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院张大千美术学院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05:02
【摘要】: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旨在加强高校自身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在高校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往往面临着如设计内容庞杂、文化识别模糊、时间短、资金少等问题,同时设计师在规划设计高校景观时,常按照自身对高校的理解和设计经验来完成设计任务,从设计成果而言造成各地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程度的趋同倾向;某些高校校园景观相对陈旧和维护不足。这样的校园景观虽然具备了基本的审美功能,却无法满足高校文化体系的充分表达,也无法实现高校从育人、文化和景观三者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些问题,需要针对特定高校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更多的、更深入的思考,并引领设计实践。本文通过对文化、人、物(景观)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结合各地高校的实际案例分析,对具有特色的高校文化景观的多元功能进行探讨,尤其是思考高校的景观文化对高校完善育人方式的补充所起的作用,反思现在高校景观的乏味与不足,从创建具有文化特色的高校景观规划入手,提出尝试解决相关问题的设计基本原则,使文化与校园景观有机、可持续的结合。本文最后以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为实践案例,通过实地考察、现有状况分析和在校师生问卷的方式,剖析其改造可行性。再结合相应理论基础与提出的设计基本原则,对张大千美术学院范围内的景观进行改造设计。设计过程中力求结合张大千相关文化元素,打造出兼具育人功能又富有特色文化的高校景观,以此为其它高校的文化性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4
【图文】:
2 高校文化景观的发展与实地考察2 高校文化景观的发展与实地考察2.1 高校文化景观的发展概述2.1.1 我国高校文化景观发展中国是历史上创建学校最早的国家之一。最早可追溯到奴隶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渐渐由“学在官府”演变为“学在四夷”,而后孔子首创私学,墨家、道家、法家等也相继效法,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公元前 124年,汉武帝采董仲舒“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长安兴办太学,后发展为府学与国子学,学府与文庙并立形成左庙右学、前庙后学之规制,典型代表就是北京国子监和孔庙(如图 2.1),从形制上就突出了儒学对古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国子监的主要建筑是中心圆形地基的辟雍大殿,是尊儒行典之所,辟雍早为周天子所立大学,此有纪念之意。早期的中国高等教育以规模较小、学科单一居多,以对称四合院为主要建筑形式,景观设计也围绕着传统园林的方式造园,整体突出纪念性和仪式感,以营造雅致和庄重的氛围。
2 高校文化景观的发展与实地考察2 高校文化景观的发展与实地考察2.1 高校文化景观的发展概述2.1.1 我国高校文化景观发展中国是历史上创建学校最早的国家之一。最早可追溯到奴隶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渐渐由“学在官府”演变为“学在四夷”,而后孔子首创私学,墨家、道家、法家等也相继效法,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公元前 124年,汉武帝采董仲舒“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长安兴办太学,后发展为府学与国子学,学府与文庙并立形成左庙右学、前庙后学之规制,典型代表就是北京国子监和孔庙(如图 2.1),从形制上就突出了儒学对古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国子监的主要建筑是中心圆形地基的辟雍大殿,是尊儒行典之所,辟雍早为周天子所立大学,此有纪念之意。早期的中国高等教育以规模较小、学科单一居多,以对称四合院为主要建筑形式,景观设计也围绕着传统园林的方式造园,整体突出纪念性和仪式感,以营造雅致和庄重的氛围。
现代大学的功能与中国传统造园恰当的结合起来,形成中西景观设计思想结合的燕京大学,由后来北京大学沿用至今。这段时期,我国近代高校主要因国门开放和提倡“西学”的原因,校园景观设计参考了当时的欧美大学,呈现出中西融合的态势,但是总体上以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为主,适当借鉴了欧洲中世纪建筑布局,严谨对称,校园文化氛围依然闭塞。2.1.2 国外高校文化景观发展12 世纪,意大利、英国出现了最早的大学,如博洛尼亚大学、剑桥大学,由于学校的教学内容偏重宗教与自然学科,多坐落于四方的修道院,使早期大学形成封闭式校园格局,校园景观宗教气息浓厚。18、19 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各国多元化交流的加剧,封闭式的大学不足以满足社会需要,于是就有了像美国哈佛大学这样的开放式大学,社会资本的注入也给学校景观带来了更具人文气息的变化。当今,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校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融入了众多新的思想和理念,形成了现在多元化的校园。
本文编号:2759010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4
【图文】:
