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黑龙江乡村聚落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7:25
   当乡村聚落积淀着中国农耕文明,传承着地域传统文化。乡村聚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关乎着新农村建设、关乎民族记忆与乡愁、关乎地域文化与传承。20世纪末以来,因缺乏合理的村落更新模式与途径,越来越多的乡村聚落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消失,造成乡村特质“城市化”“趋同化”。因此,以有机更新的模式保护和更新乡村聚落,并通过小规模渐进的形式进行更新,切实推进黑龙江乡村聚落的保护和发展,解决乡村人居环境问题,同时以村民为更新主体激发乡村聚落的内在活力,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有机更新理论,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方式,通过对黑龙江乡村聚落的调研与分析所总结的现状问题,深入地探究黑龙江乡村聚落的有机更新模式。现阶段,国内外在小规模渐进式以及有机更新理论及应用上,主要停留在城市更新和历史街区改造上,因此更为需要针对乡村聚落的现状与问题,结合有机更新理论,探索适用于黑龙江乡村聚落的更新模式,避免“大规模”自上而下的村落改造方式。通过对选取的对象研究村落的解读,分别从村域、空间群体、建筑单体由大到小三个层面入手。从规划发展思路和控制原则手段来整合村域规划;从村落内部空间节点的梳理以及街道景观风貌的整合,对乡村聚落空间群体进行调整和完善;最后对民居建筑进行改造设计,并在保留传统乡村民居建筑的基础上,以居民为主体在民居建筑改造技术上推陈出新,针对黑龙江民居特点对现有民居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改变原有大规模的村落更新方式,以居民为单位进行小规模改造,分期分批地对村落进行更新,形成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有机更新过程。从而探索出可应用,全方面,具有针对性的有机更新模式与策略方法。本文的研究对有机更新和小规模渐进式的方式进行解读,并进一步明确有机更新模式对乡村聚落发展的重要意义。以“自下而上”的改造实施和“自上而下”的控制规划,避免大拆大建。有利于把保护黑龙江乡村聚落的文化特点、有利于调动居民改造人居环境的积极性,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压力和社会矛盾,对乡村聚落的延续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2.29
【部分图文】:

照片,山村,现状,来源


山林800亩,水面500亩[19]。逡逑MI逡逑图2-1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石骨山村区位图(来源:网络)逡逑其中石骨山人民公社博物馆也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逡逑也见证着中国的历史发展。由于现代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石骨山村却面临着逡逑更大的挑战,人居环境破坏严重、传统的农业经济难以支撑和继续保护村落文化、居逡逑民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文物遗迹造成了破坏。逡逑图2-2石骨山村现状照片(来源:网络)逡逑石骨山村基于现状的问题,并从村落的文化历史与自然景观的双重优势作为出发逡逑点,用可持续的眼光探索村落保护与传承的新途径,根据村落自身优势条件进行整体的逡逑更新建设。在村落的改造中,第一,在宏观的层面上通过区域联动机制来串联各个区域逡逑的开发重点,融入各区域内的经济优势产业链;第二,以村落历史文物和文化的保护为逡逑前提

照片,山村,凤凰,武汉市


更大的挑战,人居环境破坏严重、传统的农业经济难以支撑和继续保护村落文化、居逡逑民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文物遗迹造成了破坏。逡逑图2-2石骨山村现状照片(来源:网络)逡逑石骨山村基于现状的问题,并从村落的文化历史与自然景观的双重优势作为出发逡逑点,用可持续的眼光探索村落保护与传承的新途径,根据村落自身优势条件进行整体的逡逑更新建设。在村落的改造中,第一,在宏观的层面上通过区域联动机制来串联各个区域逡逑的开发重点,融入各区域内的经济优势产业链;第二,以村落历史文物和文化的保护为逡逑前提,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村落的保护与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进行谨慎充分的规划;第三,逡逑-21-逡逑

照片,更新规划,山村,总平面图


山林800亩,水面500亩[19]。逡逑MI逡逑图2-1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石骨山村区位图(来源:网络)逡逑其中石骨山人民公社博物馆也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逡逑也见证着中国的历史发展。由于现代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石骨山村却面临着逡逑更大的挑战,人居环境破坏严重、传统的农业经济难以支撑和继续保护村落文化、居逡逑民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文物遗迹造成了破坏。逡逑图2-2石骨山村现状照片(来源:网络)逡逑石骨山村基于现状的问题,并从村落的文化历史与自然景观的双重优势作为出发逡逑点,用可持续的眼光探索村落保护与传承的新途径,根据村落自身优势条件进行整体的逡逑更新建设。在村落的改造中,第一,在宏观的层面上通过区域联动机制来串联各个区域逡逑的开发重点,融入各区域内的经济优势产业链;第二,以村落历史文物和文化的保护为逡逑前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晓凤;薛兴华;;新农村建设中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困境与可持续路径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年15期

2 胡燕;陈晟;曹玮;曹昌智;;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1期

3 李桂文;许淑君;毛靓;金梦潇;张斌;方修睦;姜凤宇;;严寒地区村镇住宅节能体型系数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4 黄斌;;渐进式有机更新 旧城改造新探索[J];中华民居;2011年09期

5 毛靓;;黑龙江省林场职工住宅建筑节能问题研究[J];建筑科学;2011年06期

6 王淑华;;传统村落的景观更新模式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金虹;凌薇;;低能耗 低技术 低成本——寒地村镇节能住宅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0年08期

8 房志勇;黄炜;林川;;新农村住宅更新改造的设计实践[J];工业建筑;2007年06期

9 李翅;麦贤敏;黎皇兴;;乡村旅游开发与渐进式村落更新模式[J];小城镇建设;2005年12期

10 张斌囡;小规模渐进式改造在小城镇旧城更新中的应用——以宁波象山县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正镐;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郐艳丽;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学红;青岛西九水村传统乡村聚落有机更新策略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2 邢晶晶;基于延续性视角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龙;严寒地区村镇建筑间歇式太阳能热风自采暖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雷楠;张家桐美丽乡村规划[D];清华大学;2014年

5 杨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张所根;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的自力型模式探析[D];南昌大学;2007年

7 陈晓悦;北池子历史街区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改造模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8 吴丽佳;历史街区小规模渐进式更新[D];重庆大学;2005年

9 张金朝;从乡土建筑到现代农村建筑的有机更新[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10 刘源;现代城市有机更新的适应性理论及方法探析[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30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30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8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