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市老旧社区外部空间微改造策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2
【图文】:
更新作出了相关的说明,即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居住的建筑和有关出行、文娱、购物及其他与生活相关的活动有着不同的期望与需求,以形成对所处地街道、公园、绿地等环境的改善具有要求及进修实行,对自身居住的房屋的修理与改造,对形成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抱有极大的期望,城市建设中包含有这些内容的活动都属于城市更新[15]。城市更新一词在美国和英国等一些西方国家被经常用以指二战之后所开展的大规模重建与改造计划[16]。从西方对城市更新的研究历程来看,随着城市的发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在不断增加。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柯布西埃的“光明城”,从雅各布斯对城市多样性的呼唤到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城市更新的理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规划理论的进步在不断变化。回顾国内城市建设,由于我国特殊复杂的历史原因,直到解放后我国才真正迈入工业化时期,对城市更新和改造的研究也相对起步较晚。①西方城市更新理论近现代西方城市更新起源于产业的革命。可根据不同时期对城市更新的研究深度与广度的不同和城市更新机制的不同,将西方城市更新历程分为三大阶段:
论与案例研究评价才常住意愿评价等 10 多项内容,从而居民定居意识”[28];陈浮通过问卷调研及走区进行了详细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29]。手,探讨有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评价模式。结问题,研究方式及内容参考上述学者调研人居环境质量及现状进行深入调研,达到从问题。斯特住区环境景观更新设计于德
措施二....进行住区的微改造。通过对住区现有居民的调研,将住区空间总共划分为三个小型的组团,并将住区人群按年龄、活动偏好等特征分类,并重新将其划分于不同的组团之中,使得每个组团都是由年龄、兴趣相仿的居民构成,并设置相应活动器材,促进邻里氛围的和谐。与此同时,在三个组团之中,设立了一个较为特殊的组团,这一组团被改建为青年公寓和小型的办公建筑,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或者创业团队来此定居,从而提升住区的使用价值。措施三....新能源、新技术的运用(图 2.4)。将太阳能装置与住区雕塑景观相结合,在美化住区环境同时,减少住区内部对常规能源的消耗;建立住区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利用硬质铺地与雨水沟将雨水传送收集至住区的中央雨水储水系统之中,在起到对住区内部微气候的调节作用的同时,也建立起水体景观。措施四....参与式设计。该住区改造项目设计采用竞赛制度,政府鼓励居民参图 2.3 奥斯特住区改造后鸟瞰照片Fig2.3 An aerial view of the reformed area of OST图片来源:魏斯玛市政府资料图 2.4 新能源运用Fig2.4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图片来源:魏斯玛市政府资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东辉;王书业;;居住区边界空间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13年10期
2 胡纹;杜川;徐华伟;;活力营造视角下的重庆市渝中区典型地段城市更新[J];重庆建筑;2012年04期
3 薛德升,曹丰林;中国社区规划研究初探[J];规划师;2004年05期
4 李建波,张京祥;中西方城市更新演化比较研究[J];城市问题;2003年05期
5 张立荣,李莉;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模式分析与改革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吴良镛;“菊儿胡同”试验后的新探索──为《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一书所作序[J];华中建筑;2000年03期
7 陈浮,陈海燕,朱振华,彭补拙;城市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研究[J];人文地理;2000年04期
8 耿宏兵;90年代中国大城市旧城更新若干特征浅析[J];城市规划;1999年07期
9 谢让志;中国城市住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估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城市;1997年03期
10 朱锡金;21世纪人类生态住区规划述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迪;;山城文化视角下的旧城活力再生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老旧社区改造为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山地城乡规划)[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周燕珉;;居家及社区养老的设计要点[N];中国建设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玲;旧住区人居环境有机更新延续性改造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2 王君;城市改造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魏立志;北京居住型四合院及胡同微改造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7年
2 张灿;城市更新背景下重庆市原单位制老旧社区空间改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3 何桂珍;社区商业空间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代吉鹏;重庆直辖十年主城区住区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58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758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