钢自攻螺钉群连接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雁;木框架剪力墙受力性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瑞霞;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节点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宁建中;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组合墙体抗侧性能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石红雷;采用自攻螺钉连接的钢管桁架节点承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刘蕾;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石宇;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组合墙体抗剪承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6 陈娟婷;金属蒙皮连接抗剪性能的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何剡江;蒙皮效应在轻型钢结构中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8 宋延勇;冷弯薄壁型钢偏压构件及自攻螺钉连接承载力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袁耀明;高强冷弯薄壁型钢双面覆板墙体抗剪试验及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刘楠;自攻螺钉连接抗剪性能及其设计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潘景龙;自攻螺钉连接的抗剪性能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2 黄川,崔佳,龙莉萍;自攻螺钉连接冷弯薄壁C型钢梁柱节点试验及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董军,夏冰青,马宏,于旭;NAFC、LCFC板及其与轻钢龙骨自攻螺栓连接性能[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伟;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式复合墙体压弯承载力及典型连接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玲;雷金波;;基于遗传算法的轻钢结构檩条优化设计[J];煤炭工程;2006年04期

2 赵滇生;余孝敏;;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局部屈曲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08年S1期

3 凌利改;陶源;;冷弯薄壁型钢单面覆石膏板组合墙体抗剪性能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李斌;李启才;张委定;;开门洞的冷弯薄壁型钢立柱组合墙体抗剪性能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8年02期

5 高海峰;;LGS住宅系统概述[J];住宅科技;2010年11期

6 赵莹;刘殿忠;吴学韬;;冷弯薄壁型钢焊接节点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李克让;采用相贯节点的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檩条[J];工业建筑;2003年06期

8 曹宏;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2004年11期

9 黄玲;张少钦;;基于新规程的轻钢结构檩条的截面选取[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王彦敏;诸葛耿华;;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式结构(LGS)住宅体系[J];建设科技;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勇;褚云朋;邓勇军;徐斌;;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动静性能数值模拟[A];第七届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胡天兵;申林;刘岩;;冷弯薄壁型钢受压板件计算的有效宽度问题[A];2001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1年

3 于贵景;张其林;卢家森;尚凌云;;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的应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黄真;於昌荣;李木谦;;特殊组合压型钢板在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中的应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黄真;李木谦;;钢结构别墅住宅体系探讨[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翔;李元齐;沈祖炎;;冷弯薄壁型钢住宅墙体立柱设计方法[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武胜;张素梅;;冷弯构件屈曲模式相关作用及截面创新设计方法[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飞;李元齐;沈祖炎;;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综述[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晶波;陈鸣;彭林;;不同组合墙体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抗震性能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何保康;廖芳芳;;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产品的开发与应用[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长华;输电铁塔采用高强冷弯型钢值得推广[N];中国冶金报;2004年

2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娄乃琳;多层轻钢结构住宅可填能耗“黑洞”[N];中国建设报;2005年

3 记者 徐举;宝钢精品钢项目在花园口奠基[N];大连日报;2010年

4 徐超邋汪顺庆;高效优质源自科技领先[N];建筑时报;2008年

5 贾西贝;彩钢超轻钢结构建造未来集成住宅[N];中华建筑报;2010年

6 包斯文;轻型薄壁型钢潜在市场巨大[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7 孙殿臣、隋艳娥 牛秀艳;建筑屋顶待“改革”[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8 特约记者 张建军;无比钢建筑体系获准实施[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9 2003年中国(上海)钢结构住宅产业与住宅科技博览会专家组组长 薛发;我国建筑钢结构的发展概况(二)[N];中华建筑报;2003年

10 申伟;我国钢结构产业大有可为[N];中华建筑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智光;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贾子文;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初明进;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王海忠;夹芯板的冷弯薄壁型钢面层板在泡沫芯层支承下的屈曲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5 石宇;水平地震作用下多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的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秦雅菲;冷弯薄壁型钢低层住宅墙柱体系轴压性能理论与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蒋路;卷边槽形冷弯薄壁型钢轴压柱畸变屈曲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8 郭鹏;冷弯型钢骨架墙体抗剪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月明;多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墙体承载力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

2 周肖灿;冷弯薄壁型钢双肢拼合箱型梁腹板两侧加载受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杨悠子;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设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4 苑小丽;水平地震作用下多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抗震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袁涛涛;闭合多肢冷弯薄壁型钢拼合截面立柱轴压承载力试验与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吴函恒;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钢框架结构协同工作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刘向斌;开口三肢冷弯薄壁型钢拼合立柱轴压承载力试验与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邵莎莎;多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体系及其抗震性能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9 阿尔扎古丽;多肢拼合冷弯薄壁型钢短柱轴压承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赵莹;冷弯薄壁型钢—轻质混凝土焊接组合节点性能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405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405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f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