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桩锚支护体系基坑变形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19 01:33
  本文以某建筑基坑工程为例,依据基坑支护设计理念,对桩锚支护体系下,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及土体的变形进行监测。分析表明: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在基坑深度的1/2处,周边地表沉降最大值出现在水平距离为2/3倍基坑深度处。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得出了冠梁水平位移、桩身水平位移、锚索轴力、地表沉降变形的规律。验证了本工程桩锚支护体系方案的可靠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0,(19)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桩锚支护体系基坑变形特性分析


桩身水平位移变化图

变化图,锚索,变化图


图4 桩身水平位移变化图(3)在第三阶段,第二排锚索张拉完成,开挖第二排锚索以下的岩土体直至基坑底部。该阶段第一排锚索的轴力较平稳,虽然继续开挖增大了侧向土压力,使桩的变形量增大,但是,由于第二排锚索的预应力作用,分担了第一排锚索的轴力,因此第一排锚索在轴力值方面才体现的比较稳定。当进入后续底板浇筑和结构施做使,锚索的轴力也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变化曲线,沉降,地表,变化曲线


(4)地表沉降呈漏斗形,沉降最大处并不是桩顶处,而是水平距离为2/3倍基坑深度处。开挖时,地表沉降增加较快。通过最后一步的开挖分析,验证了利用数值模拟手动分析基坑的变形特性和实际监测数据基本吻合。图6 开挖结束后岩土体竖向位移云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数值模拟研究[J]. 鲍生才.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4(S2)
[2]深圳地区基坑工程发展历程及现状概述[J]. 杨志银,付文光,吴旭君,张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S1)
[3]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理论方法与数值模拟分析[J]. 孙瑜,时伟,张立伟,阚卫国.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02)
[4]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变形实例分析[J]. 吕三和,张敬志,赵民.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3(06)
[5]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特性研究[J]. 吴文,徐松林,周劲松,吴玉山,秦高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1(03)



本文编号:3040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040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9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