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

发布时间:2020-11-06 00:55
   当今世界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已与地球如何更好的进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植物园作为植物的迁地保育中心在当今的社会无疑已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沿阵地。如今植物园的工作不仅包含植物的迁地保护、科学研究与开发利用更是及科学普及与公众休闲于一体,而拥有一个高水平的植物园不仅是一个大都市的标志更是市民的普遍需求。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基于以上背景提出。项目选址位于株洲云龙示范区,总体规划范围东起柏岭村、中经云峰湖村、五星村,西至云田村、南起云峰湖、北止云田、五星、柏岭3个村与浏阳交界处,占地面积约678.27公顷。植物园总体规划在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政策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植物园发展历程及相关规划理论及手法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国内外植物园规划优秀案例;并通过对现场实地调研以及对前期背景、建设条件进行分析,结合相应法律法规,将云峰森林植物园规划为以“进化论”为主要概念;以“生态、本土、科学、景观细化、以人为本”为原则;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突出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的丰富性、地域性和独特性,打造独特的软、硬景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示范区域,打造城乡统筹发展幸福区。成为物种保存、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开发利用、生态旅游的多功能综合性植物园。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总体规划将植物园总体结构布局为“一核、一带、两馆、七区、八+N园”的空间景观结构。其中“一核”为核心建设区域,同时也是植物园的展览中心区,“一带”为主要的景观展示带,“两馆”为森林博物馆、展览温室馆。确立以科研管理区、特色花木展示区、乡土植物园区、主题专类园区、森林休闲疗养区、森林体验区、水下森林区为主的功能分区。同时对植物园进行了景观规划、游览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基础工程规划、防灾工程规划等专项规划,在核心区规划了8处、非核心区规划18处,共26处植物专类园。将株洲森林植物园规划为集科普教育、文化传播以及乡土植物展示为基础,生态产业、市民游憩和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植物园。最后对植物园的分期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投资估算等作出相应的提出,以期能使植物园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植物园应有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最后,对论文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思考了论文的不足之处,期望能有效指导该植物园今后规划发展方向,也为其他植物园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
【学位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6.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规划背景及意义
        1.1.1 规划背景
        1.1.2 规划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植物园的定义
        1.2.2 植物园分类
        1.2.3 植物园的作用
        1.2.4 植物园发展历程及特点
        1.2.5 植物园的发展趋势
        1.2.6 植物园规划相关理论及方法
        1.2.7 相关评述与展望
    1.3 规划内容与程序框架
        1.3.1 规划内容
        1.3.2 规划程序
        1.3.3 规划框架
2 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
    2.1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植物园
        2.1.1 项目概况
        2.1.2 规划理念
        2.1.3 规划分区
        2.1.4 特色园区
        2.1.5 经验借鉴
    2.2 新加坡植物园
        2.2.1 项目概况
        2.2.2 规划理念
        2.2.3 规划分区
        2.2.4 特色园区
        2.2.5 经验借鉴
    2.3 华南植物园
        2.3.1 项目概况
        2.3.2 规划理念
        2.3.3 规划分区
        2.3.4 特色园区
        2.3.5 经验借鉴
    2.4 海南兴隆热带植物园
        2.4.1 项目概况
        2.4.2 规划理念
        2.4.3 规划分区
        2.4.4 特色园区
        2.4.5 经验借鉴
    2.5 上海辰山植物园
        2.5.1 项目概况
        2.5.2 规划理念
        2.5.3 规划分区
        2.5.4 特色园区
        2.5.5 经验借鉴
3 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现状分析
    3.1 规划背景
        3.1.1 政策背景
        3.1.2 上位规划
        3.1.3 区位背景
    3.2 建设条件
        3.2.1 区位交通条件
            3.2.1.1 区域位置
            3.2.1.2 区位优势
            3.2.1.3 交通优势
        3.2.2 气候条件
        3.2.3 地形地貌条件
        3.2.4 水体资源条件
        3.2.5 植物资源条件
        3.2.6 旅游资源条件
    3.3 基地建设优、劣势分析
        3.3.1 基地建设的优势与劣势
        3.3.2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3.2.1 面临的机遇
            3.3.2.2 面临的挑战
            3.3.2.3 结论
4 植物园规划总则
    4.1 植物园范围界定
    4.2 规划的依据
    4.3 规划原则
        4.3.1 生态性原则
        4.3.2 本土性原则
        4.3.3 科学性原则
        4.3.4 “景观细化”原则
        4.3.5 以人为本原则
    4.4 规划目标
        4.4.1 总体目标
        4.4.2 规划具体目标
    4.5 规划定性、定位
        4.5.1 规划定性
        4.5.2 规划定位
    4.6 规划理念
    4.7 游客容量估算
        4.7.1 估算方法
        4.7.2 估算指标
        4.7.3 游客容量估算
5 植物园总体规划
    5.1 总体结构布局
    5.2 植物园功能分区
        5.2.1 科研管理区
        5.2.2 特色花木展示区
        5.2.3 乡土植物园区
        5.2.4 主题专类园区
        5.2.5 森林休闲疗养区
        5.2.6 森林体验区
        5.2.7 水下森林区
6 植物园专项规划
    6.1 植物景观规划
        6.1.1 植物景观规划目标
        6.1.2 植物景观规划原则
        6.1.3 植被现状
        6.1.4 植物景观分区规划
        6.1.5 植物专类园规划
        6.1.6 植物群落改造模式
        6.1.7 主要植物种类规划
    6.2 游览规划
        6.2.1 景点设置
        6.2.2 植物主题活动规划
        6.2.3 游览线路规划
        6.2.4 游览设施规划
    6.3 道路交通规划
        6.3.1 对外交通规划
        6.3.2 植物园区内交通组织规划
    6.4 基础工程规划
        6.4.1 给排水工程规划
        6.4.2 供电工程规划
        6.4.3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6.5 防灾工程规划
        6.5.1 防火规划
        6.5.2 病虫害防治
    6.6 分期建设规划
        6.6.1 目标
        6.6.2 原则
        6.6.3 一期规划
        6.6.4 二期规划
    6.7 产业发展规划
    6.8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投资估算
        6.8.1 经济技术指标
        6.8.2 编制说明
        6.8.3 投资匡算表
    6.9 效益分析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附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祥慈;张吉;房迈莼;苏国华;廖景平;;华南植物园与世界一流植物园的比较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5年05期

2 黄宏文;段子渊;廖景平;张征;;植物引种驯化对近500年人类文明史的影响及其科学意义[J];植物学报;2015年03期

3 田振锋;;现代植物园的规划与设计[J];绿色中国;2014年01期

4 罗群;左俊辉;;普者黑旅游景区承载力研究[J];企业导报;2013年15期

5 徐艳文;;多姿多彩的布鲁克林植物园[J];南方农业;2013年06期

6 柏方成;邱逢彦;;浅论植物园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及地位[J];湖南林业科技;2013年01期

7 黄宏文;张征;;中国植物引种栽培及迁地保护的现状与展望[J];生物多样性;2012年05期

8 杨庆华;黄卫昌;胡永红;;上海辰山植物园展览温室的特色与创新[J];上海建设科技;2011年02期

9 蒙晓伟;龚本海;;桂林园林植物园景观分析评价[J];广东园林;2011年02期

10 邵丹锦;;一个永续发展的热带风情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J];中国园林;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付晓鹏;综合性植物园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2 麻广睿;植物园发展与更新规划[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陈晶;植物园在城市绿化特色营建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张玲;植物园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肖国增;重庆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谭淑燕;我国城建系统植物园的科学特色及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胡文芳;中国植物园建设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72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872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e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