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冲击荷载下红砂岩流固耦合的动力响应及损伤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0 05:29
【摘要】:以岩体中经常遇到的多孔隙红砂岩的流固耦合效应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简称SHPB)试验系统对不同孔隙率红砂岩在不同耦合介质的作用下进行撞击对比试验研究,得到了冲击荷载作用下流固耦合红砂岩的动力波形和动力响应曲线,运用理论分析和试验室数据,分析了孔隙率、耦合介质、速率及不同应力波长对红砂岩动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不同耦合介质红砂岩在循环冲击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了多孔隙红砂岩在循环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规律,,从理论上分析了耦合介质在循环荷载下作用机理。运用超声波测损技术,分析了不同耦合介质在循环冲击荷载下的损伤效应规律,并通过能量法分析了红砂岩破坏时的能量对比,结合损伤图片得到了不同状态下红砂岩的破坏模式,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图文】:

试验系统,子弹


图 2.1 SHPB 试验系统简图Fig. 2.1 SHPB experimental system中国矿业大学(北京)Φ50mmSHPB 试验系统,子弹长度有 400mm、600mmm、1000mm 四种,子弹越长,在相同的速度下,能量越大,本次试验采用m,600mm 和 800mm 子弹进行冲击试验。装置参数设置:SHPB 杆直径为m,入射杆及透射杆长 2000mm,两杆的弹性模量为 206GPa,密度为 7800kg/m.2 为 SHPB 试验装置系统。

试验装置图,试验装置,输入杆,输出杆


16 2.2 中国矿业大学 Φ50mmSHPB 试验装置系Fig. 2.2 Φ50mmSHPB experiment devisystem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原理:典型的 SHPB 试验测试原理如以一定的速度沿轴向冲击输入杆,在力波(入射波),输入杆和输出杆发的 1-1 界面时,试件的波阻抗小于压杆,并透射一个压缩波进入试件中,冲击输出杆的2-2界面反射与透射,分别进波将会继续在 1-1 界面与 2-2 界面之间面之间反射 3 个来回后,一般地,试件的矩形脉冲长度相比足够小时,从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仵彦卿;地下水与地质灾害[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2 王泽东;许金余;吕晓聪;范建设;苏灏扬;;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的吸能特性研究[J];兵工学报;2010年S1期

3 刘红岩,王根旺,陈福刚;以损伤变量为特征的岩石损伤理论研究进展[J];爆破;2004年01期

4 东兆星,单仁亮;岩石在动载作用下破坏模式与强度特性研究[J];爆破器材;2000年01期

5 章根德;岩石对冲击载荷的动态响应[J];爆炸与冲击;1982年02期

6 朱瑞赓 ,吴绵拔;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花岗岩的破坏判据[J];爆炸与冲击;1984年01期

7 楼沩涛;花岗岩体中应力波传播计算的动态本构关系[J];爆炸与冲击;1989年03期

8 于亚伦,金科学;高应变率下的矿岩特性研究[J];爆炸与冲击;1990年03期

9 王林,于亚伦;三轴SHPB冲击作用下岩石破坏机理的研究[J];爆炸与冲击;1993年01期

10 李夕兵,古德生,赖海辉;冲击载荷下岩石动态应力-应变全图测试中的合理加载波形[J];爆炸与冲击;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谭卓英;刘文静;闭历平;梁祖荣;卢美德;;酸化环境下岩石强度弱化效应的实验模拟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宫凤强;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胡柳青;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动态断裂过程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黎水泉;弹脆塑性双重孔隙介质油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00年

4 叶洲元;动力扰动下高应力岩石力学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凯;脆性岩石力学模型与流固耦合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6 金解放;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作用下岩石动态力学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向雷;干燥及饱水状态下岩石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唐建平;霍普金森杆实验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程序设计[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3 朱晶晶;循环冲击载荷下岩石力学特性与损伤模型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1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581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e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