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视角下三亚海棠湾都市农业园区规划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1 19:27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形态多元化、复合化已成为趋势,单一功能化的都市农业园区在发展上面临转型,固有的以农业为主,粗放式发展模式已成为瓶颈。全产业链模式这种新型规划理念逐渐成为解决新时期都市农业园区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将全产业链理念引入都市农业园规划,既可以加快都市农业园区产业升级,同时提升园区综合价值,实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有效带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其能够满足当前人们对于农业区更高的要求;而对于本地农村建设、农民就业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全产业链模式是起始于农产品企业对提升经济效益和促进食品安全的考虑,通过全产业链的产业发展模式,有助于利用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产业形成相互促进的产业结构体系。当前,我国都市农业园区在发展中存在的产业问题主要是由产业链不完善所致,将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引入都市农业园区规划,有助于解决园区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和产业配套设施不足。目前,国内已有多个都市农业园区采用了全产业链的产业发展模式,使园区在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三亚海棠湾都市农业园区的规划需求,通过对三亚及海棠湾区域产业发展分析和项目地段现状条件分析,构建以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现代化农业为基础产业、科研产业为支柱产业的都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整合科研产业链、生产加工产业链、旅游产业链为一体,并尽可能扩展各产业链长度,构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以促进各产业之间的相互支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科技发展和旅游产业品质提升。 在园区产业定位的基础上,以生态保护和城乡统筹作为园区规划原则,提出园区规划策略:构建复合化的园区功能和产业项目,并进行适宜产业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园区功能布局;在功能布局基础上对园区配套设施、交通体系、景观环境进行规划布局;对以黎族风情村为主题的农民安置区和以热带风情小镇为主体的旅游休闲区进行了重点规划设计;最后提出多方合作的运营模式、农民优先的惠农政策以及循序渐进的开发时序。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1.2 全产业链运作模式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是基于产业链的基础理论衍生出的,以产业为基础,将业链上的企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向度加以联合,从而实现“从农产源头到消者食用”中各关键环节的统筹。从而构建一个以产业链贯通下的上游产业、游产业、下游产业并存与融合的产业结构体系。在农业产业链中,农业产业的附加值高低取决于产业类型在农业产业链中位置,产业链的核心内容是产业价值,根据农业产业价值“微笑曲线”理论图 2-1),农业产业价值随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形式不同,在产业链上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产业,其产业价值体现为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全产链模式即涵盖产业链上游至下游的职能企业,使产品从技术研发到经营销售过程整合到一个产业体系,使全过程可控制、可追溯,提升内部技术力量和部竞争力量。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图 2-2 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用地规划图[47]发展配套设施完备,,园区内入驻科研人员 5000 余名,农民人口 40000 人。园区以现代化农业示范科研园区作为发展核心,将产业与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突破了传统都市农业园区的单一发展产业的模式,构筑为生产与生活融合一体化的园区发展模式。在功能布局上以农业用地、产业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为主,复合其他配套功能用地,将园区打造成为具有生产与生活活力的产业城镇。通过产业与城镇的融合,可以有效解决基地原有农业人口安置问题,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城乡统筹的发展。居民在园区发展中,可以是农业产品的生产者,农业科技的受益者,也可以是农业产品消费者。将农业生产与生活整合为一体,提高了园区发展活力,避免产业空城的形成,减少了就业出行距离和产品运输距离。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6.5
本文编号:2513424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1.2 全产业链运作模式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是基于产业链的基础理论衍生出的,以产业为基础,将业链上的企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向度加以联合,从而实现“从农产源头到消者食用”中各关键环节的统筹。从而构建一个以产业链贯通下的上游产业、游产业、下游产业并存与融合的产业结构体系。在农业产业链中,农业产业的附加值高低取决于产业类型在农业产业链中位置,产业链的核心内容是产业价值,根据农业产业价值“微笑曲线”理论图 2-1),农业产业价值随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形式不同,在产业链上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产业,其产业价值体现为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全产链模式即涵盖产业链上游至下游的职能企业,使产品从技术研发到经营销售过程整合到一个产业体系,使全过程可控制、可追溯,提升内部技术力量和部竞争力量。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图 2-2 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用地规划图[47]发展配套设施完备,,园区内入驻科研人员 5000 余名,农民人口 40000 人。园区以现代化农业示范科研园区作为发展核心,将产业与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突破了传统都市农业园区的单一发展产业的模式,构筑为生产与生活融合一体化的园区发展模式。在功能布局上以农业用地、产业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为主,复合其他配套功能用地,将园区打造成为具有生产与生活活力的产业城镇。通过产业与城镇的融合,可以有效解决基地原有农业人口安置问题,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城乡统筹的发展。居民在园区发展中,可以是农业产品的生产者,农业科技的受益者,也可以是农业产品消费者。将农业生产与生活整合为一体,提高了园区发展活力,避免产业空城的形成,减少了就业出行距离和产品运输距离。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继龙;张玉坤;;城市农业规划设计的思想渊源与研究进展[J];城市问题;2012年04期
2 吴人韦,杨建辉;农业园区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1期
3 余华荣;;广东省观光农业园规划存在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4 田雪慧;邹志荣;;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设计思路与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5 叶林;魏皓严;;空间系统、产业系统和景观系统复合视角下的都市农业基地设计——以眉山市“中国·泡菜城”为例[J];规划师;2012年01期
6 高宁;华晨;朱胜萱;葛丹东;;农业城市主义策略体系初探——浅析荷兰《鹿特丹城市农业空间》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3年01期
7 许益亮;靳明;李明焱;;农产品全产业链运行模式研究——以浙江寿仙谷为例[J];财经论丛;2013年01期
8 周格粉;肖晓;;全产业链模式:我国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选择[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9 张其春;郗永勤;;基于循环经济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与实现机制——来自福建大科的案例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王涛;;华侨城欢乐海岸景观规划设计[J];广东园林;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2513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1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