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沿线古村落景观开发与保护研究 ——以滇藏线沙溪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06 18:5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推动传统古村落出现郊区化的趋势,受其影响村落景观在物质形态上出现对现代商业化景观的模仿,在文化上舍弃原有的精神风貌,造成古村落景观文化的缺失,使原有古村落文化景观面临着断层和趋同的危险,造成“千村一面”的尴尬处境,因此正确理解和探寻古村落景观开发和保护的设计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共分为绪论、茶马古道及古村落景观保护的概述、茶马古道沿线古村落开发保护中的设计方法研究、云南沙溪古镇景观构成分析、沙溪古镇驿站新区开发保护设计方案阐述、结语六部分构成。通过现有文献研究、归纳总结、实际案例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茶马古道文化景观相关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出发,旨在研究将茶马古道文化融入到古村落景观可持续性设计中,探索茶马古道文化景观元素,以点带线串联起断裂分散的茶马文化景观廊道,达到保护茶马景观廊道完整性的目的,并以沙溪古镇驿站新区开发保护设计为例,提取沙溪古镇文化景观元素,与茶马古道精神文化符号相结合,对沙溪古镇驿站新区进行可持续性景观规划设计。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对论题进行研究设计:(一)首先对沙溪古镇驿站新区的地域环境做了深入研究,在宏观上对古镇原有景观文化...
【文章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国外理论与文件沿革分析(来源:作者自绘)
尽管我国针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相关理念在传统开发保护的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现有历史文化村镇开发与保护的实施方于有形的文化遗产比较重视,而对于无形的文化遗产关注则相对较弱,没有把人、文自然的关系有机的串联。因此,将文化景观元素引入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图 1.2 国内理论与文件沿革分析(来源:作者自绘)
2.2.2 茶马古道的景观分类茶马古道指的是从茶叶产地到消费地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而形成的一个交通贸易网络,是一种多地区贸易往来的载体,属于线性文化遗产的范畴[6]。按照其物质形态进行分类,组成其茶马古道景观的主要分为两大类:物质类和非物质类(如图 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的原真性选择——以大理剑川沙溪古镇文化遗产为例[J]. 唐婷婷,吴兴帜,路晓龙.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2]茶马古道旅游开发及开发中的民族问题研究[J]. 袁晓文,陈东. 思想战线. 2015(03)
[3]大理沙溪古镇传统白族民居空间更新改造初探[J]. 曾丽平,谭良斌. 价值工程. 2014(18)
[4]川藏“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唐建兵.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5]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综合价值评价研究——以浙江省磐安县为例[J]. 杨丽婷,曾祯.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04)
[6]沙溪古镇——摘自黄印武著《在沙溪阅读时间》[J]. 世界建筑导报. 2012(02)
[7]沙溪,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千年古镇[J]. 杨蕾,郭品,徐洪云. 地图. 2010(03)
[8]试论古村落景观环境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J]. 方贤松. 山西建筑. 2010(06)
[9]茶马古道:民族文化之路[J]. 韩海华,周斌星. 蚕桑茶叶通讯. 2009(01)
[10]茶马古道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功能[J]. 任新建. 中华文化论坛. 2008(S2)
硕士论文
[1]基于景观可持续性分析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途径探究[D]. 付鹏.山西农业大学 2016
[2]地域文化背景下古村落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D]. 石会.苏州科技学院 2015
[3]宁洱县那柯里村景观特色研究[D]. 李清.西南林业大学 2015
[4]滇藏“茶马古道”思宁段沿线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研究[D]. 李建桦.云南大学 2015
[5]基于原住民权益的沙溪古镇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 张艳萍.首都师范大学 2014
[6]古村落生产性景观研究[D]. 郭筱蓓.华南理工大学 2012
[7]云龙县诺邓古村落聚落景观形态研究[D]. 李海燕.西南林业大学 2012
[8]中国景观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D]. 贾秀禹.昆明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21946
【文章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国外理论与文件沿革分析(来源:作者自绘)
尽管我国针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相关理念在传统开发保护的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现有历史文化村镇开发与保护的实施方于有形的文化遗产比较重视,而对于无形的文化遗产关注则相对较弱,没有把人、文自然的关系有机的串联。因此,将文化景观元素引入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图 1.2 国内理论与文件沿革分析(来源:作者自绘)
2.2.2 茶马古道的景观分类茶马古道指的是从茶叶产地到消费地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而形成的一个交通贸易网络,是一种多地区贸易往来的载体,属于线性文化遗产的范畴[6]。按照其物质形态进行分类,组成其茶马古道景观的主要分为两大类:物质类和非物质类(如图 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的原真性选择——以大理剑川沙溪古镇文化遗产为例[J]. 唐婷婷,吴兴帜,路晓龙.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2]茶马古道旅游开发及开发中的民族问题研究[J]. 袁晓文,陈东. 思想战线. 2015(03)
[3]大理沙溪古镇传统白族民居空间更新改造初探[J]. 曾丽平,谭良斌. 价值工程. 2014(18)
[4]川藏“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唐建兵.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5]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综合价值评价研究——以浙江省磐安县为例[J]. 杨丽婷,曾祯.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04)
[6]沙溪古镇——摘自黄印武著《在沙溪阅读时间》[J]. 世界建筑导报. 2012(02)
[7]沙溪,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千年古镇[J]. 杨蕾,郭品,徐洪云. 地图. 2010(03)
[8]试论古村落景观环境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J]. 方贤松. 山西建筑. 2010(06)
[9]茶马古道:民族文化之路[J]. 韩海华,周斌星. 蚕桑茶叶通讯. 2009(01)
[10]茶马古道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功能[J]. 任新建. 中华文化论坛. 2008(S2)
硕士论文
[1]基于景观可持续性分析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途径探究[D]. 付鹏.山西农业大学 2016
[2]地域文化背景下古村落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D]. 石会.苏州科技学院 2015
[3]宁洱县那柯里村景观特色研究[D]. 李清.西南林业大学 2015
[4]滇藏“茶马古道”思宁段沿线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研究[D]. 李建桦.云南大学 2015
[5]基于原住民权益的沙溪古镇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 张艳萍.首都师范大学 2014
[6]古村落生产性景观研究[D]. 郭筱蓓.华南理工大学 2012
[7]云龙县诺邓古村落聚落景观形态研究[D]. 李海燕.西南林业大学 2012
[8]中国景观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D]. 贾秀禹.昆明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21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12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