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态类型学视野下的复州古城形态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1 10:04
【摘要】:本文采用了城市形态类型学基本理论方法,对复州古城的城市形态和历史演变进程进行了实证分析。现阶段的城市形态是各历史时期各种动力因素作用的形态变化结果,回溯其历史演变的过程是透彻理解城市形态的重要基础。从要素到整体的系统分析方法,城市形态是由不同层级要素构成的完整体系,详尽分析不同层级的形态要素特征,是完整理解城市形态的必要前提。复州古城的形态研究采用了历史演进的研究方法,以时间为发展纵轴,从街道、街廓、产权地块、建筑层面等物质形态要素,及其背后的社会动力作用因素两方面进行剖析,将非直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与实体的物质环境变化,局部、微观的城市形态演变与整体、宏观的城市发展联系起来,以使研究更趋近于理性和客观。论文主体内容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城市形态学理论及本土化应用。对城市形态学理论的形成、发展到理论的研究基础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并对该理论在中国城市和古城研究上的本土化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出复州古城的分析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为复州古城的起源。通过对史料和地图的解读研究,从最初的聚落形态、地理要素、辽代土城的城池形态至明代石城的城池形态,系统论述复州古城形态的形成演变过程。第三部分为清至民国时期的复州形态演变研究。首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简要阐述,其次以清末民初的沙盘~1为主要参考,对清末民初时期的古城道路、街廓、产权地块及各建筑类型分别进行形态研究分析,最后总结归纳清至民国时期复州古城形态特征。第四部分为解放前后至1980年代的复州古城形态研究。从新中国成立、“文革”、改革开放这几个社会背景阐述复州古城总体形态所发生的一系列变革,其次对在该时期背景下古城的各构成要素所发生的形态演变进行分别研究,总结归纳出此时期复州古城的形态演变特征。第五部分为20世纪末以后的复州古城形态研究。首先阐述了该时期背景下复州古城的总体形态变化,其次对古城的道路、街廓、产权地块及建筑等古城构成要素进行了形态演变分析和特征总结,最后归纳出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复州古城的形态演变规律和类型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
本文编号:2776327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倩儒;哈静;;大连复州城古城边界遗址保护与再生设计[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胡文荟;周荃;王丹;吴晓东;;辽南地区清真寺建筑特征研究——以大连瓦房店复州城清真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5年10期
3 周荃;胡文荟;王丹;;院雅如昔,书香依旧——从横山书院看辽南书院建筑特色[J];建筑与文化;2015年09期
4 黄慧明;田银生;陈虹;;基于形态类型的设计控制探讨——以广州旧城居住用地规划控制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3期
5 张健;田银生;谷凯;;伯明翰大学与城市形态学[J];华中建筑;2012年05期
6 陶伟;蒋伟;;平遥古城形态研究:西方视野中的探索、分析与发现[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02期
7 刘艳红;;金州城的历史沿革[J];东北史地;2011年03期
8 肖忠纯;;古代辽宁地区城镇变迁考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张蕾;;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及其启示[J];人文地理;2010年03期
10 陈飞;;一个新的研究框架:城市形态类型学在中国的应用[J];建筑学报;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2776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776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