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静水压下混凝土水分与氯离子渗透及其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3 21:36
【摘要】:通过对3种混凝土在不同静水压力和持压时间下的压力渗透试验,研究了静水压力对混凝土中水分和氯离子渗透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压力条件下水灰比仍是影响混凝土渗水性能的重要参数,水灰比为0.5的混凝土渗水深度约为水灰比为0.4的1.3倍;双掺20%粉煤灰和矿粉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力水渗能力,渗水深度约为普通混凝土的59.6%;活性混合材能够增强胶凝基体对氯离子的过滤和化学固化能力,即使存在外界压力作用,其抗氯离子渗透能力也大幅提高,渗透深度仅为未掺时的42.5%,优于其抗水渗效果;氯离子渗透滞后于水分渗透,两者并不同步,但数据统计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利用混凝土抗压力水渗试验可间接评价其氯离子压力渗透性能。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sure penetration tests of three kinds of concrete under different hydrostatic pressure and holding time, the effect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on moisture and chloride ion penetration in concret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cement ratio is still an important parameter affecting the seepage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under pressure, and the seepage depth of concrete with water-cement ratio of 0.5 is 1.3 times of that of water-cement ratio of 0.4, and the anti-pressure seepage ability of concrete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adding 20% fly ash and mineral powder, and the seepage depth is about 59.6% of that of ordinary concrete. The active mixture can enhance the filtration and chemical curing ability of cementitious matrix to chloride ion. Even if there is external pressure, its anti-chloride ion penetration ability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penetration depth is only 42.5% of that when it is not mixed, which is better than its anti-seepage effect. The chloride ion penetration lags behind the water penetration, and the two are not synchronous, but 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ata statistics. The chloride ion pressure permeability performance can be indirectly evaluated by using the concrete pressure water infiltration test.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青岛东盛建筑设计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260,513083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51420105015) 国家973项目(2015CB655100)
【分类号】:TU52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春秋;李克非;;干湿交替下表层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原理、试验和模拟[J];硅酸盐学报;2010年04期

2 易成,谢和平,孙华飞,高伟;混凝土抗渗性能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混凝土;2003年02期

3 王新友,蒋正武,高相东,孙振平;混凝土中水分迁移机理与模型研究评述[J];建筑材料学报;2002年01期

4 谢祥明,莫海鸿;大掺量矿渣微粉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研究[J];水利学报;2005年06期

5 金伟良;金立兵;延永东;姚昌建;;海水干湿交替区氯离子对混凝土侵入作用的现场检测和分析[J];水利学报;2009年03期

6 王立成;;建筑材料吸水过程中毛细管系数与吸水率关系的理论分析[J];水利学报;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东;李固华;;混凝土渗透性和耐久性关系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2 钱觉时;张琳;贾兴文;党玉栋;;基于电场作用的混凝土渗透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J];材料导报;2011年21期

3 张贺;曾祥;邓恺;施惠生;;矿物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耐海水侵蚀性能的影响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7年06期

4 何富强;元强;郑克仁;刘运华;邹庆焱;;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ASTM C1202测试指标的相关性[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5 田正宏;白凯国;朱静;;透水模板布改善混凝土表层质量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杜志芹;孙伟;;纤维和引气剂对现代水泥基材料抗渗性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李艳美;毛高峰;张健;吕雪源;孙彩霞;李秋义;;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抗渗透性[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3期

8 殷慧;董必钦;丁铸;邢锋;;混凝土的渗水、吸水特性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2期

9 刘星伟;李秋义;史迪;赵铁军;;环境Cl~-浓度对混凝土渗透性试验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4期

10 曹明莉;杨海成;王立久;;“渗阻”概念的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红尧;孙高霞;徐雪峰;王伶伶;;大气腐蚀环境下的钢桥梁防腐蚀涂料现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2 郝挺宇;惠云玲;梅名虎;苏波;;结构混凝土耐久性无损检测技术[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何富强;元强;郑克仁;刘运华;邹庆焱;;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ASTM C1202测试指标的相关性[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蒋正武;孙振平;;高性能混凝土中自身相对湿度变化与自收缩的研究[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蒋正武;孙振平;王培铭;;水泥浆体中早期内部相对湿度分布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谢祥明;谢彦辉;石爱军;林建伟;;韩江下游近海水工建筑物耐久性劣化及其对策研究[A];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论文集[C];2009年

7 曹卫群;苏卿;赵铁军;巴光忠;;海砂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8 黄雷;钱春香;王瑞兴;王辉;高桂波;;基于现场混凝土性能的某湖底隧道碳化耐久性评估[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孙志伟;任昭君;赵铁军;;表面能对水泥基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健;李秋义;杜俊;吕雪源;;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实验研究[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军;新型墙体抗裂抗渗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刘燕;缺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对结构可靠度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四巍;单轴和三轴应力下塑性混凝土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延永东;氯离子在损伤及开裂混凝土内的输运机理及作用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5 陆春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开裂性能及耐久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陶琦;钢筋锈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与混凝土的剩余寿命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高润东;复杂环境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微—宏观劣化规律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王强;钢渣的胶凝性能及在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硬化过程中的作用[D];清华大学;2010年

