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高密度居住区环境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8 05:36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人口总数持续高速增长,城市朝高密度集聚型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居民生活环境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将如何改善高密度居住区的空间布局、提升公共空间利用率、丰富绿化层次、营造良好视觉环境是本文研究的关键。通过对居住区进行空间优化、景观优化、道路优化,以增进居民生活品质,缓解居民对高密度空间的压抑感,进而营造出适宜人们居住的高密度街区环境,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获得幸福感。本篇文章是对高密度居住区环境的一个理论与实践探索。通过现场调研及文献资料汇总,分析高密度城市进程下居住区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指出改善高密度居住区居住环境需结合、景观生态学、环境行为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理论与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从环境设计角度提炼出提升高密度居住区环境的方法,具体从空间布局、景观绿化、视觉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重点在第三章、第四章。本文绪论分析了高密度居住环境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阐述,为下文提供前期的理论依据;第一章针对郑州市实际场地进行调研,选取郑州市典型的高密度居住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环境行为学的理论方法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居住区使用人群、活动类型、绿化程度、心理需求进行划分,采用数据统计法分析比较居住区内的容积率、绿地率等因素,从而,有效评估出高密度居住区环境质量,并总结出居住区内现存的主要问题。第二章是基于第一章的调研及现状分析,从宏观角度把握高密度居住环境特点,提出高密度居住区环境构想。从不同年龄层居民对空间的需求为切入点,分析影响高密度居住环境的质量因素,探究良好的高密度居住区应具备的条件。第三章是基于景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出高密度居住区环境的基本设计思想与原则,深入探究如何提升公共空间利用率及扩大空间视觉延展性,丰富景观绿化层次,本章是第四章具体设计策略的理论依据。第四章是基于第三章的环境设计理论,融合了中国江南园林的造园经验,总结归纳出我们应该如何营造舒适的高密度居住环境。笔者从户外公共空间、视觉环境、景观绿化、居住区道路交通等方面入手,融合了空间尺度、围合性、地面铺装、休憩设施、灯光照明等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切实有效地提升高密度居住区的设计方法。本文重点在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舒适的高密度居住环境的空间特点,并通过具体优化策略,增加空间的张力,使居民的压抑感降到最低。同时,在本文中引入格式塔学、环境行为学、植物学等相关理论,结合不同居民实际的生理与心理情况,从公共景观格局分布、建筑景观组合方式、园林设计要素、公共服务设施上,将场地空间的从属性和时间的从属性相叠加,打造多功能的公共活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通过不同绿植的选取搭配,不同材质的景观小品点缀,丰富居住区绿化层次,带给居民更多的休闲趣味体验。使得居住区环境设计更具有功能性和适宜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2
【图文】:

参考依据,过程,高密度,交通流线


郑州市中原区、二七区内 6 个典型的高密度居住小区,对其环境进行了问卷调查考察。在调研中重点从空间布局、休憩空间舒适度、景观绿化丰富性、交通流线、基础设施完备等方面对这些居住区的环境进行评估,总结出高密度居住区的现(图 1-1)。

区位,空间面积,绿篱,屋顶花园


有一个地下停车场路面无机动车,休憩空间面积狭小宅绿化以草坪、坡地、绿篱为主,树种形式单一,景旧、屋顶花园无人管理、石阶断裂的现象(图 1-2)( 1-6)(图 1-7)(图 1-8)。

空间分布图,来源,图片,作者


大岗刘空间分布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莹;罗辑;吴阅辛;;基于人本位的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细节设计研究[J];城市规划;2011年06期

2 刘华伟;;场所功能的非变异性及变异性混合[J];华中建筑;2010年09期

3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4期

4 彭晖;;紧凑城市的再思考——紧凑城市在我国应用中应当关注的问题[J];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05期

5 吕斌;祁磊;;紧凑城市理论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4期

6 方创琳;祁巍锋;;紧凑城市理念与测度研究进展及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4期

7 于立;;关于紧凑型城市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1期

8 仇保兴;;紧凑度和多样性——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J];城市规划;2006年11期

9 李翅;;土地集约利用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10 董睿,李泽琛;从美国城市郊区化看中国城市郊区化[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晓曦;混合居住视角下的北京旧城居住密度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商宇航;城市街区型住区开放性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星;宜居视角下城市高密度住区规划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3 王红卫;城市型居住街区空间布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雷磊;城市低层高密度住区外部空间尺度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蔡冬军;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6 吴颖;基于“紧凑城市”的城市街区空间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尹兴华;功能混合型社区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徐安宁;生态城市可持续交通若干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7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07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b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