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白龙江流域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图文】:
图 1.1 藏区分布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学安.传承古村落文化,保护先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11-09(015).翼.是过渡模式还是目标模式?——析“离土不离乡”[J].中国农村经济,1985,,(10):1-3+4区,主要依照藏族人民的藏语方言差异,划分为“卫藏”、“安多”、“康”三个区域。安多名称,安在藏语里实发“阿”音,《安多政教史》中说取阿庆岗嘉雪山和多拉山的第一个字,
图 1.2 研究区域范围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3.2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对象为甘南州白龙江流域的传统聚落,在研究区域范围内选取了 6个较典型的传统聚落。在对包括聚落的自然生态特征、宗教文化、民俗风情、自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彦净;谢余初;钱大文;张玲玲;巩杰;;甘肃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及景观格局变化[J];水土保持研究;2015年01期
2 傅千吉;;白龙江流域藏区佛苯信仰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段德罡;崔翔;王瑾;;甘南卓尼藏族聚落空间调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4年05期
4 鲁鹏;;史前聚落地理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8期
5 高慧芳;;白龙江流域藏族传统岁时节日文化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白才让;刘祚盛;;《白龙江流域藏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评介[J];中国藏学;2013年02期
7 索南才让;;藏族传统宗教的政治属性[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龙珠多杰;;藏族寺院建筑选址文化探微[J];中国藏学;2010年03期
9 才项多杰;;藏族“拉则”文化意蕴解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洲塔;;论天葬产生的思想渊源及对藏族社会的影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学安;;传承古村落文化,保护先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亮;甘南藏区乡村聚落空间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2 郝文军;明清时期晋东南堡寨聚落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温泉;西南彝族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黄丽坤;基于文化人类学视角的乡村营建策略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王鑫;环境适应性视野下的晋中地区传统聚落形态模式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6 王飒;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D];天津大学;2012年
7 张楠;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何泉;藏族民居建筑文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9 林志森;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贾霄锋;藏区土司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冠宇;安多藏区传统民居建筑营建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2 曹英;藏传佛教对藏民族习惯法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沈艳萍;甘南藏族自治州藏区习惯法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齐琳;甘南藏族民居地域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安玉源;传统聚落的演变·聚落传统的传承[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64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64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