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镇建筑群形态的空间句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04:37
本论文以湖南古镇建筑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群构及群形态理论并结合空间句法理论,对湖南古镇建筑群形态进行综合分析以及量化研究。同时,本论文试图对当前小型城镇建筑群形态的特征值及相互关联进行分析和归纳。 湖南古镇建筑群形态是从建筑群体空间型构设计角度出发,适应旧区更新或小型建筑群规划与设计需要的产物。群构是一种模式语言,同时也是一种各部分以关联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并与生活其中的人们密切作用的认知模型。在建筑群群形态和认知科学的研究中,空间句法以拓扑学与图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图示语言建立认知过程模型,量化描述空间构形,综合分析建筑群空间之间的关系,对空间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本文从建筑群空间整体出发,针对湖南地区古镇建筑群的空间型构和群构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工作,从整体形态到局部形态进行了量化分析,解析其构成要素并归纳其空间构形特点。研究在此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归纳分析古镇建筑群的街巷空间及其节点特征。其次,利用空间句法公司开发的Depthmap软件作为主要的分析途径,实现对街区空间的图示语言转化。再次,对古镇建筑群各项特征控制值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湖南古镇建筑群在空间句法上的特色。本研究不仅对建筑群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了空间句法特色上的借鉴,同时对当前的小城镇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TU-80
【部分图文】:
图 1.1 格式塔心理学的群化原则片来源:刘琼,张朝晖. 格式塔心理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35-36+71.大在《建筑的永恒之道》与《模式语言》[6](见图 1.2)两中,涉及使用、功能、行为、社会、认识等问题,试图通过复杂的关系,探讨社会深层的动态品质。他的这种思想对的形成有深刻的启发。在《建筑模式语言》一书中,亚历体即“Building complex”这一模式,直接的启发了“群构。
图 1.1 格式塔心理学的群化原则图片来源:刘琼,张朝晖. 格式塔心理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35-36+7山大在《建筑的永恒之道》与《模式语言》[6](见图作中,涉及使用、功能、行为、社会、认识等问题,试一种复杂的关系,探讨社会深层的动态品质。他的这种论的形成有深刻的启发。在《建筑模式语言》一书中群体即“Building complex”这一模式,直接的启发了[7]。
图 1.3 凯文林奇著《城市意向》源:http://re-coverproject.blogspot.com/图 1.4 N 培根著《城市设计》图片来源:http://en.wikipedia.org/wik 培根(N.Bacon)在《城市设计》(Design of cities)[9](见图 1.4)城市空间结构整体性的原则。亚历山大同样推崇设计整体性,在他新理论》中提出“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必须从如何健全城市的方面考964 年之后,日本建筑师槙文彦提出了关于建筑的“群聚理论”、“场所哲学”、“‘奥’空间”等一系列城市设计理论。在他的《城市哲学》出,城市的整体结构与单个建筑不同,城市的结构形态更具有地域频繁变化和突然变异在城市整体深层结构自身中很难发生[10]。内学术界在建筑群构上的研究仅十来篇,大部分关注群构理论在校方面的的应用,如同济大学王宇的《群构—一种校园中心区空间设等[11]。也有少数几篇将目光放在了城市设计及旧城区更新的群构设建筑与环境,空间与场所相融合的目标如天津大学梁旭的《旧街区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4026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TU-80
【部分图文】:
图 1.1 格式塔心理学的群化原则片来源:刘琼,张朝晖. 格式塔心理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35-36+71.大在《建筑的永恒之道》与《模式语言》[6](见图 1.2)两中,涉及使用、功能、行为、社会、认识等问题,试图通过复杂的关系,探讨社会深层的动态品质。他的这种思想对的形成有深刻的启发。在《建筑模式语言》一书中,亚历体即“Building complex”这一模式,直接的启发了“群构。
图 1.1 格式塔心理学的群化原则图片来源:刘琼,张朝晖. 格式塔心理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35-36+7山大在《建筑的永恒之道》与《模式语言》[6](见图作中,涉及使用、功能、行为、社会、认识等问题,试一种复杂的关系,探讨社会深层的动态品质。他的这种论的形成有深刻的启发。在《建筑模式语言》一书中群体即“Building complex”这一模式,直接的启发了[7]。
图 1.3 凯文林奇著《城市意向》源:http://re-coverproject.blogspot.com/图 1.4 N 培根著《城市设计》图片来源:http://en.wikipedia.org/wik 培根(N.Bacon)在《城市设计》(Design of cities)[9](见图 1.4)城市空间结构整体性的原则。亚历山大同样推崇设计整体性,在他新理论》中提出“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必须从如何健全城市的方面考964 年之后,日本建筑师槙文彦提出了关于建筑的“群聚理论”、“场所哲学”、“‘奥’空间”等一系列城市设计理论。在他的《城市哲学》出,城市的整体结构与单个建筑不同,城市的结构形态更具有地域频繁变化和突然变异在城市整体深层结构自身中很难发生[10]。内学术界在建筑群构上的研究仅十来篇,大部分关注群构理论在校方面的的应用,如同济大学王宇的《群构—一种校园中心区空间设等[11]。也有少数几篇将目光放在了城市设计及旧城区更新的群构设建筑与环境,空间与场所相融合的目标如天津大学梁旭的《旧街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滔;;分形的城市空间?[J];城市规划;2008年06期
2 齐康;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研究提要[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刘英姿;宗跃光;;基于空间句法视角的南京城市广场空间探讨[J];规划师;2010年02期
4 刘明国;;追本溯源:谈地域建筑的内涵与本质[J];规划师;2010年S1期
5 王欣;王红;;“凤凰古镇”景观的评价[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阮仪三;李百浩;王骏;;湖南郴州汝城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J];城市规划;2011年06期
7 易伯,林楠;因铺而兴的湖北古镇——赤壁新店[J];华中建筑;2005年05期
8 王静文;毛其智;杨东峰;;句法视域中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J];华中建筑;2008年06期
9 张奕;高琦;周红;;兵起商兴的湖南古城镇——洪江黔城古镇[J];华中建筑;2009年02期
10 吴良镛;;寻找失去的东方城市设计传统——从一幅古地图所展示的中国城市设计艺术谈起[J];建筑史论文集;200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红;湖南沅水流域古镇形态及建筑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4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54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