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数据的供水管网“黄水”控制技术研究
【学位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91.33
【部分图文】:
度为 40 ~100 mg /L(以 CaCO3计),硬度为 100 ~150 mg /L(以 CaCO3计),该水质出厂水化学性质不稳定,进入管网后对金属管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同时引起管壁已成腐蚀产物脱落,进而引发严重的“黄水”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同时提高居民龙头水质量,深圳市于 2013 年 6 月正式启动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明确指出,凡是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 106 项水质指标的水可称为优质饮水。根据 2013 年印发的《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实施方案》,深圳市计划五年内成 36 万户居民的改造工程,对居民小区使用的国家明令禁止的供水管材集中进行更改造,使用户龙头水水质达到“新国标”要求,实现优质饮用水入户。如图 1-1 所示, 2016 年已经对 198 个小区 10 万户居民完成了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改造。2017~2018预计投入改造资金 24.6 亿元,预计到 2018 年底,增加 28 万户居民完成优质饮用水入工程改造。2018 年 2 月深圳市印发《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第二阶段实施方案》,确总体目标,在第一阶段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利用三年时间,在 2020 年前全面成剩余小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解决水质“二次污染”和“黄水”问题。本文针优质饮用水工程改造初期,及改造过程中水质改善状况及“黄水”问题的控制效果开研究,旨在保障优质饮用水的供给安全。
图 2-4 2014~2016 年用户对供水管网水质投诉对象统计igure 2-4 Statistics of water quality complaints from customers from 2014 to水质特征解析质状况包括水质合格率和水质稳定性两方面。如果出厂水的合质在管网中受到污染的机会和程度大大增加。如出厂水加氯量细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影响管网水的水质,余氯对金属管的腐蚀导致静止水中铁锈沉积、结垢,遇水流动”问题。务相关部门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基础市的《深圳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目标项目及限值》,对深圳市水的出厂水的水质标准做了进一步的严格要求。深圳市各自来水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使得出厂水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深圳标准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投诉次数
基于生产数据的供水管网“黄水”控制技术研究6 个自来水厂的处理工艺有所不同,特别在深度处理工艺方面,其中 BJS 和 ML 水厂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如图 2-5 和 2-6),DC 水厂采用高锰酸钾预处理,但未采用深度处理工艺(如图 2-7),NS 水厂采用臭氧预处理,在滤池和清水池之间增加活性炭滤池的净水工艺(如图 2-8),而 STJ 水厂采用的是活性炭+超滤的深度处理工艺(如图 2-9),DH 水厂采用臭氧预处理,但未采用深度处理的净水工艺(如图 2-10)。不同工艺对出厂水的水质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全;陈汝硕;高红涛;康雅;韩珀;沙净;祝丹丹;沈磊;张垚;;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供水管网黄水风险区域预测及应对措施[J];给水排水;2015年08期
2 赵蓓;李玉仙;王敏;李礼;虞睿;柴文;顾军农;林爱武;;北方某市供水管网对丹江口水适应性预测方法研究[J];给水排水;2015年04期
3 孙俊峰;康雅;;水泥砂浆内衬管通水初期对水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国给水排水;2015年07期
4 王娜;康雅;周全;韩珀;沙净;;南水北调受水城市管网“黄水”影响因素研究[J];供水技术;2015年01期
5 李玉仙;王敏;李礼;赵蓓;虞睿;柴文;顾军农;林爱武;;水源切换条件下管网管垢稳定性和水质腐蚀性判定指标探讨[J];给水排水;2015年02期
6 鲁智礼;宛云杰;石宝友;王刚亮;孙慧芳;顾军农;李玉仙;王东升;;磷硅系复配缓蚀剂对管网铁释放控制的中试研究[J];给水排水;2015年01期
7 周全;康雅;韩珀;沙净;高红涛;张垚;;城市供水管网水源切换模拟及黄水控制措施研究[J];给水排水;2014年11期
8 林爱武;李玉仙;张磊;曹新垲;;给水管网对黄河水源水质的适应性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4年21期
9 米子龙;张晓健;陈超;汪隽;;淡化海水进入市政供水管网的铁稳定性[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0期
10 王磊;杨玉龙;李聪;张仪萍;何凯军;;不同磷酸盐在两种水质条件下对铁释放的影响[J];科技通报;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米子龙;水源切换对给水管网水质铁稳定的影响及控制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靳军涛;再生水管道生物腐蚀及其生物—化学耦合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谭浩强;城市供水管网铁释放特性及其风险管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齐北萌;供水系统铸铁管材的腐蚀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董深;基于水质保障的供水系统智能优化技术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6 王洋;给水管网铁稳定性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晶;给排水工程常用塑料管道应用及施工质量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2 刘恋;再生水中球墨铸铁和PE管材生物膜及腐蚀特性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年
3 王立友;典型供水金属管材电化学腐蚀及对水质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刘轲;水力条件变化对管网生物膜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5 阮利红;消毒剂与管材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水质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4年
6 韩文滔;供水管网中铁细菌对管道腐蚀机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孟珊;石灰石滤池的再矿化和过滤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尚修竹;城市供水系统水质变化对供水管网管道腐蚀影响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9 徐菲菲;济南市给水系统水质化学稳定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10 施银焕;M市供水管网余氯衰减模型的建立与校正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8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68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