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设计介质论的生产性景观在棕地景观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9 03:58
  20世纪后期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全球产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许多曾一度辉煌的工业逐渐衰落,而由此带来的基础设施废弃地、采矿废弃地、工业废弃地等棕地成为城市建设面临的重重阻碍。与此同时,生产性景观因其具备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而成为当前风景园林领域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在这一背景下,棕地景观改造为风景园林学的研究和实践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研究生产性景观与棕地景观改造的融合模式,对于当前新兴的棕地景观改造领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方法“设计介质论”方法体系,针对棕地景观改造的设计研究问题,展开包含三个设计项目的设计师式研究。在此次研究中,本文首先对“生产性景观”的时代含义进行完善和拓展,并归纳出生产性景观的“三生”功能;其次分析总结我国棕地景观改造的问题和挑战,并归纳出棕地景观改造的“三生”目标。基于此针对生产性景观与棕地景观改造的融合模式提出两个理论假设;并通过笔者完成的三个不同类型的棕地景观改造项目对其进行验证,最终得到棕地景观改造的新的设计知识。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关于生产性景观的研究理论和设计案例,探讨中西方对生产性景观概念的认知异同,并基于当前的社会...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代的生产性景观
        1.1.2 棕地景观改造与风景园林学
        1.1.3 设计介质论——风景园林学研究方法论新趋势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诠释生产性景观的定义与功能
        1.2.2 指导棕地景观改造
    1.3 研究对象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文献综合
        1.4.2 案例分析
        1.4.3 归纳分析
        1.4.4 设计实践
        1.4.5 设计介质论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及发展历程
    2.1 生产性景观相关研究
        2.1.1 国外生产性景观研究进展
        2.1.2 国内生产性景观研究进展
    2.2 棕地的相关研究
        2.2.1 棕地的概念
        2.2.2 棕地的分类
    2.3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棕地景观改造的相关研究
        2.3.1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棕地景观改造的相关理论
        2.3.2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棕地景观改造的相关实践
    2.4 设计方法论的发展历程
        2.4.1 阶段一——起步期
        2.4.2 阶段二——停滞期
        2.4.3 阶段三——转折期
        2.4.4 阶段四——开创期
    2.5 设计介质论的相关研究
        2.5.1 设计介质论的概念定义
        2.5.2 设计介质论的研究进展
        2.5.3 基于多项目的设计介质论研究框架
        2.5.4 设计介质论运用于风景园林学科的原因与意义
第三章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棕地景观改造的经验归纳与理论假设
    3.1 生产性景观的国内外经验
        3.1.1 框架内的国内外经验——农业生产性景观
        3.1.2 框架外的国内外经验——工业生产性景观
        3.1.3 框架外的国内外经验——信息生产性景观
    3.2 生产性景观的经验归纳
        3.2.1 生产性景观的再定义
        3.2.2 生产性景观的分类
        3.2.3 生产性景观的“三生”功能
    3.3 国内棕地景观改造的现状
        3.3.1 棕地相关政策制度
        3.3.2 棕地修复措施
        3.3.3 实践案例分析
        3.3.4 国内棕地景观改造的问题与挑战
    3.4 生产性景观应用于棕地景观改造的经验归纳
        3.4.1 生产性景观与棕地景观改造的融合目标
        3.4.2 常见棕地类型及适宜采用的生产性景观
    3.5 生产性景观与棕地景观改造融合策略的理论假设
        3.5.1 假设1:利用生产性景观的工程美学,实现环境治理与景观改造并行
        3.5.2 假设2:利用生产性景观的“时空性”,展示棕地景观改造的阶段性和动态性
第四章 理论假设1的验证——河北省黄骅市双河滨水区棕地景观改造设计(基础设施闲置地改造)
    4.1 引论
    4.2 项目概况
        4.2.1 区位分析
        4.2.2 自然地理条件
    4.3 设计过程
        4.3.1 重塑设计问题:基于环境工程技术的景观改造
        4.3.2 确定设计目标:利用生产性景观的工程美学,实现环境治理与景观改造并行
    4.4 设计结果
        4.4.1 基于盐碱治理工程的地形和水系改造
        4.4.2 景观结构与分区
        4.4.3 生产性景观工程与棕地景观改造的融合策略
        4.4.4 专项设计:耐盐碱植物配置
    4.5 设计反思
        4.5.1 案例类比:工程技术美学在风景园林中的发展
        4.5.2 经验与不足
        4.5.3 对理论假设1的回应
第五章 理论假设2的验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河滨水区棕地景观改造设计(采矿业废弃地改造)
    5.1 引论
