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异形柱框架结构基础隔震设计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9-05-06 06:47
【摘要】:为研究异形柱框架结构的隔震性能,以四川省某住宅楼为工程背景,设计一栋传统抗震异形柱结构和一栋基础隔震异形柱结构。基于PMSAP设计软件,在8度0.3g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对二者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抗震结构的层间剪力和层间弯矩均较大,且X、Y两个方向上的层间位移角全部超过现行规范的要求;而隔震结构的层间剪力和弯矩、楼层位移以及层间位移角均较抗震结构均有大幅度降低,其中层间剪力和层间弯矩分别降低了79%和81%。因此,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该技术也有助于异形柱框架结构在四川省地震灾区的推广。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eismic iso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frame structure with special-shaped columns, a traditional seismic-resistant special-shaped column structure and a base-isolated special-shaped column structure were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a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Sichu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PMSAP design softwar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two kinds of earthquake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under the action of 8 degree 0.3 g rare intensity earthquak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story shear force and the interstory bending moment of the seismic structure are larger, and the interstory displacement angles in X and Y directions all excee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code. However, the interstory shear force and bending moment, floor displacement and displacement angle of the isolated structure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seismic structure, in which the interstory shear force and the interstory bending moment are reduced by 79% and 81%,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frame structure with special-shaped columns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using the base isolation technique, which is also helpful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frame structure with special-shaped columns in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s of Sichuan Province.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4SZ0110)
【分类号】:TU35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武盟;潘文;邹小凤;;罕遇地震下异形柱隔震结构时程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3年05期

2 李秋英;刘丽丽;董宏伟;;基础隔震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参数优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强,姚谦峰;基础隔震偏心结构扭转振动反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2 姜东均;白良;赵党书;赵惠敏;;建筑施工与昆明旅游环境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3 刘纪陆;;基础隔震结构的精确求解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4 郑宇;王月明;吴芳;毛杰;;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平稳随机干扰下的响应[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5 李扬;李自力;;铅芯橡胶支座参数对隔震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6 张大长;陈怀亮;韩丽婷;韩晓健;;反复压力作用下橡胶的承载力—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7 李永华;李思明;;弱连体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8 李慧;魏彪;杜永峰;李永祥;;框支剪力墙的阻尼器耗能减震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9 杨彦飞;何文福;朱岩;徐钢;;异型铅阻尼器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10 任祥道;;映秀镇灾后重建抗震防灾探索与实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琪;;多结构联系体系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系统优化设计[A];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谷伟;温小栋;刘斌;;摩擦隔震砌体房屋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3 张弛;;离心风机风井噪声治理隔振研究[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4 刘伟庆;王曙光;;建筑结构隔震减震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杜永峰;李慧;吴忠铁;李松;唐能;;近场多维地震激励的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分析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6 王洪涛;陈彦江;闫维明;李勇;程建旗;黄飞鸿;;复合式金属型阻尼器在高架桥减震控制中的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7 贺秋梅;李小军;;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作用基础隔震建筑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8 杜永峰;朱前坤;李慧;;微分求积法在隔震支座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9 王光洁;谭平;金建敏;王海明;涂伟荣;米晓玲;;一种新型隔震体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10 米晓玲;谭平;沈朝勇;王光洁;王海明;涂伟荣;;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方法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飞飞;框架结构轻钢加层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任克彬;大型渡槽结构主动变阻尼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建亮;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多维地震反应分析[D];郑州大学;2009年

4 攸青言;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5 冯亚亚;SMA半主动隔震支座的研制及其减震效果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郭妍;多边形单管通信塔极限承载力分析及其地震响应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王迪;应用SMA复合支座的层间隔震结构体系及其地震响应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王奇;SMA-粘滞阻尼器及其在框架结构中的减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习勇;大跨度混合梁独塔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路晶晶;基于MR-TMD的某煤制气厂房振动控制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洪峰,王前信,江近仁;基底滑移隔震刚性结构的随机滑移反应和可靠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3年02期

2 王滋军,刘伟庆,蒋永生;中高层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3期

3 钱稼茹,李耕勤;异形柱用于8度抗震设防建筑研究[J];工业建筑;2004年02期

4 安新正,葛允海,别慧中,潘书萍;一种新的抗震技术——基础隔震技术[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蓝宗建,邹宏德,梁书亭,戴航;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多功能减振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04期

6 曹万林,庞国新,魏文湘,吴建有;增强异型柱框架结构抗震耗能能力的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1995年01期

7 曹万林,徐金荣,宋文勇,张宏宇,王红成;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措施[J];世界地震工程;2002年01期

8 徐金荣,张洪静,王普山,曹万林;异形柱框架薄弱部位抗震设计方法探讨[J];世界地震工程;200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东芳;基础隔震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地震反应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南林,樊进兴;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应用[J];广西电力工程;2001年02期

2 刘云飞,刘国清,蒋沧如;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01年01期

3 黎虹,刘玮,边复平;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及工程实例[J];应用科技;2001年04期

4 刘兰青;关于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及施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甘肃科技;2002年10期

5 姚红,徐锡庶;异形柱框架结构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宋顶峰;赵贵明;;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施工[J];建筑工人;2002年09期

7 王文达,史艳莉,朱彦鹏;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分析与设计[J];建筑科学;2003年03期

8 吴同乐,凌广;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J];四川建筑;2003年06期

9 张利永;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初探[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10 李军,唐平安,孟慧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设计[J];森林工程;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爱林;李健;于劲;;钢异形柱框架结构时程响应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马晓亮;刘海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特点及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3 刘兵;宋晓丽;;异形柱框架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其设计方法[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4 郭帅;李志敏;;异形柱框架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其设计方法[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谢霏;谢威;蒋沧如;;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6 王文进;王依群;李文清;;异形柱框架结构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长青;;浅谈异形柱框架结构在民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A];第二届“科协文化——中关村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吴述明;郭亮;;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9 韩文英;徐东强;赵雯;;考虑地震扭转分量的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时程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10 张莉;;浅谈异形柱框架结构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张丽辉;我省两项目获2003年度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N];河北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雅捷;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性能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乾;底部加强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2 管中彪;罕遇地震下异形柱框架结构抗渐次倒塌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红星;异形柱框架结构与普通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4 赵勇;梁式转换层异形柱框架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D];四川大学;2003年

5 路齐峰;异形柱框架结构中L形柱的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张瑞明;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7 杨有根;异形柱框架结构理论研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D];湖南大学;2002年

8 张作鹏;异形柱框架结构本构关系建模与非线性全过程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9 钱李义;异形柱框架结构房屋适用高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刘德稳;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69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469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7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