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黄绿青霉素饮用水突发性污染在线监测及毒性评估

发布时间:2020-10-19 17:14
   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突发性水污染对饮用水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有必要建立有效在线监测技术及应急机制来预防和应对饮用水中突发性污染。本文选择黄绿青霉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鲁米诺-过氧化氢-纳米氧化铜化学发光体系及发光细菌法,探索在线监测及预警饮用水中黄绿青霉素突发性污染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对饮用水中黄绿青霉素的在线检测;(2)发光细菌法快速检测饮用水中黄绿青霉素及毒性评估;(3)饮用水中黄绿青霉素的去除。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黄绿青霉素对鲁米诺-过氧化氢-纳米氧化铜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检测饮用水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性污染,并对测定体系的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黄绿青霉素检测线性范围0.005~3 mg/L,检出限8.2×10~-55 mg/L。对质量浓度为0.005 mg/L的黄绿青霉素进行平行测定11次,得到相对标准偏差2.3%,黄绿青霉素加标回收率范围78~91%。2.青海弧菌Q67菌液的相对发光强度随着黄绿青霉素浓度的增大而呈线性关系减小,黄绿青霉素浓度在0.0005~0.01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8),线性方程y=-70.516x+0.966。对浓度为0.005 mg/L的黄绿青霉素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得到相对标准偏差3.2%,回收率平均值88~93%,说明该方法准确性好,精确度高,可应用于实际检测。鳆发光杆菌菌液的相对发光强度随着黄绿青霉素浓度的增大而呈线性关系减小,黄绿青霉素浓度在0.00005~0.1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7),线性方程y=-7.2994x+0.8347。对浓度为0.05 mg/L的黄绿青霉素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得到相对标准偏差3.5%,回收率平均值84~91%之间,说明该方法准确性好,精确度高,可应用于实际检测。3.紫外线照射、白炽灯照射和粉末活性炭对黄绿青霉素的去除均有良好效果。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去除黄绿青霉素时,温度20℃、时间11min、活性炭加样量1.1 g/L时去除效果最佳。活性炭吸附结合紫外线近距离照射,可用于饮用水中黄绿青霉素的去除。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简便快捷、实用性强,可应用于饮用水中黄绿青霉素突发性污染在线快速检测。建立黄绿青霉素的发光细菌检测的分析方法,可用于饮用水中黄绿青霉素的快速检测、早期安全预警及黄绿青霉素的毒性研究。饮用水一旦发生黄绿青霉素突发性污染,可用粉末活性炭进行快速去除。
【学位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91.2
【部分图文】:

分子结构图,分子结构,已烷,二甲基亚砜


图 1.3 黄绿青霉素分子结构Fig. 1.3 Molecular structure of CIT表 1.5 黄绿青霉素的理化性质Table 1.5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CIT式 C23H30O6分子质量 402.5 107~111 ℃性 易溶于无水乙醇,二氯甲烷,甲醇,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等;不溶于水,乙烷和已烷吸收波长 388 nm

薄层色谱,薄层色谱法,展开剂,检出量


图 1.4 黄绿青霉素的紫外吸收光谱图Fig. 1.4 UV absorption spectrogram of CIT 黄绿青霉素检测.1 薄层色谱法检测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又称薄层层析,是一离混合物中不同物质的技术。在分析有机化合物时,薄层色谱是其中最最重要的分离方法之一[80]。Ueno 将毒素样品滴加在硅胶 G 薄层板上,:丙酮(1: 1)为展开剂,测得 Rf值为 0.45;以醋酸乙酯:甲苯(1: 1剂,测得 Rf为 0.50;以氯仿:甲醇(9: 1)为展开剂,测得 Rf为 0.35谱法检测黄绿青霉素,最低的检出量为 25 ng[81]。此方法简单,易操作

曲线,鲁米诺,发光动力学,过氧化氢


绘制出标准曲线,并计算出检出限和精密度。检出限公式[147]表式中:CL为检出限;M 为标准曲线在低质量浓度范围内的斜率;Sb为偏差;K 为置信因子,一般取 2 或 3)。 反应机理探讨为了探讨可能的化学发光反应机理,在 200~700 nm 波长范围内对鲁化氢、鲁米诺-过氧化氢-纳米氧化铜、鲁米诺-过氧化氢-纳米氧化铜-黄混合溶液进行紫外吸收扫描。结果与分析 发光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事正;张旭辉;杨盼盼;唐书泽;;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对饮用水中黄绿青霉素的在线检测[J];食品科学;2017年24期

2 孙树秋,李德安,惠洋,李晓丹;黑龙江省13个县的市售粮食中黄绿青霉素污染水平的调查[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4年04期

3 孙树秋,李德安,李晓丹;哈尔滨市市售粮食中黄绿青霉素污染水平检测报告[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4年02期

4 侯海峰;李群伟;齐永秀;;不同条件对黄绿青霉菌产毒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7期

5 侯海峰;李成;李群伟;李东娟;叶文静;焦鹏;;黄绿青霉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DNA损伤的作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6 侯海峰,齐永秀,费洪荣,李群伟;黄绿青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的改进[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侯海峰,李群伟;黄绿青霉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5年02期

8 惠洋;王绍萍;孙树秋;;一种合成CIT毒素的新方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6年02期

9 刘密凤,李德安,李晓丹;黄绿青霉素生物合成及鉴定[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4年03期

10 青雪梅,姚红菊,刘宁;黄绿青霉素致人胃癌细胞损伤的电镜观察[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海峰;黄绿青霉素致血管内皮毒性机理和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事正;黄绿青霉素饮用水突发性污染在线监测及毒性评估[D];暨南大学;2018年

2 Auckloo Bibi Nazia;压力胁迫法从舟山海洋微生物中发现活性化合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3 李丹丹;硒和维生素B_1对黄绿青霉素所致心肌自噬依赖性凋亡的干预机制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

4 金妮;抗黄绿青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5 周汝;黄绿青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3年

6 王月霞;黄绿青霉素通过溶酶体—线粒体轴引起HepG2细胞自噬依赖性凋亡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7 阙善进;黄绿青霉素人工抗原的制备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建立[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7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47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9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