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压缩变形影响下的土-水特征曲线及其简化表征方法

发布时间:2019-05-17 09:15
【摘要】:非饱和土的本构关系研究需获得任意压缩变形条件下的土-水特征曲线,但试验测量往往只能给出特定状态下的土-水特征曲线。压缩变形改变了土体孔隙分布特性,从而影响其土-水特征曲线。采用压汞技术、核磁共振技术、扫描电镜研究压缩变形条件下土体孔隙孔径分布的变化规律,基于实测及已有试验数据研究土-水特征曲线变化规律,通过孔径分布变化规律阐释压缩变形影响土-水特征曲线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压缩变形条件下,土体(单位颗粒质量)的累计孔隙体积分布整体上呈现"扫帚型"分布,质量含水率表示的土-水特征曲线也呈现相似的分布,二者变化规律较为一致,从而揭示了土-水特征曲线随压缩变形变化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建议了一种压缩变形影响下的土-水特征曲线简化表征方法,其描述的土-水特征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to obtain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rbitrary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but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in a specific state can only be given by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changes the po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thus affecting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The variation of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soil under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was studied by mercury injecti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Based on the measured and existing test data, the variation of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was studied. The mechanism of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affecting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is explained by the variation of pore size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different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conditions, the cumulative pore volume distribution of soil (unit particle mass) presents a "broom" distribution as a whole, and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represented by mass moisture content also shows a similar distribution. The variation law of the two is the same, which reveal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variation of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with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On this basis, a simplified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of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is proposed, and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described by it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9084,41072214) 湖北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BSQD12061)
【分类号】:TU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为民,孙佃庆,苗盛;核磁共振测井基础实验研究[J];测井技术;1997年06期

2 姚艳斌;刘大锰;蔡益栋;李俊乾;;基于NMR和X-CT的煤的孔裂隙精细定量表征[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11期

3 张季如;祝杰;黄丽;夏银飞;;固结条件下软黏土微观孔隙结构的演化及其分形描述[J];水利学报;2008年04期

4 张雪东;赵成刚;刘艳;蔡国庆;;变形对土水特征曲线影响规律模拟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5 张昭;刘奉银;赵旭光;周冬;;考虑应力引起孔隙比变化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J];水利学报;2013年05期

6 张季如;祝杰;黄丽;黄文竞;;土壤微观结构定量分析的IPP图像技术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周科平;李杰林;许玉娟;张亚民;杨培强;陈路平;;冻融循环条件下岩石核磁共振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8 王铁行;卢靖;岳彩坤;;考虑温度和密度影响的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1期

9 孙德安;;非饱和土的水力和力学特性及其弹塑性描述[J];岩土力学;2009年11期

10 孙德安;孟德林;孙文静;刘月妙;;两种膨润土的土-水特征曲线[J];岩土力学;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龙;余钟波;崔广柏;;土壤水文过程与溶质迁移转化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2 高效曾;核磁共振孔隙度和岩性有关[J];测井技术;1998年04期

3 冷先刚;孙卫;解伟;黄启江;;西峰油田庄58井区长8_1储层出水原因[J];断块油气田;2009年02期

4 汪中浩,章成广,肖承文,陈新林,宋帆;低渗透储集层T_2截止值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3期

5 谢然红;肖立志;邓克俊;;核磁共振测井孔隙度观测模式与处理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6 赵彦超;陈淑慧;郭振华;;核磁共振方法在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石盒子组3段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06年01期

7 余沛;柴寿喜;魏厚振;孟庆山;;不同干密度下玄武岩残积土土水特征曲线分析[J];工程勘察;2012年07期

8 张晋言;刘海河;刘伟;;核磁共振测井在深层砂砾岩孔隙结构及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12年03期

9 钟安宁;;松辽盆地火山岩核磁共振实验研究及应用[J];复杂油气藏;2012年02期

10 常波;吴益平;何高峰;姜淼;孟振;;临江Ⅱ号崩滑体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曾文淇;胡建国;;受热多股铜导线金相定量分析[A];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存礼;褚峰;董玉柱;蒋雪;李雷雷;曹泽民;;原状非饱和黄土基质吸力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朱涵斌;杜环虹;李新;;煤层气测井地层评价技术发展及对测井装备的需求分析[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戴张俊;陈善雄;罗红明;陆定杰;;非饱和膨胀土/岩持水与渗透特性试验研究[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5 綦建峰;隋旺华;张改玲;徐继山;;基于SEM图像处理红层砂岩孔隙度及分维数计算分析[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6 杨传锋;肖立志;廖广志;杜群杰;梁灿;邵杰;田明智;;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确定储层含水饱和度新方法[A];第十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彦旭;压实黄土增湿变形的非饱和土力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刘艳;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陶高梁;岩土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及其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飞;吉林敦化地区草炭土特性的时间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孙丽云;基于非达西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固结试验与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周宇;特殊岩性岩心实验分析新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杨爱武;结构性吹填软土流变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邱勇松;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4年

9 杨正明;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5年

10 王为民;核磁共振岩石物理研究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再华,王权民,陈正汉;非饱和膨胀土本构模型的试验研究及分析[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2 赵成刚;刘艳;周贵荣;杜修力;;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研究进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3 王清,王凤艳,肖树芳;土微观结构特征的定量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王为民,孙佃庆,苗盛;核磁共振测井基础实验研究[J];测井技术;1997年06期

5 刘堂晏,肖立志,傅容珊,王忠东;球管孔隙模型的核磁共振(NMR)弛豫特征及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6 王改莲,吴翠微,董建新,谢锡善;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在SEM图像定量测定中的应用[J];电子显微学报;2001年04期

7 毛灵涛,薛茹,安里千;MATLAB在微观结构SEM图像定量分析中的应用[J];电子显微学报;2004年05期

8 郭择德,程金茹,邓安,向井雅之,神山秀雄;黄土包气带土壤水特征曲线研究[J];辐射防护;2000年Z1期

9 龚士良;上海软粘土微观特性及在土体变形与地面沉降中的作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4期

10 张元中;肖立志;;单轴载荷下岩石核磁共振特征的实验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文杰;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中水分运移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庆章;牛静;王珂芳;李小娟;;蛋白质特征曲线的研究[J];生物信息学;2009年02期

2 唐勃;;特征曲线法在大瑶山隧道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年10期

3 于沉香;张虎元;王志硕;赵天宇;;盐渍土土水特征曲线测试及预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年02期

4 汤小松;关于曲面的特征曲线[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姜忠新;邰子伟;;储层特征曲线重构方法研究[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6 贺炜;陈永贵;王泓华;;基于正态分布的土水特征曲线独立域滞后模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7 戚国庆,黄润秋;土水特征曲线的通用数学模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2期

8 林鸿州;于玉贞;李广信;彭建兵;;土水特征曲线在滑坡预测中的应用性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9 卢q诰,

本文编号:2478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478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7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