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大家”社区中心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4 22:32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居住建筑的开发增速逐渐有所放缓,粗放式的开发模式很难适应居住者的居住需求;其次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面临着人多地少的严峻状况,传统的低密度居住形态已经不能满足当今高密度的城市社区要求;我国老龄化现象的愈演愈烈,使得社区内部的人口构成也在发生变化;同时,现代建筑设计思想下的社区中心,虽符合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与形式原则,却并未获得设计预期的效果。本文的研究背景就是基于上述新形势下的需求对社区中心所做的初步探讨。社区中心为住户提供聚集交往的场所,充分体现住户的生活状态。社区中心不仅是住户使用的物质功能空间,更是在精神上增加社区凝聚力与认同感的场所。本文通过前期资料的收集、文献的查阅及实际调研,总结新形势下社区中心目前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是社区中心的功能需求问题;二是社区中心的认同感问题。论文先对社区中心的功能需求性问题与认同感进行研究论述:面对社区中心在新形势下的功能需求问题,如何通过建筑合理的功能配置的方式来完善与满足居民对功能的实际需求;面对社区中心认同感的问题,该如何在建筑空间与形式中得到有效的解决。文章的思路是先对我国新形势下社区中心设计的几点问题及对应策略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论述苏州园区“大家”社区中心针对功能需求性问题与认同感问题的设计实践。论文主要是结合笔者实际参与的项目——苏州园区“大家”社区中心的设计实践,面对我国现代社区中心所面临的问题,从社区中心的功能需求性问题与社区中心的认同感问题出发,调研总结出应对社区中心功能需求性问题与认同感问题的对应策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结出新形势下社区中心设计,针对功能需求性问题与认同感问题的策略与建筑设计方面的经验,以期对以后的社区中心的社区设计建设有所参考。
【学位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4.12
【部分图文】:
随着我国住宅建设量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逐渐减少,居住社区的建设开始从粗放式慢慢转型为集约式。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逐渐凸显,也对社区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使用者对于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环境日渐重视,人们期待自己的居所空间舒适宜人,人与人之间乐于交流。在此背景下,社区中心作为居民社区内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现代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城市社区中心建设虽符合形式及功能原则,但建成后的使用效果和评价却差强人意(见图 1.1)。现在的社区居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功能的满足,他们渴望新鲜空气、绿树红花,渴望有一块让孩子们自由奔跑的阳光地带,一片能让老人安心晨练的祥和净土,一个具有认同感、归属感、缓解高节奏城市带来压力的“家园”[1]。居住社区的社区中心因其机械性的功能组合,往往缺少对当地文化传统及现实生活的综合考虑,被居民认为是“没有人情味,缺乏亲切的生活气息”的场所[2]。当代中国城市居住社区中心所呈现出来的各种问题,是研究苏州工业园区“大家”社区中心这一课题的出发点。
图 1.2 项目区位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苏州工业园区的自然环境资源、产业资源、城市发展状态、教育品质等都于苏州市的平均水平,代表着城市较高的发展水准,苏州工业园区内的居民一个空间环境品质高,配套齐全的居住环境。
图 1.3 项目宏观区位 图 1.4 苏州园区环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网络本文研究的项目为苏州园区“大家”社区中心。研究内容为:在我国住发建设有所放缓、社区居民人口结构的改变的这一背景下,建筑设计师如何足市场环境的前提下,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社区中心的功能需求性问题与社区的认同感问题,并依托于苏州园区“大家”社区中心项目,对社区中心的功求性问题与社区中心的认同感问题进行设计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1281
【学位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4.12
【部分图文】:
随着我国住宅建设量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逐渐减少,居住社区的建设开始从粗放式慢慢转型为集约式。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逐渐凸显,也对社区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使用者对于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环境日渐重视,人们期待自己的居所空间舒适宜人,人与人之间乐于交流。在此背景下,社区中心作为居民社区内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现代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城市社区中心建设虽符合形式及功能原则,但建成后的使用效果和评价却差强人意(见图 1.1)。现在的社区居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功能的满足,他们渴望新鲜空气、绿树红花,渴望有一块让孩子们自由奔跑的阳光地带,一片能让老人安心晨练的祥和净土,一个具有认同感、归属感、缓解高节奏城市带来压力的“家园”[1]。居住社区的社区中心因其机械性的功能组合,往往缺少对当地文化传统及现实生活的综合考虑,被居民认为是“没有人情味,缺乏亲切的生活气息”的场所[2]。当代中国城市居住社区中心所呈现出来的各种问题,是研究苏州工业园区“大家”社区中心这一课题的出发点。
图 1.2 项目区位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苏州工业园区的自然环境资源、产业资源、城市发展状态、教育品质等都于苏州市的平均水平,代表着城市较高的发展水准,苏州工业园区内的居民一个空间环境品质高,配套齐全的居住环境。
图 1.3 项目宏观区位 图 1.4 苏州园区环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网络本文研究的项目为苏州园区“大家”社区中心。研究内容为:在我国住发建设有所放缓、社区居民人口结构的改变的这一背景下,建筑设计师如何足市场环境的前提下,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社区中心的功能需求性问题与社区的认同感问题,并依托于苏州园区“大家”社区中心项目,对社区中心的功求性问题与社区中心的认同感问题进行设计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辛自强;凌喜欢;;城市居民的社区认同:概念、测量及相关因素[J];心理研究;2015年05期
2 齐康;;《建筑人生》之二十四 建筑本体的回归[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2年02期
3 斯震;;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的空间形态设计[J];华中建筑;2009年02期
4 张路峰,罗颖;现代城市社区中心建设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丽丽;单位认同与社区认同的互构[D];吉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祥彬;苏州铂悦犀湖社区中心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2 曹微;苏州正荣文化中心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3 胡丽丽;社区养老模式下的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李永西;城市工业园区社区中心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6年
5 贾茹;城市居住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姚澄;城市新区“社区中心”设计策略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7 包晶磊;社区内认同视角下深圳混合居住保障房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颜潇潇;台湾宜兰地区创意社区营造中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权美;华山玉泉院空间艺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10 张立琼;转型背景下的城市社区中心规划建设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1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4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