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湖北传统建筑特色及其现代建筑类型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4 07:37
【摘要】:建筑的本质就是一个“上栋下宇,以蔽风雨”的空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避所。建筑存在于特定的场地和气候环境;修建需要材料并反映当地劳动人民的建造工艺。同时,建筑的过程,反映了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因此,任何建筑活动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地域性的特征。传统民居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 近些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交流的飞速发展,国际式建筑设计思潮逐渐渗入到中国,再加上中国现代建筑设计本身缺乏创新性和对传统建筑特色的反思和体悟,导致建筑的地域性逐渐被削弱,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唤醒建筑的地域性,使建筑能真正反映民族地域特色以及时代精神成为了建筑界的共识。同时,传统的地域建筑文化中很有多瑰宝,为现代建筑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和可借鉴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所在地区的地域建筑特征,提取出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建筑特色,重新思考其在现代建筑中如何运用,创造出具有新地域建筑文化格调的作品。 湖北建筑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历史人文的原因,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域特征。现存的许多保存至今的乡土建筑,反映了湖北地域建筑高超的建筑工艺和劳动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这些都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基于对资料的掌握和研究情况,本文现选取沿街檐廊与骑楼、天斗等部分特色进行研究,这三项地域建筑特色受湖北当地环境和历史人文的影响,反映了湖北地区独特的风格特征,同时其功能形态对现代建筑均有很多借鉴作用,这是本文选题的原因之一。 本文力图通过分析这三项地域特色的类型特征、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和地域分布情况,总结出其社会价值、文化意义和实用价值,并运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提炼出其原型,思考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中的具体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法,汲取传统地域建筑的养分,以现代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以及建造手段进行改造和发展,解决现代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延续地域特色的精髓。 籍此希望本文能为湖北地区的现代地域建筑设计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创作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作品,使传统地域建筑中的活力和智慧得以保存和体现,并在地域建筑的生成观和当代湖北地域建筑的再生等方面有所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兰英;;关于徽州“天井”建筑空间设计的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赵勇,张捷,秦中;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2期

3 苏继会,权薇;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的类型学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黄镇梁;江西民居中的开闭式天井述评[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1997年02期

5 彭长歆,杨晓川;骑楼制度与城市骑楼建筑[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魏春雨;;建筑类型学研究[J];华中建筑;1990年02期

7 王晓;新楚风建筑形式探讨[J];华中建筑;2001年04期

8 袁丰;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模糊空间所体现的功能性[J];华中建筑;2003年05期

9 易伯,董争俊,刘炜;因渡而兴的湖北古镇——监利周老嘴[J];华中建筑;2005年03期

10 李百浩,何展宏;因族而兴的湖北古镇——洪湖瞿家湾[J];华中建筑;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红;湖南沅水流域古镇形态及建筑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曾超;巴人尚武精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万艳华;长江中游传统村镇建筑文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吕晓裕;汉江流域文化线路上的传统村镇聚落类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刁建新;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创新之关联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翁翊暄;廊的空间设计初探[D];东南大学;2004年

4 庄程宇;湖北孝昌小河古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田长青;湘南传统外庭院内天井式民居建筑形态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宋阳;湖北古镇空间形态解析及其整合性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杨成锦;湖北古镇文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卓;巴蜀场镇沿街檐廊空间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8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28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8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