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流动的商街—隐秩序背景下的城市街道边缘空间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01:13
   从古代的贩夫贩妇到当今城市街头的手工艺人和小商小贩,流动商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作为对正规经济的自发性调整与弥补,摊贩的商业活动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生存需求,也对城市活力的提升、基础生活服务的提供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现代城市设计与规划忽略了非正规经济人群的生活需求,导致街道边缘空间与商摊空间矛盾的产生,并引发了多种城市管理问题。本论文从一个城市社会问题入手,基于隐秩序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通过分析流动商摊矛盾中体现的环境伦理、阶层矛盾以及经济发展等问题,对城市街道边缘空间进行设计探讨。首先,对商摊交易的内部模型进行解构,理清复杂系统中不同主体与客体相互影响的关系,得出城市矛盾问题的根源。其次,通过研究城市街道边缘空间的特殊属性所造成的边缘空间隔离,明确商摊与街道空间的交互作用。其中提升街道活力,提高街道边缘空间的适应性是解决隐秩序复杂系统的关键。最后,通过以上分析的结论,建构具有更强适应性并能良性发展的街道边缘空间,以此解决流动商摊的问题并对塑造城市街道边缘空间提出建议。论文摒弃了以往文献只对街道景观设计的设施、植物配置、建筑等内容的罗列研究,摒弃割裂时间、空间的缺点。本论文试图找到隐秩序理论对城市中流动商摊问题以及街道边缘空间设计的指导作用,以全新的视角所进行的写作研究能提供隐秩序理论在设计方面新的实践探索。
【学位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4.113
【部分图文】:

摊贩,生存状况,秩序,社会发展


图 1-1 城市流动摊贩生存状况调研社会的隐秩序与显秩序不同,它不是由人为规定而形成的系统。相反,隐是随着社会发展自发形成的完整体系,并受城市生长、经济发展、文化习俗会生活的影响。隐秩序中的个体相互适应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能够自地动态发展。流动摊贩群体的形成是一种社会的隐秩序,并且延续了数千年这种文化现象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和街道设计发生了冲突。当下的街道边缘的是只为车辆和通行的空间,忽略了社会发展而形成的隐秩序。城市为了相关

摊贩,广州市


图 1-2 广州市城管与摊贩矛盾调查009 年 7 月 21 日流动摊贩就已经合法化,然而政策的改变并没缘空间形态的改变,流动商摊所引起的交通问题和城市形象问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城市管理人员的强制没收、罚款或者暴力抗法,而城市空间容纳不足会驱使摊贩到车行道上进行贩的忽视,摊贩占据公共空间用以经营的行为常常构成对其他市权。因此,对城市街道边缘空间的研究是适应社会隐秩序的必生活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秩序理论研究现状994 年,圣菲研究所的约翰·H·霍兰德在对免疫、生物、经济杂系统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不同系统的普遍性特征,提出了隐摒弃了机械化的分析和线性因果的影响关系,使得其他领域开系统,并通过其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理论尝试。隐秩序的理论成果大多分布在生命科学、生态、经济和管理等在城市问题研究中集中在生态城市与自然环境的构建。其中,

街道,范畴,边缘空间


市系统中寻找多种可能性。市街道边缘空间相关概念1 街道边缘空间含义空间是城市生活的缩影,展现了一个城市独有的面貌,而街道边缘空们经常占用的领地。 街道作为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承载了市民的日常基本的是提供了通行的空间。筑理论家 C·亚历山大曾在其著作中这样解释边缘空间:“务必把边缘一件‘实物’,一个‘空间’,一个有体量的区域,而不是没有厚度的边界。”①由此看来,边缘的含义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分界线,而是一个一个空间的过度,边缘空间将两者区分出来但又没有极强的领域分割家马丁·海德格尔在《筑·居·思》中表示:“边界不是某种东西的停同希腊人的认识那样,是某种东西出现的地方”。所以,边缘空间是两空间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这个空间既有两者相同的特质又都没有的组织构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明;;关注隐秩序——从量子力学角度看管理[J];领导科学;2012年08期

2 鲁品越;论社会隐秩序与显秩序——兼论德治与法治的关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刘春成;;城市隐秩序: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城市应用[J];经济学动态;2017年04期

4 张桂权;;整体感的追寻 《整体与隐秩序》读后[J];读书;1987年06期

5 石亭;;科学预测:下一个领域是YRL[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6年01期

6 徐廉方;;神话·隐秩序·整体感·城市环境[J];时代建筑;1993年01期

7 ;科学预测:下一个领域是YRL[J];高师函授;1986年06期

8 王棣华;;谈谈国有资产管理的显秩序和隐秩序[J];财会学习;2011年10期

9 李勇;;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失范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4年01期

10 ;开卷有益[J];北京人大;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杜乐天;;地学思维隐秩序[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何伟华;何英华;何鉴时;;攻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难题[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裴钰;“去携大战” 揭示商业隐秩序[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肉唐僧;发现隐秩序[N];中国经营报;2013年

3 王棣华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谈谈财务管理的显秩序和隐秩序[N];财会信报;2011年

4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马长山;强化司法改革社会面向 推进社会资本重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老屋;底线在哪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罗曼;流动的商街—隐秩序背景下的城市街道边缘空间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2 钟声;秩序中的变化和变化背后的坚守—西方建筑创作新形态背后的基本手法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3 关广丰;奥运场馆建设引资决策模型[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33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33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f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