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源中央公园交往空间研究
【学位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6.5
【部分图文】:
大源中央公园区位(资料来源:AECOM 景观团队tion of Dayuan Central Park (Sources: AECOM landsca园,占地面积约 15 hm2,其中水域面积约 2.7腐木铺装面积约 2.14 hm2,绿化面积约 6.15 h。东公园功能定位以步行和静态的休闲活动为主、景石小品、亲水平台等构成的空间,起承转地。园,占地面积约 9.5 hm2,设计秉承“打造多,协调周边环境、推动区域发展”的设计目标便捷进入且导向强烈的灰空间,营造出一个
中央公园的设计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公园大多采用透水且低成本,如透水混凝土砖、砾石步道、植草砖等,确保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正常上采用水杉、紫花羊蹄甲、樱花、紫薇、皂角树、黄葛树、芙蓉等成层植物,以及细叶芒、狼尾草、葱兰等低维护的下层植物,既保证了具有节水意义。人工湖体周边布置了大量的水生植物,沉水植物如狐植物如千屈菜、花叶芦竹、旱伞草、睡莲等,对长期净化和改善水极作用[31]。间划分为确定大源中央公园交往空间的类型,依据空间的性质、空间的功能的行为活动、空间环境以及边界等因素,将公园划分为 20 个空间,如
14图 3-1 香气花园平面图 图 3-2 香气花园实景图Fig.3-1 Aroma garden plan Fig.3-2 Real pictures of aroma garden交往情况:香气花园是一个亲子交往空间,交往主体以 3~5 岁的幼儿,以及陪玩耍的青中年人为主,女性居多,他们一周通常来 1~2 次,集中在休息日,活动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文;;浅析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校园交往空间的影响 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J];工业设计;2019年07期
2 曾X;;基于文化视角的岭南村庄交往空间布局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23期
3 彭秀云;冯雪君;;南北方室外交往空间的差异[J];现代园艺;2018年12期
4 魏瑞;崔世聪;;基于美术高校外部交往空间的拓展模式研究——以“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为例[J];城市建筑;2018年17期
5 王妍妍;陈家欢;;高校教学楼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09期
6 向岚麟;孙悦昕;李梦露;;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创意阶层公共交往空间研究[J];规划师;2016年12期
7 郝艳婷;王筱璇;赵越;王赵坤;;住区道路交往空间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年23期
8 石蕾;姬标;;老龄住区交往空间规划策略探析——以黄山市屯溪区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9 戴东;王强;;青年旅舍公共交往空间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年30期
10 谢意;;住宅交往空间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星航;周峰;;社区老年人户外适用空间设计与交往影响分析[A];发挥社会科学作用 促进天津改革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7年
2 许乐;;闽南聚落多层次交往空间及保护发展[A];聚落文化保护研究——第三届两岸大学生闽南聚落文化与传统建筑调查夏令营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3 林尚立;;跋[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4 匡绍帅;肖华斌;郑峥;;隔代养育友好型社区交往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济南市雪山片区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C];2018年
5 吴翔;武凤文;;转型与重构背景下北京混合住区的规划设计探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居住区规划与房地产)[C];2013年
6 陈星;陈天;臧鑫宇;;宜居视角下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规划策略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居住区规划)[C];2014年
7 李娜;;社区更新规划方法初探——以上海北新泾社区为例[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C];2017年
8 侯艳菲;;城市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环境行为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9 杨明伟;;城市新区广场规划设计探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6卷)[C];2012年
10 赵舰;;对居住区中交往空间的几点思考[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荻秋;压缩大学生交往空间是教育的倒退[N];华夏时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李静华;交往空间营造“健康”氛围[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3 记者 邹平;拓展对外开放交往空间[N];扬州日报;2016年
4 本报记者 胡晨;健康住宅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N];中国房地产报;2012年
5 记者 骆斐;拓展对外交往空间 力促经济社会发展[N];郴州日报;2012年
6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谢浩;建立交往空间 改善邻里关系[N];中华建筑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静华;“灰”空间升级探索[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拓展对外交往空间 畅通招商引资渠道[N];太行日报;2011年
9 匡吉;让诚信成为网下网上共用“通行证”[N];安徽日报;2019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老龄科研中心博士 穆光宗;搞好社区为老服务刻不容缓[N];中国老年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立军;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我军营区集成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昆;基于环境多样性地图的亚热带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微气候评价模型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张露璐;基于扬·盖尔交往与空间理论的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3 胡俊;长春市城市公园交往空间适老化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9年
4 肖雨季;成都大源中央公园交往空间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5 王姝琪;绥滨县沿江公园交往空间营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6 张志鹏;武汉理工大学艺设学院设计工作室交往空间优化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7 彭琳凯;基于中小学生交往行为特征的空间塑造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8 李秋实;城市小学校室内公共交往空间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7年
9 邢飞;体验式消费模式下大型购物中心内部交往空间营建策略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8年
10 李怡;高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评价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0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30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