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6 00:00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态环境危机的出现,可持续发展这一议题便备受人们关注,同时也是全人类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与此同时,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前进道路上,房屋建筑企业同样也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对于房屋建筑企业而言,可持续发展不仅为其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同时也使其在经营过程中充满了难以预料到的挑战,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房屋建筑企业如何在绿色浪潮中生存与发展,首先需要对本企业在绿色资源、能力等方面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有与之相对应的绿色战略,这就是说,重中之重是如何衡量房屋建筑企业的绿色化水平、能力以及发展,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将研究视角定位在企业层面上,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实现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水平的定量评价。本文在系统梳理和广泛吸收可持续发展及企业绿色化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变异系数、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将房屋建筑企业作为本文评价主体,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本文评价的大背景,系统全面的对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水平展开深入的评价与分析。结合ISO14001建筑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研究目标,从房屋建筑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分析绿色化理念、绿色化能力、绿色化环境效益以及绿色化经济效益对房...
【文章来源】:辽宁工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企业绿色化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2.1.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1.3 房屋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的相关理论
2.2.1 绿色化的内涵
2.2.2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绩效体现
2.2.3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及其原则
2.3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评价方法
2.3.1 模糊综合评价法
2.3.2 层次分析法(AHP)
2.3.3 模糊层次分析法
2.3.4 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
3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评价体系及模型建立
3.1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1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影响要素分析
3.1.2 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取原则
3.1.3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评价模型的建立
3.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3.2.2 建立直觉模糊互补判断矩阵
3.2.3 直觉模糊互补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3.2.4 计算判断矩阵权重
3.2.5 确定隶属矩阵R
3.2.6 直觉模糊综合评判
4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评价的实证分析
4.1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4.2 绿色化评价数据来源说明
4.3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化评价
4.3.1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指标权重的计算
4.3.2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确定
4.3.3 综合评价结果的计算
5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提升的借鉴
5.1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理念提升的借鉴
5.1.1 树立企业绿色价值观
5.1.2 重视绿色思想教育
5.2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建筑企业的绿色化能力提升的借鉴
5.2.1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
5.2.2 建立绿色施工队伍
5.3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建筑企业的绿色环境效益提升的借鉴
5.3.1 引进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5.3.2 实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5.3.3 实现全面绿色施工
5.4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建筑企业的绿色经济效益提升的借鉴
5.4.1 提高绿色营销水平
5.4.2 践行绿色社会责任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问卷调查表及统计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分析[J]. 宋凌,林波荣,李宏军. 暖通空调. 2012(10)
[2]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 牛文元.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03)
[3]环境法可持续发展原则研究[J]. 陈海嵩.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4]企业“绿色度”评价体系研究[J]. 曹国志,秦颖,程钧谟. 华东经济管理. 2006(09)
[5]建筑企业实施ISO14001系列标准的必要性与具体操作[J]. 宋云,孙旭东.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5(06)
博士论文
[1]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绿色化创新研究[D]. 杜文更.武汉理工大学 2012
[2]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及其体系研究[D]. 朱昶.武汉理工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低碳经济下建筑企业的绿色施工管理研究[D]. 徐玉飞.湖北工业大学 2016
[2]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企业绿色社会责任研究[D]. 陈程.苏州大学 2015
[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绿色化研究[D]. 亓爽.山东建筑大学 2015
[4]制造企业供应链绿色度评价研究[D]. 王海鹏.燕山大学 2014
[5]建筑企业绿色价值链构建研究[D]. 杨鹏.武汉理工大学 2013
[6]企业绿色能力评价研究[D]. 杨晓凤.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40339
【文章来源】:辽宁工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企业绿色化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2.1.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1.3 房屋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的相关理论
2.2.1 绿色化的内涵
2.2.2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绩效体现
2.2.3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及其原则
2.3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评价方法
2.3.1 模糊综合评价法
2.3.2 层次分析法(AHP)
2.3.3 模糊层次分析法
2.3.4 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
3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评价体系及模型建立
3.1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1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影响要素分析
3.1.2 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取原则
3.1.3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评价模型的建立
3.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3.2.2 建立直觉模糊互补判断矩阵
3.2.3 直觉模糊互补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3.2.4 计算判断矩阵权重
3.2.5 确定隶属矩阵R
3.2.6 直觉模糊综合评判
4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评价的实证分析
4.1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4.2 绿色化评价数据来源说明
4.3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化评价
4.3.1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指标权重的计算
4.3.2 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确定
4.3.3 综合评价结果的计算
5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提升的借鉴
5.1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建筑企业绿色化理念提升的借鉴
5.1.1 树立企业绿色价值观
5.1.2 重视绿色思想教育
5.2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建筑企业的绿色化能力提升的借鉴
5.2.1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
5.2.2 建立绿色施工队伍
5.3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建筑企业的绿色环境效益提升的借鉴
5.3.1 引进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5.3.2 实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5.3.3 实现全面绿色施工
5.4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房屋建筑企业的绿色经济效益提升的借鉴
5.4.1 提高绿色营销水平
5.4.2 践行绿色社会责任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问卷调查表及统计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分析[J]. 宋凌,林波荣,李宏军. 暖通空调. 2012(10)
[2]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 牛文元.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03)
[3]环境法可持续发展原则研究[J]. 陈海嵩.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4]企业“绿色度”评价体系研究[J]. 曹国志,秦颖,程钧谟. 华东经济管理. 2006(09)
[5]建筑企业实施ISO14001系列标准的必要性与具体操作[J]. 宋云,孙旭东.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5(06)
博士论文
[1]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绿色化创新研究[D]. 杜文更.武汉理工大学 2012
[2]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及其体系研究[D]. 朱昶.武汉理工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低碳经济下建筑企业的绿色施工管理研究[D]. 徐玉飞.湖北工业大学 2016
[2]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企业绿色社会责任研究[D]. 陈程.苏州大学 2015
[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绿色化研究[D]. 亓爽.山东建筑大学 2015
[4]制造企业供应链绿色度评价研究[D]. 王海鹏.燕山大学 2014
[5]建筑企业绿色价值链构建研究[D]. 杨鹏.武汉理工大学 2013
[6]企业绿色能力评价研究[D]. 杨晓凤.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40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140339.html