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民空间感受的住区步行空间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2
【图文】:
主要问题及相关概念界定主要问题水平不断上升、人们对居住环境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区步行空间体验是本文探讨的问题。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本文对发展和典型类型进行研究,调研实际案例中居民感受与步行空间析影响居民空间感受的因素,总结基于居民感受的步行空间设计究区别于以往的规划视角,立足于居民空间感受的视角(图 1.2-映的是总体的、概念化的空间,而居民对住区的空间感受带有主。本文关注居民在住区的步行过程,研究步行空间的结构层次、与人的空间感受之间的关系,从使用者的视角优化步行空间的设计
第一章 绪论、电梯、楼梯、连廊等。民在步行过程中的空间感受,空间感受是客观空间环境与《环境心理学》中提出的感觉、知觉和认知(图 1.2-2)。的作用,经人体神经加工产生的对客观刺激物的局部属性觉、触觉等接收到的信息。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最简单提,对外界刺激进行了整合加工和解释。知觉反映了事物在人们的实际生活感受中,感觉常作为知觉的一部分而不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包含了表象、记忆和思维2。人在步觉器官对空间环境的直接感觉,如冷热感,形成身体知觉大脑加工并根据个体经验产生的意识形成人的环境认知,
空间主义、古罗马文化的享乐主义以及中世纪崇规划,形成注重构图和艺术的规划思想。在场为中心。公元前 5 世纪希波丹姆规划的城体的秩序美。这种布局形式被列为典范应用波丹姆规划的城市四周一般筑城墙,开城门阔大街为基础,在临街处设置中心广场,城限于经济和社会条件,住区的规模在人的步,最大的街坊尺度为 52 米 30 米。城市道城在街巷的交叉口设置 30 厘米高的石头,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皓严;;开放住区与步行城市[J];住区;2016年04期
2 孙彤宇;;开放住区与活力街道网络步行体系建设[J];城市建筑;2016年22期
3 董丽;范悦;苏媛;冯碧岳;;既有住区活力评价研究[J];建筑学报;2015年S1期
4 谭少华;李英侠;;住区街道步行安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4年08期
5 王紫雯;方适明;王蕾;;住区可防卫空间与景观特征量化研究[J];新建筑;2013年05期
6 杜宏武;;探索“社区休憩空间”的适居模式——珠三角高密度住区研究的人本视野[J];现代城市研究;2013年09期
7 韦宝伴;张肖宁;;注重人体尺度的城市道路空间[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7期
8 里德·尤因;苏珊·汉迪;江雯婧;;测量不可测的:与可步行性相关的城市设计品质[J];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05期
9 赵春丽;杨滨章;;步行空间设计与步行交通方式的选择——扬·盖尔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探析(1)[J];中国园林;2012年06期
10 齐康;;社区与住宅[J];现代城市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彭雷;武汉城市住区步行友好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邓一凌;步行性分析与步行交通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袁野;城市住区的边界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滕夙宏;新城市主义与宜居性住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倩;住区步憩行为与步行空间质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星;宜居视角下城市高密度住区规划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3 鲁斐栋;城市住区宜步行的物质空间形态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4 刘迎宾;深圳市桃源街区可步行性测度及验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赵元月;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广州市近郊住区散步环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赵晓楠;城市住区慢行系统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唐焯文;住区步行空间系统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赵习习;居住小区外部空间序列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超;城市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D];天津大学;2007年
10 任智R
本文编号:2789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789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