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二氧化氯预氧化对铜绿微囊藻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1 18:05
【摘要】: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水体中多种微生物大量孳生,传统的消毒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铜绿微囊藻等藻类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这些物质在后续的氯化消毒过程中均可成为消毒副产物前体物。预氧化技术可有效地降低消毒副产物前体物,降低后续水处理负担,提高出水的水质。因此,本论文以铜绿微囊藻胞外有机物(EOM)和胞内有机物(IOM)为研究对象,探讨二氧化氯作为预氧化剂对其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潜能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处理模拟含铜绿微囊藻的水源,通过改变二氧化氯投加量、pH、预氧化反应时间、温度、混凝剂的投加量等条件。探讨在不同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生成卤甲烷(THMs)、卤乙醛(HAs)、卤乙酸(HAAs)、卤代酮(HKs)、卤乙腈(HANs)及卤代硝基甲(HNMs)几种消毒副产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氧化氯投量的增加,三氯乙酸(TCAA)、三氯乙腈(TCAN)、三氯硝基甲(TCNM)先增加后减少,二氯乙腈(DCAN)先减少后增加,三氯甲烷(TCM)、二氯乙酸(DCAA)、二氯丙酮(1,1-DCP)、三氯丙酮(1,1,1-TCP)均持续减少,在投加量为3mg/L时,去除效果最佳;随着pH由5到9,TCM逐渐增加,TCNM 的生成量先升高后降低,DCAA、TCAA、DCAN、TCAN、1,1-DCP、1,1,1-TCP持续减少,在pH为9时,达到最小值;延长预氧化时间,TCM、1,1,1-TCP的生成量有所增加,DCAA、TCAA、DCAN,1,1-DCP的生成量持续减少,TCAN、TCNM的生成量先升高后降低;温度直接控制着反应速率,所以也会间接影响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温度从10℃变化到30℃,DCAA、TCAA、TCM、TCAN的生成量均随温度上升有轻微升高,TCNM、DCAN、1,1-DCP、1,1,1-TCP的生成量持续降低。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可以有效减少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在混凝剂投量为50mg/L时,8种DBPs均达到最小值。对于铜绿微囊藻胞内有机物来说,增大预氧化药剂投加量、混凝剂投量及延长预氧化反应时间,可有效降低部分消毒副产物前体物,但过长的反应时间,会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增大水厂运行负担,过高的混凝剂投量会增加水体中其他污染物浓度,综合分析,二氧化氯最佳投量宜为1mg/L,最佳预氧化反应时间宜定为30min;混凝剂硫酸铝的最佳投量宜定为30mg/L。
【图文】:

二氧化氯发生装置,去离子水,空气压缩机,导管


图2-1二氧化氯发生装置图逡逑a瓶中加入lOOOmL去离子水,a瓶的一端以玻璃导管连接空气压缩机,另瓶相连接。b瓶中溶解20g亚氯酸钠于1500mL去离子水中,连接3根玻璃导根插入液面下端至距离瓶底5mm的位置,用于引入空气;第2根上接带有刻斗,下端伸入液面下,分液漏斗中装有20mL(邋1+9)硫酸溶液;第3根底端上端与c瓶相接。c瓶中充入饱和亚氯酸钠溶液。d瓶中装入1500mL的去b瓶中产生的二氧化氯,余气由排气管排出。全部反应应该在通风橱内进行产生过程如下??每隔5分钟由b瓶上连接的分液漏斗加入5mL邋(1+9)硫后一次加入硫酸溶液后,空气流要持续30min以上。d瓶中得到的二氧化氯放入棕色瓶中于冰箱中保存。现用现制,使用前标定其浓度。逡逑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标定逡逑取0.15g基准重铬酸钾,准确称量,精度至O.OOOlg。放入碘量瓶中,溶于25水中,加2g碘化钾及20mL的(1+5)硫酸溶液,摇匀,于暗处放置l0min,水,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3mL的浓度为5g/L的淀粉指示液,至溶液,由蓝色变为亮绿色。同时作空白试验。逡逑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式(2-1)计算:逡逑

生长曲线,铜绿微囊藻,生长曲线


逡逑表2-3邋BG-11培养基配方逡逑浓度(g/L)逦微量金属(A5溶液)逦浓度(gL500逡逑0逦0.040逦H3BO3逦2.860逡逑807)逦0.006逡逑07)2逦0.006逦MnCl2.4H20逦1.810逡逑逦0.075逦ZnS04.7H20逦0.222逡逑逦0.036逦CuS04.5H20逦0.079逡逑0.001逦Na2Mo04-2H20逦0.390逡逑0.020逡逑供培养基所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培养基配置好后,用0.1m的HCl调绿微囊藻采用序批式培养,如图2-2所示,为以15天为观测周阶段,分为四个阶段:调整期(0?2d)、对数生长期(2?6d)、亡期(>12d)。逡逑类在稳定生长期所释放的K)M最多[45]。本试验中储备液制备期(6 ̄12d)的铜绿微囊藻藻液。逡逑40邋—逦逦:逦?逦逦逦邋*"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9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宇明;顾炜荣;陶骏;张骏超;朱肖波;;水库原水的常规与深度处理工艺效果比较[J];净水技术;2018年02期

2 孙兴滨;胡阳;袁婷;倪慧珊;宋弼尧;李艳朋;;高锰酸钾预氧化对剑水蚤DBPsFP的去除特征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11期

3 高乃云;朱明秋;周石庆;黎雷;戎文磊;周圣东;陆纳新;;藻源型有机物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特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4 王欣玮;;二氧化氯在饮用水消毒应用的探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5 王丽坤;王启山;刘艳芳;杨健康;孙晓明;;二氧化氯预氧化控制饮用水三卤甲烷生成势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6 王丽坤;王启山;杨健康;刘艳芳;李维尊;;二氧化氯预氧化控制饮用水中的THMFP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05期

7 金相灿;储昭升;杨波;郑朔芳;庞燕;曾清如;;温度对水华微囊藻及孟氏浮游蓝丝藻生长、光合作用及浮力变化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8 王延勇;;我国生活饮用水安全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年01期

9 王海鸥;王海鹏;吕岩;陈忠林;;液氯、二氧化氯和氯胺消毒饮用水卤乙酸生成规律的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刘文君;给水处理消毒技术发展展望[J];给水排水;200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宜伟;藻类有机物性质及高锰酸钾氧化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2 陈维毅;微囊藻水华的生态修复工程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74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74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2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