    5.2 项目概况
        5.2.1 区位分析
        5.2.2 自然地理条件
        5.2.3 “淘金热”历史沿革
        5.2.4 “淘金热”引发的问题
    5.3 设计过程
        5.3.1 重塑设计问题:基于阶段性人工修复过程的景观改造
        5.3.2 确定设计目标:利用生产性景观的“时空性”,展示棕地景观改造的阶段性和动态性
    5.4 设计结果
        5.4.1 场地概况
        5.4.2 场地在时空上的演变过程
        5.4.3 景观结构与分区
        5.4.4 水系统设计
        5.4.5 生产性景观的“时空性”与棕地景观改造的融合策略
        5.4.6 生产性景观激活河流的范式
    5.5 设计反思
        5.5.1 案例类比:生长的景观
        5.5.2 经验和不足
        5.5.3 对理论假设2的回应
第六章 基于两个理论的设计实践——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永清河石油创意公园景观设计(工业废弃地改造)
    6.1 引论
    6.2 项目概况
        6.2.1 区位分析
        6.2.2 自然地理条件
    6.3 设计过程
        6.3.1 重塑设计问题:原位修复的社区公园
        6.3.2 确定设计目标:通过生产性景观的工程美学和“时空性”达到棕地景观改造的“三生”目标
    6.4 设计结果
        6.4.1 分期规划
        6.4.2 景观结构与分区
        6.4.3 生产性景观的“时空性”和工程美学
        6.4.4 内部交通分析
        6.4.5 场地高程设计
        6.4.6 植物配置
    6.5 设计反思
        6.5.1 设计问题的意义
        6.5.2 设计方法的意义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生产性景观的内涵和功能
        7.1.2 棕地景观改造的问题与挑战
        7.1.3 棕地景观改造的“三生”目标
        7.1.4 生产性景观与棕地景观改造的融合策略
        7.1.5 棕地景观改造的相关经验
    7.2 创新与不足
        7.2.1 创新
        7.2.2 不足
    7.3 启发与展望
        7.3.1 启发
        7.3.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年来风景园林行业中的棕地再生:热潮、误区与展望[J]. 郑晓笛.  中国园林. 2017(05)
[2]阿纳纳斯新社区规划[J]. Sasaki;.  城市建筑. 2017(12)
[3]新能源景观:后化石燃料时代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新领域[J]. 王倩娜.  风景园林. 2016(11)
[4]运用植物修复技术清除有机农药污染研究[J]. 阎世江,张继宁,刘洁.  农药市场信息. 2016(25)
[5]浅析城市闲置空地中的农业景观发展模式[J]. 金露.  住宅科技. 2016(06)
[6]青岛某养殖区贝类生物重金属富集季节变化[J]. 赵金泉,于维森,李景喜,吕晓静,郑立.  预防医学论坛. 2016(03)
[7]基于“棕色土方”视角解读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J]. 郑晓笛.  景观设计学. 2015(06)
[8]污染土壤修复持久战[J]. 高胜科.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5(09)
[9]农艺调控措施对水稻镉积累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J]. 沈欣,朱奇宏,朱捍华,许超,何演兵,黄道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08)
[10]“拉夫运河事件”对中国民间环境维权运动的启示[J]. 张丹.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4)

博士论文
[1]基于“棕色土方”概念的棕地再生风景园林学途径[D]. 郑晓笛.清华大学 2014
[2]可持续能源景观审美创作范式研究[D]. 张惠青.天津大学 2014
[3]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D]. 吴涛.沈阳农业大学 2013
[4]北京市周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 郭湧.清华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城市临时性闲置土地的生产性景观设计研究[D]. 吕墨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2]典型镉污染农田土壤低积累植物种植和超积累植物吸取修复研究[D]. 王丽丽.浙江农林大学 2017
[3]杭州生产性植物景观评价与优化设计[D]. 涂海英.浙江农林大学 2014
[4]棕地景观生态修复途径研究[D]. 赵思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5]风景园林设计方法论[D]. 罗发金.浙江大学 2014
[6]国内外城市棕地的景观更新研究[D]. 马琳.华中科技大学 2013
[7]泥蚶对重金属(铜、铅、镉)的富集和响应初步研究[D]. 霍礼辉.宁波大学 2012
[8]褶牡蛎对重金属的富集与释放规律及相关安全限量研究[D]. 张聪.上海海洋大学 2012
[9]几种作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耐受性及修复效果研究[D]. 朱艳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1
[10]牡蛎中重金属镉、铅的富集及脱除方法的研究[D]. 程珊珊.广东海洋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40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040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0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