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北京密云地区乡土景观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15:23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乡土文化逐渐被侵蚀,而作为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土景观,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近年的城乡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乡土景观重要性的深入认识,再加上规划设计理念相对滞后,许多地区原发的乡土景观正在不断消逝,城乡之间的景观差异越来越小,越来越“统一化”。本文值此契机,以密云区为例,结合当地自然、历史、人文的相关资料,对密云乡土景观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为后续深层次研究密云地区的乡土景观特征乃至保护策略等打下基础。本文的研究结构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相关概念界定、研究范围及对象。第二部分为密云乡土景观的形成环境以及调研村落情况概述。第三部分密云乡土景观的特征研究,其中又分为乡土生活性景观特征研究以及乡土生产性景观特征研究两部分,以下为本文各章节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一章介绍论题的研究背景,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并对主要概念进行阐释,最后介绍了研究方法,列出了研究框架。第二章则分别从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两方面,对密云地区乡土景观的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第三章选取了调研的18个乡土聚落,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并从中总结出密云地区乡土景观存在的个性和共性,以便为后续做铺垫。第四章从乡土生活性景观的主体——聚落景观入手,从整体层面的聚落选址、聚落平面形态、聚落景观层次等,到局部层面的街巷景观、建筑景观、节点景观等,再到聚落民俗文化,多层次、多维度分析、总结其特征。第五章从密云地区乡土生产性景观的两大构成要素:农田景观与林地景观入手,并分别从类型、构成要素两个方面来分析、总结其特征。
【学位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2.29
【部分图文】:

分布图,密云,高程,分布图


东与兴隆县相临。据统计,密云幅员面积约 2229. 5 平方公里,约占全北京市面积的十分之一,是市内面积最大的区。目前,密云区下辖 2 个街道、17 个镇和 1 个乡,300 余个行政村。2.1 自然因素对密云地区乡土景观的影响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密云区境内山川秀美,水丰物美。区内既有被誉为“华北物种基因库”的雾灵山、海拔 1414m 的云蒙山、华北地区最大的中山,又有被誉为“华北明珠”的密云水库以及大小 14 条水系。除此之外,密云区林木生态覆盖率为 72.5%,水体质量更是常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以上。正因此,在《北京市总体规划(2016-2035)》中,密云区被划为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区。2.1.1 地形地貌密云地区地处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整体呈三面环山、中部平缓、西南开口的簸箕形(图 2-1)。区境内西侧有云蒙山,东侧有雾灵山,中部为密云水库,西南部为潮白河冲洪积平原(图 2-2)。整体而言,密云全境坡地多,平地少,呈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

分布图,密云,分布图


东与兴隆县相临。据统计,密云幅员面积约 2229. 5 平方公里,约占全北京市面积的十分之一,是市内面积最大的区。目前,密云区下辖 2 个街道、17 个镇和 1 个乡,300 余个行政村。2.1 自然因素对密云地区乡土景观的影响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密云区境内山川秀美,水丰物美。区内既有被誉为“华北物种基因库”的雾灵山、海拔 1414m 的云蒙山、华北地区最大的中山,又有被誉为“华北明珠”的密云水库以及大小 14 条水系。除此之外,密云区林木生态覆盖率为 72.5%,水体质量更是常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以上。正因此,在《北京市总体规划(2016-2035)》中,密云区被划为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区。2.1.1 地形地貌密云地区地处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整体呈三面环山、中部平缓、西南开口的簸箕形(图 2-1)。区境内西侧有云蒙山,东侧有雾灵山,中部为密云水库,西南部为潮白河冲洪积平原(图 2-2)。整体而言,密云全境坡地多,平地少,呈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

示意图,密云,示意图,水库


图 2-3 密云地区水系分布示意图图片来源:密云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网内共有大、中、小型水库 24 座,其中大型水库有 1 座,即密云水库(部,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首都重要的饮用水源。此外,3 座,分别是位于巨各庄镇的沙厂水库、位于不老屯镇的半城子水库遥桥峪水(图 2-7)。境内小型水库共有 20 座,均位于山区。图 2- 4 潮河水系 图 2- 5 蓟运河水系图片来源:http://www.image.baidu.com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通;吴丹子;;风景园林学视角下的乡土景观研究——以太湖流域水网平原为例[J];中国园林;2014年12期

2 薛林平;周詹妮;郑钰鋆;;北京密云县古北口历史文化名镇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4年04期

3 熊梅;;四川省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与保护思路[J];中国名城;2014年05期

4 陈义勇;俞孔坚;;美国乡土景观研究理论与实践——《发现乡土景观》导读[J];人文地理;2013年01期

5 李晟;陈祖展;方明;;乡土景观特征的“跨界”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李巍;李得发;冯斌;;郎木寺镇区乡土景观空间分异特征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3年02期

7 岳邦瑞;郎小龙;张婷婷;左臣;;我国乡土景观研究的发展历程、学科领域及其评述[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年12期

8 胡立辉;李树华;刘剑;王之婧;;乡土景观符号的提取与其在乡土景观营造中的应用[J];小城镇建设;2009年04期

9 孙新旺;王浩;李娴;;乡土与园林——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运用[J];中国园林;2008年08期

10 黄昕珮;;论乡土景观——《Discovering Vernacular Landscape》与乡土景观概念[J];中国园林;200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英瑾;乡村景观特征评估与规划[D];清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思瑜;传统村落景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2 苏丹玲;花腰彝传统村落景观特征解析与保护思考[D];重庆大学;2016年

3 周泽林;基于乡土景观理论的重庆龙洲湾公园规划设计[D];清华大学;2015年

4 孟晓东;乡土聚落边界景观形态特征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5 郭阳;北京地区传统村落分布与特征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6 吴龙峰;延边朝鲜族聚居地乡土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7 李飒;门头沟古村落景观研究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8 王贤会;密云县森林资源现状分析及生态效益动态模拟[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王钊;生态视野下的聚落形态和美学特征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陈晶;徽州地区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研究与借鉴[D];清华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39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39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7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