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要素流动视角的历史古镇衰退与再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1 10:30
在城市化发展语境下,历史古镇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演进过程中呈现出“边缘化”、“异质化”、“趋同化”等诸多衰退现象。如何在全面认识衰退现象的基础上,让历史古镇扭转当下发展的被动角色,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重新找到自身的立足点,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从而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再生。这不仅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议题,同时也是城乡规划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重庆地区地理环境多样、自然资源丰沛、文化内涵多元,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空间格局独特和地域文化突出的传统古镇。但由于重庆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历史保护的认识与转型时期的重庆历史古镇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为原则,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采用了“历史古镇的衰退现象调查-衰退现象解释-衰退程度诊断-再生思路与策略”的研究思路。研究认为,要素的长期流失与固化沉淀是导致古镇衰退的根本原因,而要素循环流动系统的构建与内部要素重组是促进古镇再生的关键。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要素流动的视角出发揭示历史古镇的衰退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1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对古镇进行衰退程度诊断,从而提出适应性的再生策略。论文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总结与归纳了历史城镇保护、城镇衰退、要素流动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为论文提供了理论背景与基础。第二章,通过回顾重庆历史古镇的演变过程,深入调研重庆市历史古镇,分析当前重庆古镇存在的衰退问题。第三章首先从要素流动的视角出发揭示古镇衰退的生成逻辑,其次通过衰退诊断的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古镇衰退诊断的具体方法,从而较为完整的构建了基于要素流动的古镇衰退理论分析框架。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分别从生产要素、空间要素、社会要素三方面,具体分析古镇的要素流动情况,根据各指标的诊断结果,明确指出古镇各类要素流失的程度,总结要素流动的特征。第七章,在基于前文的测度结果与诊断方法的基础上,分析重庆古镇衰退诊断的结果与特征,提出构建古镇要素循环流动的再生思路,并针对不同衰退程度的古镇提出适应性的再生策略。第八章总结了本次研究的主要结论,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4.114
【部分图文】: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保护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①。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重庆历史取得了以下成效:一,制定了针对历史文化名镇的整体保护与分级施与体系;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重庆传统文化的理念已经发了自下而上的社会组织的自发参与;三,部分古镇如中山古镇通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成为重庆地区古镇发展的范例。
图 1. 2 历史古镇衰退现象Figure1. 2 The recession phenomenon of historic town资料来源:作者自摄但是,处于不同地区的重庆历史古镇面临的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一是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巨大差异,渝西南、渝西北片区经济发展良保护工作开展顺利,而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尚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属于
图 1. 3 研究范围与对象Figure1. 3 Research scope and objects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古镇衰退一般用于形容古镇在空间、经济、文减退,包含不如从前的贬义色彩。衰退是一个
本文编号:2823384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4.114
【部分图文】: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保护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①。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重庆历史取得了以下成效:一,制定了针对历史文化名镇的整体保护与分级施与体系;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重庆传统文化的理念已经发了自下而上的社会组织的自发参与;三,部分古镇如中山古镇通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成为重庆地区古镇发展的范例。
图 1. 2 历史古镇衰退现象Figure1. 2 The recession phenomenon of historic town资料来源:作者自摄但是,处于不同地区的重庆历史古镇面临的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一是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巨大差异,渝西南、渝西北片区经济发展良保护工作开展顺利,而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尚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属于
图 1. 3 研究范围与对象Figure1. 3 Research scope and objects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古镇衰退一般用于形容古镇在空间、经济、文减退,包含不如从前的贬义色彩。衰退是一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震;;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英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镜鉴[J];城市规划学刊;2016年01期
2 袁奇峰;钱天乐;郭炎;;重建“社会资本”推动城市更新——联n氐厍叭伞备脑熘行绦头⒄沽说墓菇╗J];城市规划;2015年09期
3 孙施文;周宇;;上海田子坊地区更新机制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5年01期
4 王晓芳;于江波;;中国产业结构变动驱动要素的动态轨迹——基于新古典经济学要素流动视角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5年01期
5 陶希东;;城市衰退的二元理论解释及其防范策略[J];创新;2014年06期
6 赵逵;;川盐古道上的传统聚落[J];中国三峡;2014年10期
7 赵晨;;要素流动环境的重塑与乡村积极复兴——“国际慢城”高淳县大山村的实证[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3期
8 张国献;;利益协调视域下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5期
9 汪洋;;城市住区衰退机理研究评述及对我国城市住区建设的启示[J];建筑经济;2012年07期
10 姜鑫;罗佳;;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的评价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2823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23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