2 高校文化景观的发展与实地考察2 高校文化景观的发展与实地考察2.1 高校文化景观的发展概述2.1.1 我国高校文化景观发展中国是历史上创建学校最早的国家之一。最早可追溯到奴隶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渐渐由“学在官府”演变为“学在四夷”,而后孔子首创私学,墨家、道家、法家等也相继效法,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公元前 124年,汉武帝采董仲舒“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长安兴办太学,后发展为府学与国子学,学府与文庙并立形成左庙右学、前庙后学之规制,典型代表就是北京国子监和孔庙(如图 2.1),从形制上就突出了儒学对古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国子监的主要建筑是中心圆形地基的辟雍大殿,是尊儒行典之所,辟雍早为周天子所立大学,此有纪念之意。早期的中国高等教育以规模较小、学科单一居多,以对称四合院为主要建筑形式,景观设计也围绕着传统园林的方式造园,整体突出纪念性和仪式感,以营造雅致和庄重的氛围。
2 高校文化景观的发展与实地考察2 高校文化景观的发展与实地考察2.1 高校文化景观的发展概述2.1.1 我国高校文化景观发展中国是历史上创建学校最早的国家之一。最早可追溯到奴隶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渐渐由“学在官府”演变为“学在四夷”,而后孔子首创私学,墨家、道家、法家等也相继效法,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公元前 124年,汉武帝采董仲舒“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长安兴办太学,后发展为府学与国子学,学府与文庙并立形成左庙右学、前庙后学之规制,典型代表就是北京国子监和孔庙(如图 2.1),从形制上就突出了儒学对古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国子监的主要建筑是中心圆形地基的辟雍大殿,是尊儒行典之所,辟雍早为周天子所立大学,此有纪念之意。早期的中国高等教育以规模较小、学科单一居多,以对称四合院为主要建筑形式,景观设计也围绕着传统园林的方式造园,整体突出纪念性和仪式感,以营造雅致和庄重的氛围。
现代大学的功能与中国传统造园恰当的结合起来,形成中西景观设计思想结合的燕京大学,由后来北京大学沿用至今。这段时期,我国近代高校主要因国门开放和提倡“西学”的原因,校园景观设计参考了当时的欧美大学,呈现出中西融合的态势,但是总体上以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为主,适当借鉴了欧洲中世纪建筑布局,严谨对称,校园文化氛围依然闭塞。2.1.2 国外高校文化景观发展12 世纪,意大利、英国出现了最早的大学,如博洛尼亚大学、剑桥大学,由于学校的教学内容偏重宗教与自然学科,多坐落于四方的修道院,使早期大学形成封闭式校园格局,校园景观宗教气息浓厚。18、19 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各国多元化交流的加剧,封闭式的大学不足以满足社会需要,于是就有了像美国哈佛大学这样的开放式大学,社会资本的注入也给学校景观带来了更具人文气息的变化。当今,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校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融入了众多新的思想和理念,形成了现在多元化的校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钰洋;赵一;;浅析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性[J];工业设计;2017年04期
2 沈婷;甄月桥;朱茹华;;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与实践启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3 孟光全;罗宗良;;张大千与八德园[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李静;;浅谈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性[J];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07期
5 曹晓妍;石铁矛;腾凌;;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王鹏;;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的古典美学特质[J];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01期
7 王少安;;大学环境文化及其育人功能[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12期
8 闻觅真;;文化艺术在高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08年08期
9 常艳芳;王可刚;;美国现代大学精神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10 周建峰;校园入口空间的塑造——同济大学医学院设计[J];建筑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康敏;重庆市高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义辉;国内外校园景观设计的比较与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0年
3 朱绚绚;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D];重庆大学;2009年
4 白菡;大学校园景观探求[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59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759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