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化理论的城市居住小区空间布局设计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5 16:54
随着国民的收入和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居住小区的发展也达到了新的阶段,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理论可以让居住小区的发展有更多的可能性。现今,居住小区行列式的空间布局形式符合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与需求,所以这种形式占据了我国居住小区空间布局的主体地位。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需要探索更多的居住小区布局形式来丰富城市的空间形态,为居住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也为居住小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参考。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把居住小区的空间布局作为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化理论进行居住小区的空间布局设计,并在深入研究居住小区空间布局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居住小区空间的层次化布局设计策略。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通过调研及对国内外居住小区空间布局相关理论的研究,认为我国的居住小区空间布局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应当进行更多的探索和研究。其中在层次化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居住小区空间布局设计可以根据小区居住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小区整体空间的分层化划分,有针对性的形成功能不同的空间层次级,不同需求的居住人群可以居住在适合的空间层次。这样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居住人群在小区内的生活需求,提高居住体验。还可以通过层次化...
【文章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行列式的居住小区布局形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 1.2 行列式小区(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所以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的布局设计形式,也为了改善居住者的居住环境,需要探究一种可以适应现在社会需求的新型住宅布局形式,而居住区的层次化布局形式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之一。在层次化理论指导下的居住小区空间布局设计,可以把小区的整体空间建立成丰富多样的空间层次,不同的空间层次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小区的需求,使居住者在居住小区内的生活活动能够获得各得其所。更可以合理优化小区的空间结构,丰富小区内的空间形式,提高居住者在小区内的居住体验。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总体上来看从建国至今,中国的居住小区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时小区发展开始时期(1949~1970 年)在这一时期,中国居住建筑推行工业化、标注化、机械化。居住小区用了建筑工业标准化模式,全国的住宅风格趋于统一,大体具有以(1)居住小区空间基本呈开放性,小区的边界采用景观进行分隔。(2)居住小区的建设主要以改造原有老城区住宅及在城市边缘区新村”为主。(3)出现由单个企业兴建的大批分散而平等的城市边缘居住区和企,城市居住空间被划分为以工作单位为基本居住单元的居住空间,即。小区的探索时期(1970~1980 年)十年代,中国从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计划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方式来转变,在居住小区的发展中也有了一系列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层次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南方古典私家园林布局[J]. 李文轩. 中国园艺文摘. 2017(05)
[2]从国内外城市住区的发展历史看当前居住小区的开放与封闭[J]. 肖寒. 低碳世界. 2017(05)
[3]基于心理感知和行为激发的高层住区环境研究[J]. 赵衡宇,吴玲红,武文婷.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0(01)
[4]从感知走向行动——高层住区环境优化研究[J]. 赵衡宇,浮海梅. 华中建筑. 2009(07)
[5]城市居住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J]. 晏备战. 建材与装饰(下旬刊). 2008(04)
[6]“街区住宅”的涵义及其规划设计策略探析[J]. 朱怿,张玉坤. 建筑学报. 2005(10)
[7]对德国住宅区规划设计中诸要素的探讨[J]. 秦洛峰,魏薇,黄俊. 华中建筑. 2004(06)
[8]城市住区外部空间环境探讨[J]. 沈常红. 平原大学学报. 2003(02)
[9]浅析社区居住环境的设计[J]. 丁劲松,许书萍. 当代建设. 2002(04)
[10]高与低,快与慢,新与旧[J]. 梁鹤年. 城市规划. 2001(10)
硕士论文
[1]住宅小区建筑层级优化布局初探[D]. 张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2]多功能住宅小区建设的必要性及其交通组织优化研究[D]. 杨逢肃.重庆交通大学 2014
[3]适宜于老年人行为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研究[D]. 刘佳琦.大连工业大学 2013
[4]城市型居住街区空间布局研究[D]. 王红卫.华南理工大学 2012
[5]两型城市居住社区建构策略研究[D]. 曾婷.湖南大学 2012
[6]基于空间认知的商业综合体设计[D]. 李向东.浙江大学 2012
[7]居民对住区户外环境的认知与评价[D]. 胡荣.湖南师范大学 2011
[8]居住小区“不规则”空间布局探讨[D]. 封家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9]居住小区外部空间序列研究[D]. 赵习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10]城市住区设计的多样性策略研究[D]. 林蓉.厦门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39723
【文章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行列式的居住小区布局形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 1.2 行列式小区(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所以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的布局设计形式,也为了改善居住者的居住环境,需要探究一种可以适应现在社会需求的新型住宅布局形式,而居住区的层次化布局形式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之一。在层次化理论指导下的居住小区空间布局设计,可以把小区的整体空间建立成丰富多样的空间层次,不同的空间层次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小区的需求,使居住者在居住小区内的生活活动能够获得各得其所。更可以合理优化小区的空间结构,丰富小区内的空间形式,提高居住者在小区内的居住体验。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总体上来看从建国至今,中国的居住小区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时小区发展开始时期(1949~1970 年)在这一时期,中国居住建筑推行工业化、标注化、机械化。居住小区用了建筑工业标准化模式,全国的住宅风格趋于统一,大体具有以(1)居住小区空间基本呈开放性,小区的边界采用景观进行分隔。(2)居住小区的建设主要以改造原有老城区住宅及在城市边缘区新村”为主。(3)出现由单个企业兴建的大批分散而平等的城市边缘居住区和企,城市居住空间被划分为以工作单位为基本居住单元的居住空间,即。小区的探索时期(1970~1980 年)十年代,中国从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计划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方式来转变,在居住小区的发展中也有了一系列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层次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南方古典私家园林布局[J]. 李文轩. 中国园艺文摘. 2017(05)
[2]从国内外城市住区的发展历史看当前居住小区的开放与封闭[J]. 肖寒. 低碳世界. 2017(05)
[3]基于心理感知和行为激发的高层住区环境研究[J]. 赵衡宇,吴玲红,武文婷.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0(01)
[4]从感知走向行动——高层住区环境优化研究[J]. 赵衡宇,浮海梅. 华中建筑. 2009(07)
[5]城市居住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J]. 晏备战. 建材与装饰(下旬刊). 2008(04)
[6]“街区住宅”的涵义及其规划设计策略探析[J]. 朱怿,张玉坤. 建筑学报. 2005(10)
[7]对德国住宅区规划设计中诸要素的探讨[J]. 秦洛峰,魏薇,黄俊. 华中建筑. 2004(06)
[8]城市住区外部空间环境探讨[J]. 沈常红. 平原大学学报. 2003(02)
[9]浅析社区居住环境的设计[J]. 丁劲松,许书萍. 当代建设. 2002(04)
[10]高与低,快与慢,新与旧[J]. 梁鹤年. 城市规划. 2001(10)
硕士论文
[1]住宅小区建筑层级优化布局初探[D]. 张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2]多功能住宅小区建设的必要性及其交通组织优化研究[D]. 杨逢肃.重庆交通大学 2014
[3]适宜于老年人行为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研究[D]. 刘佳琦.大连工业大学 2013
[4]城市型居住街区空间布局研究[D]. 王红卫.华南理工大学 2012
[5]两型城市居住社区建构策略研究[D]. 曾婷.湖南大学 2012
[6]基于空间认知的商业综合体设计[D]. 李向东.浙江大学 2012
[7]居民对住区户外环境的认知与评价[D]. 胡荣.湖南师范大学 2011
[8]居住小区“不规则”空间布局探讨[D]. 封家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9]居住小区外部空间序列研究[D]. 赵习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10]城市住区设计的多样性策略研究[D]. 林蓉.厦门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39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13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