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城市双修下的丘陵城市景观基础设施构建

发布时间:2020-05-28 00:23
【摘要】: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益处,与此同时,也导致了诸如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生态资源缩减、居住环境恶劣等一系列的城市病。随着这些问题的恶化,人们逐渐意识到其严重性并试图缓解这些城市危机,在此背景下,近些年我国提出“城市双修”的理念,即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城市现有的生态资源,充分利用城市可利用空间以及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反对以大拆大建、粗犷式的城市更新模式,强调小尺度、小规模、渐进式修补城市建成环境。然而城市双修这种“针对性”的修复和修补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对城市生态资源和城市建成环境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的考虑,因此,本论文以城市双修为基本理念,在其基础上结合景观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的基本原则,以更好的达到城市双修的目的。本文以南方丘陵城市为研究对象,试图构建基于城市双修的景观基础设施网络,一方面以保护、整合、修复和利用城市自然生态资源,即自然要素;另一方面,修补和利用城市人工要素,包括部分基础设施、城市失落空间及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最终通过景观基础设施网络将其融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改善和优化城市空间。首先,本文通过研究综述系统地探讨了城市双修和景观基础设施的研究历程和相关理论及实践,分析了景观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的方法,其次,进一步总结了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南方丘陵城市景观基础设施网络的特征及构建过程和方法,包括城市双修下的景观基础设施用地的选择,以及其用地的相关保护、修复和修补策略。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论证。其主要步骤或成果如下:1根据城市双修的理念和要求,分析景观基础设施网络可选用地,包括现有的、潜在的以及城市修补下的景观基础设施用地。同时,进一步分析上述用地选择的因素,通过GIS和RS计算出上述三类用地的重要性等级图,并进行相应的权重确定和叠加分析得出城市双修下的景观基础设施网络用地的重要性等级,以此作为其用地选择的依据。2根据城市用地现状和性质,选择了景观基础设施网络的中心控制区、连接通道和场地之后,提出对其各个用地的保护、修复和修补的相关技术措施,中心控制区以自然要素为主,即现有景观基础设施用地,包括重要的山体、水域、城市绿地等,采用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方式优化中心控制区;连接通道既有自然要素也有人工要素(即现有、潜在和城市修补下的景观基础设施三类用地),自然要素主要有河流等线状水系及部分潜在水系,人工要素包括城市道路和部分线性基础设施,其策略以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相结合进行制定;场地以人工要素为主,即城市修补下的景观基础设施用地,针对性的采用城市修补基本原则和方法改造优化。总之,对于这些网络的组成要素,会适时、适宜、适地制定系统的策略。3以南方丘陵地区娄底市为案例进行分析,以此论证和强化了基于城市双修的丘陵城市景观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方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图文】:

城市分布,城市分布,丘陵城市


“城市修补”的六大任务:第一,填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账。第二,完善公共空间体系等。第三,提高道路通达性,形成完四,以渐进式更新方法对老旧城区进行更新改造规划。第五,加强护。第六,加强城市总体设计。总的来说即是加强城市内外生态环复以及城市建成环境的修复和优化。而,丘陵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问题,因此在这样的变城市发展路径,加强城市的存量规划、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融的保护及基础设施的优化等。究范围和相关概念界定丘陵城市陵城市主要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川中丘陵、江淮1)。气候、水系、植被及土壤等天然环境较佳,适于耕种, 因其地生了独特的人居环境。本文主要以南方丘陵城市为研究对象。

来源,美国


并充分利用这些空间,通过彩绘、植物配置等方式使其成为社区公园(图2.1)。国内的城市修补侧重于治理城市问题,内容包罗万象,主要注重城市形态、城市基础设施等修补改造,同时也侧重于城市人文环境的修补,例如加强社区文化保护、社区自治等。然而,“城市修补”的来源与一些城市规划理论有关,现就这些理论作简要介绍:(1)城市“拼贴”理论拼贴城市理论源于《拼贴城市》这本书,,作者为美国建筑师柯林·罗(ColinRowe)。根据书中内容,整理出几个关键思想。第一,拼贴城市理论试图用拼贴的方法将割裂的历史重新连接起来,“拼贴”本身就是一种城市设计的方法,城市规划或者城市设计从来不是“从头开始”,乃是在历史的背景和积淀下的规划和设计,既然如此,与其说是在设计和规划城市,倒不如说在“拼贴”城市,强调把“过去”和“未来”融合在一起。第二,强调城市的包容精神,提倡城市的多元化设计思想。第三,城市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城市空间不能因为单体的设计而受到割裂。在“拼贴城市”的理念中,最核心的观点是“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的包容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可知,它反对城市的大拆大建和推倒重建,也反对城市的盲目乱建。提倡城市的渐进更新改造,并在把握城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上,找到合适的位置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拼贴”城市。(2)针灸城市理论针灸城市理论将城市看做与人一样的有机整体,强调从整体出发,以“小规模”的修补和改造来获取最大的效益。“针灸”城市理论由十九世纪时期的西班牙城市建筑师曼努埃尔·德·索拉·莫拉莱斯(Manuel de Sola Morales)提出的,在 1981-1991 年间对巴萨罗那“城市更新”规划的实践项目期间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长青;谭文峰;;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近30年国内外土壤科学发展过程解析[J];土壤学报;2015年05期

2 肖龙;侯景新;刘晓霞;李开宇;肖叶甜;;国外棕地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年02期

3 李俊;董锁成;李泽红;万永坤;毛琦梁;黄永斌;王菲;;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4年03期

4 方圆;张卓林;;从LID视角看颐和园后山的雨洪管理[J];山西建筑;2014年27期

5 成玉宁;袁e

本文编号:2684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84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c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