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郊型乡村公共空间重构策略研究
【学位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2.29
【部分图文】:
农”为主题政策的提出,为解决农村土地、基层政权、粮食安全、农业政策、农民素质、农民增收等问题,全国各地纷纷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经过不断的发展、探索,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乡村仍然存在着资源保护、粮食安全、乡风文化、乡村人居环境等问题。这些问题中,乡村人居环境问题是近年来行业研究的重点,那么,为何要研究乡村人居环境问题?1.1.1 新型城镇化推进带动人居环境建设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的城镇化率从 1978 年的 17.92%发展到2017 年的 58.52%,已经到了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后期,城镇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逐渐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城乡差距扩大等问题[1]。为提高城镇化质量,我国走向了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其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2 年党的十八报告提出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这表明了精神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突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为落实关于“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农业部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 号)和《关于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3〕30 号),住建部印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13〕188 号),全国各地积极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尤其在上海、浙江等地取得了显著成效,也涌现出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乡村[3](图 1.2)。2015 年国家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 32000-2015)为各地乡村建设提供标准与指导。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和新思路。
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引进资金发展二三产业,通过多种形式经营提高农业质量和竞争力,建设信息化农业;另一部分乡村受到城镇的产业扩散、城镇基础设施等影响,选择就近城镇务工,原有农田由集体统一经营或承包给农户、企业经营村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不断转型使其积累了乡村建设的资本,推动了教育水平提升息通讯普及、生活水平改善,进而改变了乡村居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村民对人居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和需求。(a)乡村 局混乱 (b)农田水利 施落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智;赵红红;刘春霞;吴艳艳;;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标准化;2015年12期
2 张祥智;李培娜;李亚森;;公共空间的异化与重构——基于居住融合的城市中心区既有住区更新策略[J];新建筑;2015年03期
3 杨亮承;鲁可荣;;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型农村社区治理困境与策略选择[J];农村经济;2015年05期
4 吴晓松;王妙妙;曹小曙;;广州市城郊村庄发展特征、趋势与规划研究——以从化赤草村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年02期
5 袁媛;杨贵庆;张京祥;王世福;林隽;王玉;王建军;王承慧;徐苗;王冬冬;李立勋;何子张;;社区规划师——技术员or协调员[J];城市规划;2014年11期
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J];城市规划通讯;2014年11期
7 王春程;孔燕;李广斌;;乡村公共空间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4年04期
8 金磊;;如何传承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乡愁”观[J];小城镇建设;2014年03期
9 杨红;张正峰;华逸龙;;美国乡村“精明增长”对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启示[J];江西农业学报;2013年12期
10 张良;;乡村公共空间的衰败与重建——兼论乡村社会整合[J];学习与实践;2013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甘满堂;;福建民间社区神崇拜与村庙信仰共同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毅;川西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与重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2 张艳;乡村复兴导向下苏南水网乡村特色空间发展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
3 潘廉;城郊集约型乡村模式构建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4 殷冉;基于村民意愿的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杨迪;太湖西山古村落公共空间整治规划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6 林莉;城郊乡村游憩地景观特色营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彭小莉;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16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1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