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自2000年以来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发展水平明显上升,特别是重庆地区老龄化现象甚是明显。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重庆老龄化发展水平已位居全国首位~([1])。随着1998-2005年重庆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此时期大量的商品房住宅快速“生长”。由于建成时间长,此类老住区中占比较高的居住者是居住多年的老年人。但由于此类老住区建成时期我国刚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群体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并不多,而随着目前老龄化水平日益加深,城市住区老年人居住矛盾也日渐突出。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老年群体对住区户外环境品质的需求也逐渐提升,大部分老住区已不能满足现阶段老年人的需求。此外,我国学术界对住区“适老性”的研究晚,且其它地区的丰富经验、理论、结论等不能适应重庆地域特色。因此,经多方面考虑,有必要加强对重庆地区老住区户外空间环境的适老性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老年人研究对象和老住区户外空间研究对象。对于老年人的调研主要为适老性需求和特征方面,主要选择自理型和介助型老人、选择不同老化程度和健康状态的老年人、选择不同生活状态的老年人,使研究对象具有多样性和全面性。对于老住区户外空间研究对象的选择,主要选取重庆城市1998-2005年建成老住区,即重庆房地产改革——发展——主导阶段,此时期重庆商品房住宅建设迅速,且继续大规模存在。同时选择山地地形明显、老年人比例高、不同建筑类型和不同老旧程度的20个此时期建成的商品房住区,并进行实地研究。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老年人的户外活动需求和活动特征进行了解,并且对老年人、老年人照顾者等进行深入访问,旨在了解住区老年人对空间环境的使用情况。实地调研部分主要是对老住区的户外空间环境适老性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其特征和问题。旨在为适老性老住区空间环境改造指引方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包括以下几方面:(1)重庆城市老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需求与特征本文在基于重庆地域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庆城市老年人的日常户外活动需求与特征,笔者认为这是研究适老性住区户外空间环境改造的基础。老年人活动需求方面包括:老年人理想的养老方式、住区已有活动场所、活动场所的丰富程度、活动场所需要改善的方面、应增添哪些功能场所、认为住区该有哪些适老性特质、户外空间环境有哪些不足之处7个方面。重庆城市老住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具有其在户外活动类型、活动的空间场所、活动发生时间段、每次活动持续时间、活动发生频率、使用时的同伴选择(人数、关系)6个方面的特征。(2)当前重庆老住区户外空间环境适老性现状本文选择重庆城市20个老住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将其从空间适老性程度方面进行归类,总结出“较适老型”为主导,并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空间布局特征上,主要可归为集中式、自由式、均匀式和混合式4类型。在空间适老性问题上,老住区存在功能不够完善、空间不能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空间生态性差、空间组成细节适老性差的问题。主要包括健身活动空间、亲子活动空间、交往交流空间休闲观赏空间、园艺园圃空间和散步道等典型性空间的适老性特征与问题。研究发现,住区需营造适用性、弥补性、保健性、交往性的适老性空间功能属性;需营造安全性、共享性、私密性、舒适性、视觉丰富性、可识别性、自我实现的适老性空间心理属性;需改善老住区小气候环境、绿化景观环境、卫生环境、声环境适老性空间生态方面。(3)重庆城市老住区适老性户外空间改造策略此部分基于对老年人户外活动需求和特征及老住区适老性空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老住区户外空间环境改造策略。主要从在构建住区适老性空间功能体系上,提出建设适老性典型功能空间、梳理内部交通体系;在满足住区空间适老性心理需求上,提出满足安全性需求、满足共享性需求、满足私密性需求、满足舒适性需求、提高住区视觉丰富性、提高可识别性;在改善适老性空间生态环境上,提出营造宜人的小气候环境、促进绿化景观改善、卫生环境改善、声环境改善方面进行改造。并且通过龙湖花园小区进行实例论证。主要提出增添及重构公共空间、梳理道路系统适老性功能方面。并对其典型的具体场所,如住区出入口空间、单元出入口空间、中心绿地空间、建筑屋顶空间、滨水空间等,进行满足适老性空间心理需求方面的改造。最后,研究发现,此小区的生态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植物景观方面,在植物适老性空间环境改造上,提出丰富植被层次、合理选择植物品种、移除部分上层植被、结合地形挖掘绿地潜力的改造策略和措施。
【图文】:
1-1 1990-2050 年青少年、工作年龄人、老年人的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图片来源 作者自绘)特点明显。从 2000 年开始,重庆老年人口比例 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重庆至 2012 年底,重庆市户籍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80 岁以上高龄老人 82.22 万,占老年人口示,重庆地区总人口数为 3017 万人,,其中 1

图 1-2 我国适老性建设的相关政策支持(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改造可行性的物质寿命比其功能寿命长,住区可经过多次的功能变更继续存的 1998-2005 年建成的老住区,建筑质量良好,但其户外空雨或在设计之初对适老性方面考虑欠缺。各个方面条件允许下进行整体考虑、局部改造比起新建住宅更加具有可行性和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天宇;孙佳;王勇;白莹莹;程炳岩;李永华;;重庆雾日的气候特征及变化[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7期
2 袁红;赵世晨;戴志中;;论地下空间的城市空间属性及本质意义[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1期
3 邱航;王侃;;成都市旧住区户外空间环境改造构想——以成都市棕北小区为例[J];四川建筑;2012年05期
4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年08期
5 孙立新;;浅谈公共空间的私密性[J];太原科技;2008年04期
6 姜德珍;老年人情绪、情感的变化与调适[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7 翁晓敏;浅谈住宅室外空间的设计需求[J];建筑技术开发;2001年11期
8 李健,贾耀才;城市老年设施建设与发展[J];住宅科技;1999年06期
9 夏青;居民对外部居住环境的心理及行为要求剖析[J];天津城建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10 吴立敏;;老人心理与环境设施[J];中国园林;198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岩;重庆城市社区适老公共空间环境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李梅花;日本、韩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就业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晓涵;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适老性问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
2 梁凯;老年人居住建筑照明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3 汤淑星;基于苏州市差异化空间类型的适老型公共环境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4 李娇娇;基于居家养老模式下的既有住区适老景观环境改造探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蕾;人文关怀下的养老社区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6 钟青静;杭州上世纪80年代住宅适老化改造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陈加松;现代住宅小区环境小品人性化设计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郑琴;人口城市化对住宅需求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严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政策的演变[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王爱静;山地高层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探析[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
2688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68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