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依恋”的云阳县登云梯空间特征及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5 07:26
安稳致富是“后三峡时代”移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移民城市的建设中注重居民地方情感的人居环境营造方式日益受到关注,亦所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城市公共空间是反映与展现城市文化、形象、记忆的重要物质载体,其蕴含的精神与功能的双重意义能够引起人们情感、行为的共鸣与互动从而发挥恋地效应,增强移民幸福感。在移民城市建设基本完成的今天,研究此类具有标志意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如何产生,是否得到居民的心理认同,如何增强市民对此类空间的场所依恋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在三峡移民城市的建设中,梯道空间的营建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尤其是以建设城市特色为目的的景观梯道打造在城市旅游蓬勃发展的浪潮下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因此本文以云阳县登云梯为研究对象,以空间与体验结合的“场所依恋”理论为框架,从环境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特色梯道空间的营建问题。全文共分为7个章节。笔者首先梳理云阳城市与“登云梯”空间两个层面的建设背景、空间结构及现状情况,并基于此提出登云梯在城市中所具有的城市精神、城市功能、生活场所三个维度的作用与意义。随后,文章基于场所依恋的内涵与构成维度,采用问...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缘起
1.1.1 三峡地区移民城市人地情感发展
1.1.2 公共空间对人地情感的促进作用
1.1.3 三峡地区移民城市梯道建设现象
1.2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1.2.1 场所依恋
1.2.2 公共空间
1.2.3 云阳县“登云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场所依恋相关研究
1.3.2 城市公共空间相关研究
1.3.3 已有研究成果总结及展望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2 云阳县“登云梯”空间现状分析
2.1 云阳城市基本情况概况
2.1.1 云阳新城建设背景
2.1.2 云阳城市空间结构
2.1.3 三峡梯城空间解析
2.2 “登云梯”及周边区域分析
2.2.1 “登云梯”建设背景
2.2.2 “登云梯”空间结构
2.2.3 “登云梯”空间现状特征
2.3 “登云梯”空间的作用和意义
2.3.1 城市精神层面
2.3.2 城市功能层面
2.3.3 生活场所层面
2.4 本章小结
3 使用者对“登云梯”的场所依恋调研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选择
3.2 调查问卷设计
3.2.1 问卷内容
3.2.2 调查过程
3.2.3 统计分析方法
3.3 问卷统计结果
3.3.1 受访者个人背景
3.3.2 受访者行为活动
3.3.3 “登云梯”空间环境感知
3.4 “登云梯”使用者场所依恋分析
3.4.1 整体场所依恋程度
3.4.2 受访者场所依恋类型
3.4.3 “登云梯”场所依恋影响因素
3.5 使用者场所依恋特征总结
3.5.1 城市精神:使用者的集体认同
3.5.2 城市功能:景观视廊的功能依赖
3.5.3 生活场所:年龄差异性的场所依恋
3.6 本章小结
4 场所依恋下的“登云梯”空间特征
4.1 城市精神维度:自然与时代的结合
4.1.1 标新立异的空间形态
4.1.2 通山达水的自然环境
4.1.3 地方文化的空间载体
4.2 城市功能维度:功能阻隔视线通达
4.2.1 三维立体的视线关系
4.2.2 区域功能的低融入
4.2.3 步行体系的连接阻碍
4.3 生活场所维度:特定人群的依恋空间
4.3.1 空间特征数据采集
4.3.2 不同年龄使用者的空间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场所依恋下的空间优化策略
5.1 强化空间特征,凸显城市气质
5.1.1 凸显时代先声
5.1.2 结合自然山水
5.1.3 展现地方文化
5.2 依循整体视角,提升城市功能
5.2.1 景观视线的优化提升
5.2.2 与周边区域的互动融合