9 李美利;混凝土潮湿养护效率的电阻率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彭军芝;蒸压加气混凝土中孔的形成、特征及对性能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俊杰;塑性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杨明林;塑性混凝土配合比及性能指标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杨毅;陶粒混凝土的若干基本性能与构件承载力可靠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4 杨城;磨细固硫渣作为大流动性混凝土掺合料试验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鞠娜;便携式混凝土渗透性分析仪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付志恒;偏高岭土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及显微结构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谢春磊;机制山砂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伟;掺废旧轮胎橡胶粉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帅;纳米材料与粉煤灰复掺对混凝土渗透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10 王平;基于性能的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姬永生;袁迎曙;;干湿循环作用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侵蚀过程分析[J];工业建筑;2006年12期

2 卢木;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J];工业建筑;1997年05期

3 陈伟;许宏发;;考虑干湿交替影响的氯离子侵入混凝土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4 冯乃谦,蔡军旺,牛全林,张树河;山东沿海钢筋混凝土公路桥的劣化破坏及其对策的研究[J];混凝土;2003年01期

5 王新友,蒋正武,高相东,孙振平;混凝土中水分迁移机理与模型研究评述[J];建筑材料学报;2002年01期

6 李春秋;李克非;陈肇元;;Numerical Analysis of Moisture Influential Depth in Concret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urability Design[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年S1期

7 黄达海,刘光廷;混凝土等温传湿过程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2年06期

8 赵羽习,金伟良;钢筋锈蚀导致混凝土构件保护层胀裂的全过程分析[J];水利学报;2005年08期

9 马亚丽;张爱林;;混凝土结构钢筋初锈时间的概率模型[J];水利学报;2007年05期

10 魏华;李清富;肖理中;;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J];水利学报;2007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辉,谢友均,龙广成,马昆林;引气粉煤灰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的研究[J];粉煤灰;2004年06期

2 王发洲,丁庆军,胡曙光,韩宏伟,徐华;轻集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马昆林;谢友均;李立斌;龙广成;石明霞;;混凝土在NaCl溶液中抗冻及抗渗性能的研究[J];混凝土;2006年06期

4 唐修生;王家顺;黄国泓;卢安琪;;高性能混凝土的导电性试验研究[J];水运工程;2006年12期

5 谷坤鹏;李漠;时蓓玲;王成启;;矿物掺合料改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8年11期

6 张利俊;蒋玉川;刘佳;诸葛顺金;李春亮;;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入性研究[J];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2009年02期

7 石明霞;;改善混凝土抗渗及抗冻性能的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9年03期

8 陈星国;;人工砂和淡化海砂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商品混凝土;2011年06期

9 马保国,张平均,谭洪波;矿物掺合料对海洋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胡曙光;田耀刚;丁庆军;王发洲;;高阻尼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永艳;李亮;王超;袁博宇;曾敏;;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不锈钢的氯离子渗透行为[A];200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张利俊;蒋玉川;刘佳;诸葛顺金;李春亮;;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入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膨胀剂和混凝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3 杨长辉;谭盐宾;吴芳;;矿物掺合料对结构轻集料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崔东霞;秦鸿根;张云升;郭伟;;不同品种外加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肖斐;崔洪涛;夏毓宏;;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蒋玉川;张利俊;秦宪明;李春亮;高永刚;;粉煤灰和抗裂剂双掺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研究[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谢永亮;张伟;庄惠平;刘道永;谢卫红;朱波;;氯离子渗透法检测粉煤灰高强砼抗渗性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8 蒋玉川;秦宪明;张利俊;李春亮;刘叶栋;;高温、高压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利俊;秦宪明;李春亮;蒋玉川;乔渊;;抗裂与防腐蚀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缪昌文;刘加平;刘建忠;;外加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冬素 周炜;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增强沿海建筑物寿命延长20年[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新华;浙大开发新型混凝土海上建筑可以多用20年[N];中国建材报;2009年

3 高心如 俞少忠;三船舶项目成功对接[N];中国船舶报;2011年

4 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 刘松柏 柴天红;九江新长江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分析[N];中国建材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武满;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加速渗透试验与寿命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范宏;混凝土结构中的氯离子侵入与寿命预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彭波;蒸养制度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李固华;纳米材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赵冬兵;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退化数值模拟和维修需求预测[D];同济大学;2005年

6 刘志勇;基于环境的海工混凝土耐久性试验与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蔡新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陶琦;钢筋锈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与混凝土的剩余寿命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管学茂;水泥基材料在氯盐环境中的服役行为及机理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5年

10 钱匡亮;纳米CaCO_3对水泥基材料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波;混凝土孔隙分形特征表征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2 胡彦君;掺合料混凝土氯离子渗透快速试验校正及渗透性能规律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4年

3 张涛;西部盐土地区混凝土抗钢筋锈蚀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4 肖斐;钛渣混凝土性能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高维未;玻璃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耐久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李文秀;用于氯离子和硫酸盐侵蚀环境下的水泥修补砂浆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7 汤海滨;混凝土耐腐蚀外加剂的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鲍立平;混凝土氯离子侵蚀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欧兴进;CRC抗氯离子侵蚀研究及其使用寿命预测[D];天津大学;2007年

10 杜攀峰;混凝土防腐涂料的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98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498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2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