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商代殷都不仅是被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所印证的该王朝后期的王室驻地,而且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可以确定年代的最早都邑遗址。阿赫塔顿(Akhetaton)是埃及第十八王朝(the Eighteenth Dynasty of Egypt)法老(Pharaoh)阿肯那顿(Akhenaten)统治时期在尼罗河(the Nile River)东岸处女地所建之都,还是古代埃及都邑中少数经过较为完整考古发掘并得到复原的一座城址。两座都邑相较无论是在建造年代上抑或是在设计内容上均有相近共通或迥异之处,不难发现中国和埃及在上古时期文明所取得之成就,也对今人掌握其基本规律以及历史发展特点,进而探讨相关文明之兴衰变化历程大有裨益。全文共分八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在该部分中,笔者界定了都邑等概念,提出本文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方法。在学术史回顾中,笔者从考古发掘与相关研究论著两大方面,对国内外学界对殷都与阿赫塔顿城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必要梳理并指出存在的不足。第二章是殷都和阿赫塔顿城的选址环境与规模,主要是从自然生态与选址环境上对殷都与阿赫塔顿城进行探讨。着重讨论都邑空间形态与格局,考虑都邑风貌及其构成要素的组织,运用比较的视角,对两座都邑的史实做出分析。不仅体现都邑特色,而且反映建立都邑应建成与其所处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景观体系。体现协调都邑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指出优越的生态环境是都邑区位的首要选择。第三章是殷都和阿赫塔顿城的宫殿庙宇区,重点对两座都邑核心的宫殿庙宇区进行分析讨论。指出宫殿庙宇区是都邑磁体的磁极。第四章是殷都和阿赫塔顿城的居住区,通过深入分析都邑的局部地区,揭示血缘政治的物化表征是分片分区的民居布局形式。第五章是殷都和阿赫塔顿城的手工作坊区,展现都邑的重要地段,反映“工商食官”是早期文明工商业的基本制度。第六章是殷都和阿赫塔顿城的墓葬区,探讨都邑的若干墓葬要素与组成关系,剖析各个墓葬要素的具体内容的形成原因和相关设计旨趣。第七章是殷都和阿赫塔顿城的微观特征与影响,在该部分中,笔者将以两座都邑的微观空间和影响作为讨论对象,以建筑物形态、都邑景观等方面作为基本研究对象,指出微观空间都邑设计的要求是追求功能主题与视觉舒适性双方的完美统一,努力将建筑物和外在环境之间的和谐融洽,把美学价值与特定使用功能和自然环境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第八章是结论部分,主要是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空间层次对殷都和阿赫塔顿城进行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三个空间层次及其表现原因,认为都邑的设计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而政治作用的程度不同则直接关系到都邑设计的成败。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6;TU9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繁文;;比较考古学的方法论思考[J];文物;2012年04期
2 何毓灵;岳洪彬;;洹北商城十年之回顾[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12期
3 岳洪彬;岳占伟;何毓灵;;2004-2005年殷墟小屯宫殿宗庙区的勘探和发掘[J];考古学报;2009年02期
4 周学鹰;四出羡道与“天圆地方”说[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郭胜强;石璋如对殷墟发掘和研究的贡献[J];殷都学刊;1999年03期
6 安阳市文物工作队;1995-1996年安阳刘家庄殷代遗址发掘报告[J];华夏考古;1997年02期
7 郑若葵;殷墟“大邑商”族邑布局初探[J];中原文物;1995年03期
8 张光直;;关于中国初期“城市”这个概念[J];文物;1985年02期
9 ;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9年01期
10 杨锡璋;杨宝成;;从商代祭祀坑看商代奴隶社会的人牲[J];考古;197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孝聪;;空间与形态:历史时期的中外城市比较[A];都市文化研究(第7辑)——城市科学与城市学[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月;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史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李清敏;古埃及阿玛尔纳时期艺术成就的历史解析[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豪;夏商城市规划和布局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2 李应超;试论殷墟的生态环境[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李海荣;试论地理环境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8年
4 王元;殷墟布局规划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鑫;先秦城市的长时段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光华;试论新发现的洹北商城[D];郑州大学;2002年
,
本文编号:
2639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3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