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景观织补理论的洧川古镇景观规划设计

发布时间:2020-11-07 13:36
   历史古镇是传统文明的载体,是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历史古镇开始向城镇化方向转变,古镇的风貌、格局、用地、文化等方面出现片段化的趋势,古镇历史风貌急需进行整治。洧川古镇作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快速的发展致使古镇特色与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古镇的历史风貌不再完整。通过对洧川古镇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改善生态景观环境,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将洧川古镇打造为带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和优美景观环境的历史文化名镇。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对比分析国内外相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古镇的建设规划,对洧川古镇的用地情况、基础设施、自然环境、街巷、建筑、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从景观织补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洧川古镇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从古镇特色景观规划入手,完善历史建筑格局,建立符合古镇特色与实际需求的道路结构规划;对古镇内的历史建筑进行修建保护,根据县志记载,恢复城墙原貌,扩建城隍庙规模,重现洧川古镇昔日繁荣,满足古镇的旅游发展需求;挖掘洧川古镇历史文化、传统民俗,营造古镇的地域生活氛围,避开“千城一面、万屋一貌”的同质化现象,多方面、多层次展示古镇镇景观风貌。从生态保护角度布置古镇空间肌理,整合绿地空间,连通破碎水体,形成水城交融的景观特色;在绿地景观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全方位展示洧川文化特;建立环城墙遗址公园,在保护城墙风貌的同时塑造植物景观,打造双层观赏通道。通过绿地补丁织补、建筑构件补丁织补和文化补丁织补三大方法策略,修补破碎的肌理,织补景观片段,通过景观织补的手段强化整合肌理,延续历史文脉、营造历史氛围、展示古镇风貌,试图提出古镇更新改造过程中“景观织补策略”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法。
【学位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2.29
【部分图文】:

历史文化名镇


1.2.2 研究意义本文针对洧川古镇的历史现状调查进行分析,对历史文化深入挖掘,对历史遗存保护利用的方法原则进行探讨,将景观织补理论应用于古镇的景观设计中,提升洧川古镇的景观效果,改善古镇功能上老化和历史衰退的问题,避开改造上的“千城一面”现象,避免设计的同质化,将洧川古镇打造为带有丰富历史发展痕迹和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 通过实例对理论进行应用发挥,为其他历史文化名镇的风貌更新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1.3 相关概念1.3.1 历史文化名镇2003 年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选定义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并且历史文物保存较为完好的市镇(图 1-1)。截止 2017 年,河南省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古镇有八个,例如:禹州市神垕镇,社旗县赊店镇,淅川县紫荆关镇。

乡村景观


古镇自然景观 古镇人工景观 古镇人文景观The ancient landscape of nature The ancient landscape of humanities The ancient landscape of culture图 1-2 乡村景观(源于网络)Figure 1.2 The ancient landscape landscape(1)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指间接的、轻微的或偶尔受到人类影响的而原本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山川地貌、江河湖泊、植物和动物等[6]。(2)人工景观人工景观是一种直接由人类活动构成的景观,与自然母体完全不同。人工景观主要包括公共性质的场所和建筑,如寺庙、集散广场;生活经济性质的商铺、民居;人工建造的城镇构筑设施,如城墙、码头等。(3)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也被称为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积极叠加文化特质而形成的景观。古镇中的人文景观主要表现在传统习俗、生活小品以及节庆聚会等这些能够体现人们精神生活面貌的场所中。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蕊;;谈历史文化名镇景观规划设计——以洪江古商城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年12期

2 肖竞;李和平;;西南山地历史城镇文化景观演进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年03期

3 肖竞;曹珂;;文化景观视角下传统聚落风水格局解析——以四川雅安上里古镇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年03期

4 曹璇;;明清建筑色彩的功能分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年04期

5 刘佳福;陈占文;;格局 环境 肌理——“织补”策略引导下的承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法[J];中国名城;2010年10期

6 张军民;刘亮;;传统街巷系统规划与古城风貌延续——以曲阜明故城街巷系统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0年07期

7 张杰;刘岩;霍晓卫;;“织补城市”思想引导下的株洲旧城更新[J];城市规划;2009年01期

8 张东辉;陈敏;;城市肌理织补策略于一元片街区保护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14期

9 鲍承业;编织城市肌理 整合公共空间——苏州河北翟路公共绿地设计[J];上海建设科技;2005年04期

10 张杰,邓翔宇,袁路平;探索新的城市建筑类型,织补城市肌理——以济南古城为例[J];城市规划;2004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邝;曲阜古城街道空间改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7年

2 刘欢欢;基于“拼贴”的南昌老城区景观提升策略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3 支怡恬;基于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4 王峥;基于织补理论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策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5 拜荔州;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安康东关片区更新规划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6 林倩;“织补城市”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7 袁林君;归德府古城保护规划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8 王淞;历史文化名镇传统风貌保护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9 杨灿;旧城更新中肌理织补方法设计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10 邬丹;旧城更新中的景观织补策略[D];上海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74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74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a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