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立体空间建模与可视化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向中林;王妍;王润怀;刘玉芳;刘顺喜;;基于钻孔数据的矿山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过程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9年01期
2 周佳文;薛之昕;万施;;三角剖分综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年07期
3 白世伟,贺怀建,王纯祥;三维地层信息系统和岩土工程信息化[J];中华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2年01期
4 白世伟,王笑海,陈健,王纯祥;岩土工程的信息化与可视化[J];岩土工程界;2001年08期
5 李亦纲,曲国胜,陈建强;城市钻孔数据地下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实现[J];地质通报;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芳;朱合华;吴江斌;;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研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2 张芳;朱合华;吴江斌;;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研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3 张芳;张鹏;陈雷;韩煊;周宏磊;张在明;;三维岩土工程勘察信息系统的工程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4 孔德慧;从四维图形仿真研究谈科技方法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1期
5 孙莉;肖克炎;唐菊兴;邹伟;李楠;孙艳;;基于Minexplorer探矿者软件的甲玛铜矿三维地质体建模[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陈爱民;汤仲安;李光强;朱建军;;基于钻孔数据的矿山三维建模[J];测绘工程;2009年02期
7 孙红梅;贾瑞生;王萍;;基于钻孔数据的地层三维可视化改进算法[J];测绘科学;2008年03期
8 王浩天;李一波;席剑辉;;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10年05期
9 刘义勤;潘懋;彭博;蔡明;李鹏;;基于三维GIS技术的城市地下空间数字化——以天津市塘沽为例[J];测绘通报;2011年02期
10 刘学军,龚健雅;约束数据域的Delaunay三角剖分与修改算法[J];测绘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良峰;潘信;;基于GIS的工程勘察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开发[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朱良峰;潘信;;基于GIS的工程勘察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开发[A];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徐晓斌;马海毅;王清;;基于模糊集绘制岩土切面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新文;环胶州湾地区城市地质及工程建设适宜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田伟;刚性单层网壳结构找形与稳定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孟祥宾;复杂地质体块体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陈鸿;战场环境建模与态势生成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宋占峰;道路线路实时动态三维可视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6 蒲浩;现代路线CAD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2年
7 蒋红裴;铁路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原理与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8 包世泰;基于GIS的地质勘察信息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9 李亦纲;漳州及其邻区三维构造建模与强地面运动预测[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10 陈澎;GeoSmarter通用地理教育平台的支撑理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向博;基于地质钻孔数据的地层三维可视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振平;SuperMap环境下铁路路基三维可视化[D];石家庄铁道学院;2008年
3 谢新梅;蔡家营矿床(Ⅲ矿带)三维可视化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4 屈会雪;面向工程分析的模型转换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蔡明祥;三维地层可视化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俊涛;数字地形图质量检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晓红;数字滑坡的空间数据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斌;基于立体视觉的岩石表面三维评估技术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迎迎;三维地质体表面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齐琳;D-TIN并行构建方法及其在地图综合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青元,林宗坚,李成明;真三维GIS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测绘科学;2000年02期
2 吴立新,张瑞新,戚宜欣,齐安文,李冰;3维地学模拟与虚拟矿山系统[J];测绘学报;2002年01期
3 刘少华;罗小龙;何幼斌;刘学锋;吴东胜;;基于Delauany三角网的泰森多边形生成算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年01期
4 曹代勇,李青元,朱小弟,周云霞;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模型探讨[J];地质与勘探;2001年04期
5 张宝一;尚建嘎;吴鸿敏;刘修国;吴信才;;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技术在固体矿产储量估算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2007年02期
6 戴碧波;王李管;贾明涛;刘红兵;荆永滨;曾庆田;;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在某铜矿山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2007年03期
7 王润怀;李永树;刘永和;向中林;;三维地质建模中虚拟钻孔的引入及其确定[J];地质与勘探;2007年03期
8 曾钱帮;刘大安;张菊明;潘炜;;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研究[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05年03期
9 曾钱帮;何小萍;;三维地质建模的数学模型与显示方法[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06年03期
10 刘少华,程朋根,陈红华;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研究[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提升数字城市[J];建设科技;2011年15期
2 张军,徐肇忠;数字城市对城市规划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03期
3 ;姚兵在第三届数字城市大会上致辞:构建数字城市 促进和谐发展[J];建设科技;2007年19期
4 齐笑;;视荣誉为鞭策 铸就更大的辉煌——访同方数字城市科技公司副总经理秦绪忠[J];智能建筑;2009年05期
5 韦湘民,徐永健;论新型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城市的规划[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6 黄利生;;数字城市与城市公共安全[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6年06期
7 刘祖文;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王俊;数字城市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以广州市为例[J];规划师;2005年05期
9 奚于成;建筑·生态建筑·数字生态建筑[J];华中建筑;2005年05期
10 钟健;;第三届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大会即将召开[J];城市规划通讯;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文君;;关于天津市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立法的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Skyline在三维管线中的应用[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新;池天河;樊明辉;;数字城市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探讨[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罗名海;;数字城市战略下的城市规划信息化研究[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5 夏葵媛;;浅论城市空间环境的空间治理[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哲;;数字城市建设必须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更新[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熊思博;陈文海;;城市仿真与数字城市[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8 赵萍;;三维辅助城市设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9 何新东;;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数字化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北京旧城保护规划研究为例[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韩选江;;浅谈数字地下城市信息技术[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建设数字城市正当时[N];经济信息时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王晓涛;数字城市,不妨从点上突破[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3 尹丹丹;数字城市悄然走来[N];解放军报;2000年
4 潘加保;“数字泰州”项目设计进入论证阶段[N];江苏科技报;2009年
5 记者 宁波 通讯员 韩吉;确保与全省同步推进数字城市建设[N];孝感日报;2010年
6 记者 唐晓颖 通讯员 王澍奇;禹城航测成图开启数字城市建设[N];德州日报;2011年
7 张玉香;“数字城市”离中国还有多远?[N];中华建筑报;2007年
8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徐晓林;数字城市:城市发展的新趋势[N];中国人口报;2008年
9 记者 牟兰;“数字城市”建设促城市和谐发展[N];建筑时报;2007年
10 ;未雨早绸缪 风好待扬帆[N];中华建筑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燕;低碳背景下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实践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曹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识别评价与建模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孙平;基于非相关联流动法则的三维边坡稳定极限分析[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4 薛飞;基坑支护系统控制及三维可视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琚娟;基于特征的数字城市地下空间建模技术研究与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6 李天华;“3S”技术在高原机场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7 汤华;地下厂房安全监测信息可视化与智能分析管理系统的综合集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8 王明华;工程岩体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4年
9 张芳;场框架下的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数据模型及相关算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孙伟;地下管线探测数据处理及可视化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钢;基于OpenGL的三维管线可视化[D];武汉大学;2005年
2 严勇;地下管线的三维可视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3 邹平;城市建筑物三维可视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魏戈兵;规划领域的三维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卢鹏;岩土边坡锚杆灌浆加固的研究与三维可视化模拟过程[D];天津大学;2004年
6 游贤伦;基于表达式定义的钢结构节点设计的模板方法[D];浙江大学;2006年
7 邢延涛;复杂地质岩体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王莹;测量平差算法在地下管网预测管理中的研究和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7年
9 张谱;基于GIS的城市给水管网三维可视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10 谢峰;数字城市中建筑物的三维实现[D];长安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66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6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