5.2.3 整体步行体系的连接通达
5.3 注重休闲媒介元素,呈现空间多样化
5.3.1 节点空间的分散激活
5.3.2 多样化的细节设计
6 “登云梯”的景观提升方法研究
6.1 城市功能层面的优化
6.1.1 控制景观视线通廊
6.1.2 整合两侧交接界面
6.1.3 连接滨江公共空间
6.2 生活场所层面的提升
6.2.1 激活节点空间
6.2.2 完善细部设施
6.3 城市精神层面的升华
6.3.1 定位与提炼
6.3.2 表达与再现
7 结语
7.1 论文的总结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云阳县登云梯场所依恋调查问卷
B.主要访谈内容
C.登云梯平面、坡面及场景图
D.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2978502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缘起
1.1.1 三峡地区移民城市人地情感发展
1.1.2 公共空间对人地情感的促进作用
1.1.3 三峡地区移民城市梯道建设现象
1.2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1.2.1 场所依恋
1.2.2 公共空间
1.2.3 云阳县“登云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场所依恋相关研究
1.3.2 城市公共空间相关研究
1.3.3 已有研究成果总结及展望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2 云阳县“登云梯”空间现状分析
2.1 云阳城市基本情况概况
2.1.1 云阳新城建设背景
2.1.2 云阳城市空间结构
2.1.3 三峡梯城空间解析
2.2 “登云梯”及周边区域分析
2.2.1 “登云梯”建设背景
2.2.2 “登云梯”空间结构
2.2.3 “登云梯”空间现状特征
2.3 “登云梯”空间的作用和意义
2.3.1 城市精神层面
2.3.2 城市功能层面
2.3.3 生活场所层面
2.4 本章小结
3 使用者对“登云梯”的场所依恋调研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选择
3.2 调查问卷设计
3.2.1 问卷内容
3.2.2 调查过程
3.2.3 统计分析方法
3.3 问卷统计结果
3.3.1 受访者个人背景
3.3.2 受访者行为活动
3.3.3 “登云梯”空间环境感知
3.4 “登云梯”使用者场所依恋分析
3.4.1 整体场所依恋程度
3.4.2 受访者场所依恋类型
3.4.3 “登云梯”场所依恋影响因素
3.5 使用者场所依恋特征总结
3.5.1 城市精神:使用者的集体认同
3.5.2 城市功能:景观视廊的功能依赖
3.5.3 生活场所:年龄差异性的场所依恋
3.6 本章小结
4 场所依恋下的“登云梯”空间特征
4.1 城市精神维度:自然与时代的结合
4.1.1 标新立异的空间形态
4.1.2 通山达水的自然环境
4.1.3 地方文化的空间载体
4.2 城市功能维度:功能阻隔视线通达
4.2.1 三维立体的视线关系
4.2.2 区域功能的低融入
4.2.3 步行体系的连接阻碍
4.3 生活场所维度:特定人群的依恋空间
4.3.1 空间特征数据采集
4.3.2 不同年龄使用者的空间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场所依恋下的空间优化策略
5.1 强化空间特征,凸显城市气质
5.1.1 凸显时代先声
5.1.2 结合自然山水
5.1.3 展现地方文化
5.2 依循整体视角,提升城市功能
5.2.1 景观视线的优化提升
5.2.2 与周边区域的互动融合
5.2.3 整体步行体系的连接通达
5.3 注重休闲媒介元素,呈现空间多样化
5.3.1 节点空间的分散激活
5.3.2 多样化的细节设计
6 “登云梯”的景观提升方法研究
6.1 城市功能层面的优化
6.1.1 控制景观视线通廊
6.1.2 整合两侧交接界面
6.1.3 连接滨江公共空间
6.2 生活场所层面的提升
6.2.1 激活节点空间
6.2.2 完善细部设施
6.3 城市精神层面的升华
6.3.1 定位与提炼
6.3.2 表达与再现
7 结语
7.1 论文的总结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云阳县登云梯场所依恋调查问卷
B.主要访谈内容
C.登云梯平面、坡面及场景图
D.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2978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2978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