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低影响开发指导下的苏南近郊乡村规划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21:39
【摘要】:日益加快的城镇化进程促使一些城市为了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不断侵占周边的农田、水体等传统空间作为建设用地,致使受城市影响深刻的苏南近郊乡村土地不断被蚕食,生态安全格局紊乱,自然生境遭到严重破坏。相应的近郊乡村地区下垫面硬质化程度不断增高,雨水径流急剧增加,由雨洪引发的生态环境、社会安全等矛盾日益凸显。本文以低影响开发理念在苏南近郊乡村中的规划应用为主要切入点,分析了苏南近郊乡村特有的环境表征,剖析现阶段苏南近郊乡村规划面临的主要困境,继而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系统性的体系架构,重现完整的雨水径流过程,恢复近郊乡村水文功能与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促进苏南近郊乡村社会、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在分析了现阶段快速城镇化引发的种种乡村雨洪问题以及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兴起等大背景之后,综合阐述了国内外对于低影响开发理念和乡村规划的研究以及相关实践,并将研究范围与对象界定为矛盾激化且亟待解决的苏南近郊乡村地区,说明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并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技术路线。(2)对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同时将其与传统开发理念以及其他雨洪管理理念进行对比,总结低影响开发的三个特点,即源头控制、高弹性和低成本,并介绍低影响开发的非结构性和结构性设施。(3)在分析苏南近郊乡村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水文、土壤、植被等基本概况和复杂、敏感和可调节的生态特征后,总结现阶段苏南近郊乡村规划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低影响开发理念与苏南近郊乡村规划契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先分析近郊乡村低影响开发的原则、目标,并阐述苏南近郊乡村低影响开发的一整套流程,接着在研究区域的基本概况调研、生态敏感性分析和下垫面解析等前期系统性分析的前提下,从具体的低影响开发体系下的近郊乡村规划策略入手,构建苏南近郊乡村的雨洪生态安全格局。并分别阐述不同控制要素(村居空间、乡村道路、绿地景观、水体岸线和其他要素)下的低影响规划设计,实施包括管控乡村范围内用地性质、建立乡村雨洪动态应急系统和增设水乡海绵绩效监测平台在内的乡村低影响开发管控措施,最后进行雨水利用规划效益评估,评估内容包含综合和单项两方面指标。(5)选取了苏州吴江黎星村作为典型案例,对低影响开发指导下的近郊乡村规划策略研究进行反馈与深化,利用数据验证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最后阐述主要的研究结论与创新点,并提出不足与展望。
【图文】:

研究技术,资料来源,作者,路线


研究技术路线(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径流过程,资料来源,参考文献,雨洪


苏州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第二章 低影响开发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开发理念是立足于点源微观层面,进行源头控制处理的雨洪管理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开发理念下的雨洪开发方式,低影响开发理念以滞留减排为核心,降低洪峰出现频率和峰值流量(图 2-1)[31],将雨水排放与生态保护、防治水土流失、消除径流污染结合,使开发区域的水文机制和水文循环过程恢复到开发建设前的自然状态甚至更优。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煜辉;韩浩;;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山地生态住区规划策略研究[J];华中建筑;2015年12期

2 王南;刘滨谊;;应对集水造绿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乡村规划方法探讨——以甘肃环县甜水镇区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5年09期

3 熊峗;李子富;胡爱兵;任心欣;;某低影响开发公共建筑雨洪效应的SWMM模拟与评估[J];给水排水;2015年S1期

4 刘伟;潘昆;田嘉;杨祥楠;;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城市近郊乡村发展导引——以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例[J];规划师;2015年S1期

5 邢忠;余俏;靳桥;;低环境影响规划设计技术方法研究[J];中国园林;2015年06期

6 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给水排水;2015年03期

7 王梦雨;丁金华;;苏南水网乡村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策略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5年02期

8 王建龙;陈宏亮;车伍;赵杨;;城市绿色道路雨水技术发展与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5年02期

9 任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J];风景园林;2014年06期

10 王文亮;李俊奇;车伍;李小静;任婕;;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4年2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慎崇;基于情景驱动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评估方法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2 戈弋;苏南乡村水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6年

3 景天奕;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居住区低影响开发系统模型设计[D];南京大学;2016年

4 赵启明;基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历史街区生态改造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王睿隆;低影响开发下的城市河道景观更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6 张益章;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景观规划设计[D];清华大学;2015年

7 刘W

本文编号:2663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63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